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 > 第46章

第46章



                                    “各种问题,婚姻不能解释。”她感叹地说。而对美国的两性关系,她也不知从哪里搜集到下列一组统计数字:离婚  50%偷情  25%想离婚而因故离不成  20%真情  5%这样看来,“5%以下才是真正理解、相爱的。难吧?”不过,两害相较取其轻,但总的来说,交往一个美国人比交往一个中国人easy(容易)。美国人公开、坦率。中国人有心眼,让你去猜,不喜欢你也不告你,一两年后,最后给你来个意外。中国人的习气不好,但有可能是不愿意刺伤你。

            在她看来,不论什么婚姻,都得讲缘分。有缘分,中国人、美国人都可以合得来;没缘分,就算是自己家乡的人也合不来。愿意要中国女孩子的美国人,很大程度上,是已经习惯吃中国东西的人;而找美国人,很多人是绝望了找中国人才找到美国人头上。当然也有人不适应,有些人就明确地说过不找美国人。这也可能是胆小,不愿找,有各种原因。叶女士说自己原本不一定找美国人,但只不过因缘分碰到了。其实,美国人、中国人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除了语言外,传统习惯没什么不一样,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嫁美国人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很快地了解美国社会。

            看来,叶女士同她的洋老公是属于5%的“真情”那一类。她与她的丈夫是在晚会上认识的。她的丈夫是一个婚姻杂志的主编,在旧金山湾区也有20年的历史。她结婚后,自己办了一个婚姻俱乐部,专门为中国女人同美国男人搭桥。

            “没有什么特别的好”

            温女士原来并不爱她的洋老公史蒂夫。当时她在大学里读书,挺红的,能唱又能跳,追她的男生很不少。有一次,她随口说了一声想吃芒果,一个男生就专程跑到莫斯科餐厅给她弄来20个。史蒂夫在另一个大学当外教,喜欢上她,向她求婚,还要带她来美国。但她嫌他不好看,拒绝了。

            后来,她来美国留学,他又找到她,再次求婚,她感动了,但还是没有答应。他很伤心,但他俩还是朋友,仍继续来往。有一度,她住在他妈妈的家里,完成学业。后来,他们都在波士顿学习,在那里,他们终于结了婚。

            她生了孩子后,得了产后后遗症,头疼得不得了,精神快崩溃了。但史蒂夫那时特别忙,根本顾不上她。她的父母从国内搬来同他们一起住,算是融洽,但也有矛盾。有时,她父母害怕女婿会请他们回国。

            “我们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或者不好。”温女士平静地说。

            “丈夫总说,女人是邪恶的”

            张女士在美国似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颇有新的理解。她认为恩格斯的理论很有道理,“将来的社会共产共妻,我不会奇怪。因为你想嘛,一个人怎么可以满足得了另一个人的全部需要呢?”她问她的朋友。

            她的那个洋老公似乎对女人有着特别的偏见。在他的眼里,女人是邪恶的!男人打架,打得头破血流,最后一拥抱,还是兄弟。女人呢?满腹心计、阴谋,总是一不小心就上她们的当。

            其实,张女士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对政治没有什么抱负,喜欢体育,喜欢大自然和家庭生活。平日除了上班,回家就陪孩子们玩,等孩子们睡觉了,他也累得跟他们一起睡了。她眼睁睁地等了他一天,但他回家后连看都没有看她一眼,没说一句话,一天就结束了。日复一日,多年来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浪漫何在?正因为生活是如此,她才想到在恩格斯那里找依据。张女士在结婚前同一个美国女孩分租一套公寓。这个女孩曾对她说:“丈夫像衣裳,想脱就脱,想穿就穿。”她说:“行,你行。”后来,她常常想到,这种“丈夫衣裳论”还是不现实。于是,她千方百计企图改善,例如,她每逢过年过节,在给丈夫写卡时,一边恭维,一边暗示。

            “你对我的爱宠还不够,鬼子丈夫!”

            “对婚姻没有安全感”

            孙女士有过三次婚姻,一次同中国人,两次同美国人。尽管如此,她还是陷于困惑之中,深感自己对男人,不管是对中国男人还是美国男人都了解得太少。

            “我对婚姻始终没有安全感。”她遗憾地说。

            她的中国丈夫是一个贾宝玉式的花心萝卜,到处撒情种。她的第一个美国丈夫同她经常吵闹不休。有一次,他俩到野外去玩,不知为什么吵起来了,他就把她甩下,也不顾她的人身安全,一个人驾车走了,害得她后来在路边拦了一位女士的车子才回到家。中国有一句话,哀莫过于心死,她对这个丈夫完全失去了信心。于是,她同他离了婚,一分钱都没要他的,连离婚费都是自己掏的。

            她认为的确美国人比中国人会说话。比如说,她脸上有雀斑,中国男人会说,你长得很漂亮,只是脸上有雀斑,而美国男人则会说,你脸上的雀斑美丽动人。你说,这样听起来不是很舒服吗?

            不过,找美国男人结婚也有不协调的地方。比如看书、看电视就看不到一块,毕竟文化背景、民族不同。

            “我没有打算跟我丈夫长久地生活下去,所以我不打算要孩子,凑合着过吧。”她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走向世界化的两性关系

            “性”无国界

            在当前的世界,真正能闭关锁国的国家已不复存在。社会的危机与转型,旧制度的解体与变革,原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更新,这一切都使性关系和性行为以与从前不同的方式展现。

            中东海湾战争时,科威特与沙特阿拉伯,这两个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国家,不仅受到战火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受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国价值观的冲击。在这两个国家,原本恪守传统教规,而不能在社会上抛头露面的妇女,突然见到满街跟着男战友“耀武扬威”的美国女大兵,眼界为之一新,而在心灵上的震动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年轻女郎掀起奔向全世界的卖淫浪潮,仅以色列一地90%以上的妓女来自这个前超级大国。别说港台,就连中国大陆也一度可以看到俄罗斯女郎的芳踪。

            美国的按摩院、夜总会和脱衣舞间充斥着各种肤色的“各国佳丽”,有来自西欧、北欧、南欧、东欧、澳洲、中南美以及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美国执法机关近年来破获了好几起专门偷运大批中国大陆女“人蛇”到美国卖淫的犯罪集团。

            卖淫并非下层女性的专属,也受到因某种成名而进入上流社会女士们的青睐。某富裕小王国,以重金“购买”全球知名的女影星、女歌星、女名模以及环球和各国选美小姐们,为其君主和贵族提供“性服务”。据说,投身此运动的“名女”们至少以上百计。美国好莱坞级的属第一等,美元报酬可达七位数;港台级的属第二等,报酬也至少可达六位数。此事经媒体披露之后,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人们大查历史旧账,凡是某名女在一段时期内突然不知所向,人们就会猜测其一定是到此国服务去了。结果,众名女又掀起一股“摆脱干系”运动。

            国际婚姻成了最热门的商业活动之一,甚至形成了跨国大企业的买卖。

            在美国,“邮购新娘”经久不衰,近来甚至掀起新一波的热潮。二次大战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先是日本,然后是菲律宾,大批的女子被“邮购”到美国,与美国的各种男光棍配对。20世纪80年代之后,邮购的对象国,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甚至包括中国大陆。

            别的族裔不用说,光是华人女子的踪影就已经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少是卖淫或变相的卖淫,也有不少是婚配。

            婚配的结局形形色色,辛酸苦辣甜五味俱全。

            丹麦王子与华裔王妃的爱情童话

            中国人对北欧的国家丹麦的了解,几乎都是通过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和莎士比亚反映丹麦王子复仇的话剧《汉姆雷特》等。那一篇篇、一幕幕美丽而怨婉凄凉的爱情故事,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华人的国际婚配中,最风光的恐怕就是31岁的华人女子文雅丽与丹麦约亚信王子的婚事。有点嘲讽的是,就在这个婚姻大典的第二天,英国的戴安娜王妃在她的肯辛顿“冷宫”,对媒体公开倾诉自己婚姻的不幸。

            后来改名为雅丽珊卓·曼莱的文雅丽是个香港平民职业妇女,比约亚信王子年长五岁,仅这两条就犯了一般王室的忌规。1994年1月,他们在香港的一场晚宴中邂逅,从此堕入情网。第二年的11月18日,他们在腓德烈古堡内一座华丽庄严而又浪漫的文艺复兴式教堂中举行了婚礼。翌日,10万名丹麦民众冒着严寒,夹道欢迎这对王室新人,争睹王妃的风采。礼拜堂内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贵宾显要,其中包括瑞典、挪威、英国、希腊、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等欧洲七个王国王室的政要。

            对丹麦王子来说,在富丽堂皇的仪礼中,完成了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从单身汉成为有责任的丈夫。而文雅丽人生的转变相对要剧烈得多,当她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丹麦文说出“我愿意”的时候,面临的是全新而陌生的生活。

            戴上王妃的桂冠,成为雅丽珊卓王妃,意味着在全丹麦和全世界每时每刻的注视下,必须履行一连串王室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