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正日 > 第8章

第8章



                                    

        岁月流逝,不觉迎来了新的一年。

        人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把那天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又叫来了那天同去打过猎的一位干部。

        金正日同志问他,目前去外国访问的包括那个作家在内的电影代表团什么时候回来。

        听到原定的回国日期后,金正日同志说:

        “他们快回来了。那么,从今晚起,重新开始去年失败的‘行军’吧!”

        看来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

        有个干部劝他,天气很冷,是不是可以缓一两天再去。他宽厚地笑了笑,说:“这几天,只顾了工作,竟把这件事拖了下来,没有尽到革命同志之间的情义。”接着,他又说:

        “那位作家把妻子的健康问题托付给我们,在去执行着重要的任务,我们至少应该在他回国之前,准备好药材。要争取时间,快出发吧。”

        这一天去打猎的有好多人,其中也有他亲自特意组织的一些人员。

        金正日同志带头,踏着厚雪,翻山越岭,走了又走。这一天,总算没有白跑,打猎很有成绩。东方破晓,到了早晨,他把打到的几只野物装上车,显得异常的高兴。同去打猎的一些人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因为打猎的原由一直是保密的。

        一回到平壤,他就指示一位干部,把猎到的野物统统保管在冰箱里,早晨送到那位作家的家里去。

        上午,金正日同志为主持某机关的协议会,来到这里的会议室。刚回国的那位作家也参加了协议会。

        金正日同志走进会场,环视了一下,就走近刚从外国回来的那位作家身边和他谈起话来。

        他忽然问作家说:“由于你夫人患病,你在外一定很担心,现在夫人的病情怎么样?”

        经他这一问,那位作家感到惶愧,支支吾吾的。好象他还没有接到昨晚打来的野物,根本没提那件事。

        金正日同志疑惑不解的视线投向早晨交给了任务的那个干部。

        “因为要准备会议……我打算下午送去。没有把……”

        那位干部用勉强能听到的声音回答。

        “你这是什么话?那是急用的药材,人家焦心如焚,你却要在下午送去?!  ……

        他的声音,饱含愠怒。

        他把一只手放在作家的肩上,轻声说:

        “我们照顾得不周到,很对不起你。说实在的,在场的同志们费了很大劲,才弄来了一些急等着用的药材,是嫌晚了一点。”

        接着,他向站在身边的干部们严肃地告诫说:

        “对与一个革命同志生死攸关的问题,那么不经心,拖拖拉拉……实在不敢想象。看来,你可能以为晚一晌也不碍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那也是可能的事。但是,心肠那么冷淡,毫无热情的人没有资格跟在场的这些同志一起工作。”

        使人感到压抑的沉默持续了好久。

        金正日同志在屋里慢慢踱步,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过后又强调说:

        “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曾说过,即使在一次战斗消灭了一万名敌人,若有一名我们的革命同志牺牲,那么这次战斗就不能算是一次胜利了的战斗。

        “正因为个个革命同志都那么宝贵,所以为了一位同志,可以不辞千里路,如有必要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者的情义和信念。”

        一直极力抑制着自己的那位作家,再也抑制不住激情,哽咽着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我能算得了什么,您竟这样……”

        金正日同志深情地望着那位作家,心平气和地说:

        “过去,有句俗话说,八百置舍,千金买邻,可是,千金难得一位革命同志。

        “我认为,清闲时可由妻儿为伴,危难时就得靠同志。生活康乐时,可能认为妻儿是最贴心的,其实遇到艰难困苦时,能与你同生死共命运的,只有革命同志,再没有别人……”

        接着,他又轻声责怪那位作家说:“你可能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对家中的病苦不声不响,这会使我们更痛心;你瞒着我们,我们反而要埋怨你的。”

        他指示:协议会可以推迟一些举行,先把放在冰箱里的野物给作家送去。

        那些野物立刻运到作家的家里去了。

        从当天起,作家的夫人服用那些野兽配制的药品。

        过了不久,曾经因患现代医学所不能医治的绝症陷于绝望之中的这位夫人,竟病体痊愈,完全恢复了健康。

        母亲的怀抱

        朝鲜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们到两江道的某地,正在野外拍摄故事片《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

        有一天,导演叫一位女演员,马上准备回平壤去。

        女演员大吃一惊,反问:

        “我去,我扮的角色怎么办?”

        “这不用你担心,赶紧起身好啦。刚才打来加急电话,制片厂叫你火速回去。可能为创作问题,有事跟你商量。”

        女演员怎么也想不通,我既不是作家,又不是导演,为什么叫我去讨论创作问题呢?,把我抽去,至今争分夺秒进行的拍摄计划,不就会给打乱吗?为什么事急急地叫我呢?

        她心里有许多疑问,但不到制片厂就无法弄清缘由,便立即打点行装赶到火车站乘车回到了平壤。

        她一到平壤,就怀着焦急的心情,径直到制片厂去,走进一位负责干部的办公室。

        那位负责干部一见她回来,就立起身说同她一起先到托儿所去。

        说是要讨论创作问题,现在又叫先去托儿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瞬间,女演员的全部思绪集中到女儿身上,她在去外地作野外拍摄前,把女儿托给了托儿所,“听说,女儿闹病,或许……”她怀着不安的心情,坐上了汽车。

        汽车飞驶,不觉驶到托儿所门前。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文化艺术部的一位负责干部怀里抱着她的女儿站在门口微笑着。

        女儿见妈妈来,高兴得拍着小手喊妈妈。

        女演员向文化艺术部的负责干部问过好,把孩子接过来。

        “妈妈,你怎么才来?”

        “怎么,你想妈了?”

        “咦,妈你不知道。我闹过头痛病。”

        “噢,是吗?’

        “哼,妈,你不会知道吧。我闹病,这位叔叔一直在我跟前,喂我药。听说,那是亲爱的金正日先生送我的。现在都快好了,不疼了,妈,这你都不知道吧……”

        女演员再也听不见女儿说的下文。心情异常激动,眼前好象突然被浓雾蒙住,变得模糊不清,什么也看不见。

        “妈妈,你怎么知道我闹病,回来啦?谁告诉你啦?”

        那位负责干部替女演员做了回答:“是亲爱的金正日先生听说你想妈妈,所以叫你妈回来的。”

        “啊?!”

        女演员立时发出了惊疑的喟叹。

        她这时才弄清事情的原委,不由喉咙梗塞,急切地喊道:“怎么现在才告诉我这事?”

        “你可不要怨我,你听我说,我不能事先照实告诉你呀。”那位干部声音嘶哑,静穆地说:“昨天,金正日同志去过你们的制片厂……”

        原来金正日同志对到地方拍摄的创作团成员们的生活一直挂在心上,到制片厂以后他便拿着创作团成员的名单挨个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才得悉有一个女演员的女儿正在闹病一事。

        “你们刚才还说,一切工作都很顺利,然而,实际情况并不象你们所说的那样啊!”金正日同志显出忧郁的神色,责备干部们。

        接着他一一了解孩子闹什么病、怎么治疗的,然后当场跟干部们一道为孩子采取了各项治疗措施。

        经很长时间的讨论,虽已确定具体的治疗措施,而他好象还放不下心,思虑着什么。过后,他环视干部们说:“立刻给现地挂加急电话,调回孩子的妈妈吧。”

        干部们都没能马上答应。因为心里都在想:如今到地方拍摄的创作团,开展创作战斗,一天当作一个月赶工作的大忙时期,如把那个女演员调回来,拍摄工作会受影响。

        金正日同志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说:

        “……你们太不了解母亲的心情啊。那个女演员如已知道女儿生病,她怎能安心作好拍摄工作呢。

        “家庭里没有什么可牵挂的,才能创作出好电影的。

        “最好立刻把她调回来。

        “对母亲们来说,最宝贵的,还是她们的儿女,同样,孩子们最想念的,还是他们的妈妈,他们片刻也不会忘记妈妈的。对闹病的孩子来说,没有比妈妈温暖的手,更灵验的特效药。”

        他的这一席话,句句扣动人心,在场的干部们都感到心口热乎乎的。

        干部们说,要马上给拍摄现场打加急电话,调回那个女演员。

        金正日同志过一会儿,向干部们问:“你们要拿什么理由调她回来。”

        “是不是可以照实给她说清楚?”

        “他们都具有一定觉悟水平,你们照实给她打电话,她怎么肯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