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仇恨只用在对付破坏这新生活的进犯者。眼泪虽然还会在最欢乐的时候进射出来,那也只是过去受难的即将消逝的影于。这儿人民走出贫穷、封建和愚昧,残废者各尽所能,组织起来互助的工作,连监狱都成了学校。”曾克在这里所描写的,正是这本书里的光明主题,是人民朴素的理想,是日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美丽风景——一个新社会的蓝图。

                                            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给中国这块苦难的土地带来最后的和平,中国人自己还得来一次你死我活的最后较量。1947年春——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的前夜,曾克正式参加野战军,在野战军新华总社任随军记者,跟着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南正北战,在战士的行列中和行军、作战及大小会议上,都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同年夏,刘邓大军接受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要执行挺进大别山的反攻任务,部队决定,除了卫生部门和文工团的女战士外,女同志一律不参加南征。而这时已是一位母亲的曾克焦急万分,月夜向刘邓亲自请战,而终被获准,一时成为部队的美谈。

            在跃进千里无后方的大进军中,曾克和野战军部队一起,冒着飞机的轰炸扫射,爬险山,涉恶水,终于进入大别山,她积极投入重建根据地的斗争,担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到岳西县二区发动群众,支援野战军。这时,她创作了著名的报告文学《挺进大别山》。茅盾对这部作品予以充分的肯定。他在该书序文《读〈挺进大别山〉》中说:“严格说来,《挺进大别山》这集子内的各篇,还不是短篇小说,而是一种速写,或报道。正如作者在《前记》中所白:‘这些东西,都是时间性较强的新闻,由于当时交通阻隔,发稿困难,而只将它简单地随时记下来,现在仅仅是想做为材料保存起来。’然而正因为是‘随时记录下来’的,所以有一种新鲜活泼的气韵保存在字里行间,现在读起来,神味仍然是隽永的。”这本集子包括六组速写,综合来读,可以“看到挺进大别山这一伟大的英勇的进军的轮廓”。在各篇中,茅盾喜欢《送别》、《沙原上》、《史玉伦同志永垂不朽》、《突击》、《我认识的第一个营长》、《过涡河》、《陈锡联司令员会见了妈妈》等,这些篇章里的人物虽然还是一种素描,一个剪影,“可是很生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里也时常有小段的风景描写,周围人物的衬托,也颇轻灵可爱。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涉笔偶感’的风景描写大抵是能够和人物的行动有机的联系起来,换言之,作者并不是为了要给人物找衬托这才描写风景的,更不是为写风景而写风景,——风景和人物相当地做到了‘血肉相关’。”

            之后,曾克便又投入淮海战役、渡长江战役,解放大西南,亲眼目睹和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成为军内军外闻名遐迩的战士作家。

            1949年9月,在共和国成立前夕,曾克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参加全国第一届政协会、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文协(即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在极端艰险的战斗岁月里,除了信念、战友和群众的帮助与鼓励,与河南同乡、上海大夏大学同学——第二野战军新华社记者柯岗在战争空隙的短暂相聚,总是互相鼓励,彼此关怀,时时提醒记者的责任,询问笔耕的收获。于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把他们从友情、同志之情中拉了出来,送他们踏上爱情之路。柯岗在一首《夏日的清晨》一诗里说:

                      这花朵样的夏日的清晨

                      我出发到火线

                      朝阳把东方的浮云镶着金边

                      有小雀飞过开满红花的石榴树

                          把晶亮的露珠落进怒放着的花心。

                      淡色而修长的路

                      从我家门前劈开了熟透的麦田

                      直伸向老远老远的地方

                          那里有炮火激响。

                      我的马背好了鞍子挂在路旁

                      它心急地吹着鼻子

                          敲着前蹄。

                      我是刘伯承将军的老战士

                      我曾经跟着他把日本强盗杀死

                      我必须跟着他打倒卖国贼

                      我跟着他习惯了胜利。

                      我懂得胜利的诗要用英雄的血来铸成

                      我懂得那诗里要有自己的血

                          我的亲属、爱人和朋友就更光彩。

                      现在我要出发到火线

                      再有一分钟我就跃马扬鞭

                      我的美丽的夏日的清晨

                      将被我保护得更美丽

                          我的嫣红的花要为我怒放到凯旋……

            这首感人的诗,和那些爱呀恨呀的爱情诗不同。这是一个战士扑向枪林弹雨前向自己亲人的表白。关于这首诗,曾克对我说:“这首诗是1947年夏天柯岗在平原到前线之前写给我的。当时我们并没有结婚,也没有想到结婚。因为何岗也是已婚的人,他妻子是我最知己的同学,因此,虽是血与火的战争岁月,也不可能失去理智。但我们很明显地彼此相爱着,因此他才将这诗给我。”直至1950年,曾克与黑丁的感情疏远了,柯岗妻子的感情也转移了,他们才正式结婚。曾克在给我的信里说:“我和柯岗从相爱到共同生活,虽然坎坷多难、分离时间多,但通信却少。就是那些不多一些信件,也在文革十年中毁掉,所能珍藏的只有他写给我的这两首诗。”曾克所说的两首诗中的另一首诗,就是1952年5月柯岗从西藏高原归川途中遇雀儿山雪崩路断滞留德格,偶见白发丛生,拔除三株,置于云南昆明花都寄来之红花袋内,信手自题,藉记心痕的《雪山情思》:

              红花白发共一包,春霄酷寒情梦扰,雪崩路断行不得,冰封

            三月音信杏;边疆雀懒误家书,寄语万里阳关道,遥祝花都春长

            在,五月高原花开少;形影憔悴思情浓,扬骨天涯爱难消,卫国爱

            家生命任,云端峭峰人可到;夜间孩啼唤爹娘,惊魂白发似秋草,

            且将白发件红花,红花白发慰寂寥;关山重重自题心,心随冷月

            上树梢,但愿冷月识真情,抛寄我心莫辞劳。

            这诗的字里行间仍然是战士的浩荡情怀,虽然更多了些亲情。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展西南地区的文艺工作,曾克转业到地方;自1950年至1978年,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及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一二三届理事、四川省文联和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云南省文联副主席。她在担任党和文艺行政领导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到工厂、边疆、海防部队深入生活,创作了不少反映工农兵生活的作品。同时又完成一些对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五

            像许多作家那样,文化大革命给她一家带来的是灾难。柯岗无辜地遭受四人帮的逮捕和杀害(未遂),虽然反动派的阴谋未能得逞,但柯岗留下了严重的残疾,尤其给他们一家人的精神上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创伤。曾克的全部作品遭禁,书的封面上统统用大黑笔涂写着“黑书,禁阅!”的字样,写作更是寻找不到那份自由和空间。由于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理想、事业、信任、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才经得住生死的考验。曾克说:“我们生死相依,风雨同舟,四十多年来,经历了许多坎河和生离比别的痉和考验。也许,这就是人生。

            1978年,雨过天晴,春满人间,这是曾克调到北京,担任中央恢复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小组党组成员。参加中央军委组织的《刘伯承传记》编写工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关心下一代艺术委员会顾问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和《中国风》杂志社长、主编。

            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曾克用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个和汗水,辛勤耕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自1938年以来,她先后出版了报告文学《在汤阴火线上》(1938年,武汉上海杂志公司)、《铁树开了花》(1950年,天下图书公司)、《光荣的人们》(1950年,上海杂志出版社)、《走向前线》(同上)、《挺进大别山》(1950年,华中新华书店)、《计划及其它》(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挺进大别山》(新版;1995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小说集《边疆》(与柯岗合著;195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新人》(1955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一同成长》(与柯岗合著;1957年,作家出版社)、《前仆后继》(1963年,辽宁文艺出版社)、《第十四个儿子》(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散文集《因为我们是幸福的》(与柯岗合著;1951年,重庆人民出版社)、《遥寄祖国的孩子们》(195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克散文选》(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水晶般的心》(1993年,新华出版社)及电影文学剧本《中央突破》(与何岗合著;197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编大型回忆录《春华秋实——开封北仓女中回忆录》,还与柯岗、薛洪兴合编《刘伯承中原逐鹿》(1983年,解放军出版社),《刘伯承传》也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