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们应当丢掉认为幸福与二十几岁的人毫不相干的错误想法。只有渴望幸福的人,才能够得到幸福。

            有人在网络上写下了这样的内容:“最近上网去看,我时常会觉得人们都表现得很虚伪。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伤痛,但是这里的人却每天看起来都很幸福。难道他们就没有勇气表达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吗?”很多人回复表示同感,但是我却有疑问。就像她本人所讲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伤痛”,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有必要将人生中的一百零八种烦恼都写到网页上,把不幸的气氛传染给众人吗?

            二十几岁的人之所以在幸福面前显得犹豫,就是因为她们认为表达幸福是虚伪的行为。她们怀疑感受幸福、努力追求幸福是否就是逃避现实,这些疑问和胆怯,阻挡她们尽情去追求幸福。然而,这种态度正是在逃避现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从现在开始改变思维,关心和重视每一个细微的幸福,并从中找到幸福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而不是现在年轻人所讲的、所想的那样,把幸福当作廉价且毫无意义的东西,才是有个性的人生。虽然现代社会和过去相比有很多的改变,但是,传统文化仍然不能让大家随意地表达幸福。在大众媒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多数人表达幸福时会感到肉麻,甚至可憎,目前很难看到有人能够坦诚地说自己是幸福的。难道媒体上人们表达幸福的模样并不好看吗?很多人在“幸福”一词面前,总认为有所保留才是酷的表现。对于想得到的东西,我们要喜欢它、寻找它、追求它,这才是世间的法则,但大家这么讨厌追求幸福、表达幸福,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从现在起,我们要以更宽容的心态去感受和表达幸福。从日常生活做起,找出幸福的点滴,并努力勾画出幸福的模样,这才是让幸福相伴一生的灵验魔法。

            不要对幸福的人有偏见小鱼生长在一个不富裕的环境中,但她自尊心却很强,对于同事蓓蓓,她总是抱着嫉妒的心态对待,但同时自认为比她优越。蓓蓓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从来没有为学费的事情操心过,而小鱼却跟着单身的母亲辛苦地过活,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过。蓓蓓在公司里总是面带笑容,对自己不喜欢的上司或公司的问题,蓓蓓也总是只选择说好话。小鱼非常讨厌蓓蓓这样虚伪,时常会对别的同事说,蓓蓓没有受过苦,完全不懂得人情世故,在公司里刻意制造出孤立蓓蓓的氛围。有一天,几个同事相约一起逛街,其中一位被路过的汽车轻轻擦撞了一下。对于这场几乎不算事故的意外,一群人却吵着要司机负责,为了以防万一,还要司机留下联络方式。司机红着脸骂她们是“保险诈骗集团”,双方因此在路边叫骂了起来。火冒三丈的小鱼,觉得应该先打压司机的气势再说,就吓唬对方,要把他送到警察局办理。“这群人,看我态度好,就把我当成病猫了!”随着争吵愈来愈激烈,只会让双方心情更加糟糕而已,丝毫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时蓓蓓站出来拦住小鱼,开始对司机好言相劝。在回去的路上,小鱼开始抱怨蓓蓓。“你就这样让他走了?明明是他的过失!”小鱼的这句话当中,包含着她对蓓蓓的偏见,认为蓓蓓在与世无争的环境中长大,害怕与别人发生争执,喜欢不了了之收场。这时蓓蓓平静地回答说:“一开始就不应该要他的联络方式,因为我们并没有人受伤。就算将来查出问题,只要向警察检举他,那他就会以肇事逃逸的罪名而得到刑事处分。只要记下他的车牌号码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却在路边浪费了许多时间又丢失了面子,何必呢?”

            蓓蓓的话一点都没错,可是,包括小鱼在内的所有同事都意外地看着蓓蓓,心想:“这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怕事佬吗?”

            幸福可以传染经历愈多,教训就会愈多。但是,并不是历尽过苦难就会变得聪明。有很多人,经历过愈多的苦难,脾气就变得愈来愈糟糕,而认为幸福的人都比较幼稚,这也是一种偏见。幸福的人并非都要闭上眼睛生活在这个世界,她们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式。人们常用“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但很多时候,这个形容词却温和地包装了大家的嫉妒和偏见。事实上,我们都有一种期待,希望从不如人意的条件和经历过的苦难中得到应得的补偿。如果这些期待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认为“苦难不会白捱,我要自信地努力生活”,那将是不幸中的万幸。然而,奇怪的是,有些人却喜欢以贬低别人的幸福来抚慰自己心灵上的创伤,正如刚刚所讲的小鱼。

            小鱼认为自己比蓓蓓更为艰难地完成了学业,应该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是,事实总是与期待有所不同,她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比如,如果蓓蓓对公司的适应能力不如自己,如果蓓蓓曾经殷实的家境如今家势衰落,那么小鱼就可以高兴地对蓓蓓说“我终于苦尽甘来”了。可惜,现实并非受过多少苦难就会得到多少补偿。反而,当小鱼打工赚学费的时候,蓓蓓却可以专心学习成长,因此蓓蓓的人生比较顺利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不愿意承认这种现实的小鱼,总是独断地认为“蓓蓓不谙世事”,而自己却能够深刻地体验生活,以此来获得心灵的慰藉。千万不要让自己沉浸在无人响应的独断评价中,勇敢地去接近并结识那些幸福的人吧!让曾经因为辛苦和傲慢而忘记的幸福滋味,从那些幸福的人身上传染给你。我们应该丢掉认为生存就是要握紧双手随时准备战斗,就是要热血沸腾地迎接战斗的思维了。如果你是长久以来固执己见,而与那些看起来幸福的人划清界线的话,那么,现在就该清除这根无形的界线了,因为他们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个有很多抱怨和不满的人,那么,特别应该向他们学习“幸福的技巧”。如果仅仅把他们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总想教他们认清什么叫做“人生”,那么,你那充满抱怨的人生可能无法闪现出光彩。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中享受自由,要不然社会学中怎么会说,克服自然不平等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复权力呢!与其花费精力嫉妒那些条件比自己优越而过得幸福的人,不如专心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些比我生活得幸福的人,不是我的竞争者,而是我应该学习的对象。如果你目前的生活,离幸福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那么,你更应该结交那些幸福的人,那些以某些人的标准来讲是“虚伪”的人。学习他们“创造幸福的心理倾向”,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得到幸福。

            寻找不幸的女人

            谁希望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呢?但是,仔细观察那些生活不幸的女人,很轻易地会发现她们都是自己选择了不幸。

            有些女人总说自己运气不好。她们时常对周遭的朋友感叹自己命不好,希望朋友能对这些话产生共鸣,得到别人的一些安慰。嘉倩在大学时爱过一个男生。这位男生擅长乐器、喜欢文学,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但却对她不诚实。他们两人的关系几乎到了同床共枕的亲密程度,可是男生对她的态度却不像是对待情人,不仅如此,男生还会偶尔和别的女生约会。周遭的朋友都劝她尽快与男朋友分手,但她却叹着气说自己实在是放不下。最终,还是这个花心男人先向她提出分手。毕业后,她在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工作。虽然她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但却总以“竞争激烈”为由,不敢积极争取自己喜欢的职位。

            一见到朋友,她就会开始叹息自己既没有男人缘也没有事业运,久而久之,朋友们也渐渐疏远她。她感叹自己连朋友缘都失去了,心态上开始悲观厌世,到如今仍然这样生活着。我想,这绝对是不幸的人生。但是,这种命运不是老天决定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恋爱时遇到一个差劲的对象,或者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事情,也是无能为力的倒霉事。但是,并非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会遭遇不幸。如果她能掌握自己的幸福,那就不会依赖着虽然有魅力,但却不断伤害自己的男朋友,而是应该选择与他早一点分手。毕业之后也一样,如果不满足于当前的工作,就不应该恋恋不舍,而是应该果断地选择学习深造,不然就干脆改变自己的想法,热情地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不论是哪一种选择,都可以让她过着愉快的生活。不幸的女人,总是把不幸的原因归究于他人或命运。就算承认自己的失误,也一定不忘加上一句“我也没有办法”,所以,她们才无法清除不幸的种种因素,从而重复着不幸的生活模式。不幸开始于你没有信心摆脱不幸的想法,因为你不懂得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拒绝不幸。相反地,聪明的女人会找出自己不幸的原因,懂得摆脱不幸,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同时,她们也懂得追求幸福,就必须放弃难以割舍的东西。

            比癌症更可怕的惯性女人选择不幸的最大理由就是──“惯性”。害怕有所改变,害怕改变引起的波动,因此不敢做出与当前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正是导致不幸的主要原因。女人正因为选择了安于现状,因此一般意识不到是自己选择了不幸之路。所以,她们总是说:“我什么都没做,但不幸总是跟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