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但老实说,进入搜索引擎领域,百度晚了一步。

            2000年,国内比较知名的搜索引擎已有不少,比如天网、悠游、OpenFind等,它们都是基于机器人搜索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信息量较少,这类搜索引擎还是比较实用的;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它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速度慢,数据量少,返回无用信息太多,用户需要花费精力重新筛选。这些在追求技术完美的李彦宏看来都不是最好的,这正是李彦宏创建百度的前提。

            百度成立后,首先要推出自己的产品--搜索引擎软件。当时,百度除了技术人员与技术理念,其他什么都没有,所有程序都要一行行写出来。

            百度从那时开始就有非常好的工作氛围,除了李彦宏和徐勇,其他人包括刘建国都刚从学校出来,彼此关系很单纯,没有职场中那种拉帮结派、钩心斗角的作风,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很专注地去做搜索引擎。

            此时,几个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百度的员工,还没有完全脱离学校,白天在实验室上课,晚上才能过来,过来后就开始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从2月到初春的几个月,所有人都非常投入地工作,编写代码、测试程序、修改错误……北大资源宾馆1414房间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大家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很平常的事,百度像加足汽油的马达,轰隆隆不间断地运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5月,百度开发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当时可以搜索500万个网页。那时,中国大概有900多万个互联网用户。

            这个搜索引擎的实际开发周期只有4个月,距离风险投资商所要求的半年时间还有两个月。

            产品出来了,就要找市场。

            按照最初的设想,百度要成为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也就是将自己开发出来的搜索引擎嵌入到门户网站,然后向对方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当时,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大都使用的是来自台湾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

            此时,百度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门户网站凭什么相信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比那些来自台湾的更好用呢?

            于是,开发有一定影响力的样板客户就成了李彦宏等人此时最主要的任务。经过多方努力,5月底,百度终于有了第一家客户--硅谷动力。之所以选择硅谷动力,李彦宏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首先,硅谷动力本身也是做技术的,有很好的技术基础;其次,百度的风险投资商与硅谷动力也有一些联系,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将技术开放给硅谷动力的第一天,百度的技术团队全都守在服务器前,当第一个用户出现的时侯,整个办公室一阵欢呼雀跃。虽然当时百度的索引能力只有500万个网页,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第11节:小试牛刀(2)

            从此,百度开始进入中文搜索技术服务领域。

            拿下硅谷动力后,李彦宏又去找Chinaren这是一个很好的社区网站,后来被搜狐收购。。不久,百度就和Chinaren联手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提问式搜索引擎--"孙悟空搜索引擎"。

            2000年6月,刚刚成立半年的百度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为了这场发布会,百度事先准备了一些普通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让到场的媒体记者亲自上网搜索,体验百度搜索的神奇效果。可惜百密一疏,发布会开场前一分钟,网络突然中断了,百度的网页调不出来,什么也演示不了。当时公司的几个创始人心急火燎,李彦宏在台上的声音也一下子变调了。随后的记者提问时间,主持人一再提示,却没有一个记者举手发问--此时,国内众多媒体记者对搜索引擎技术还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很多记者还不知道百度和李彦宏究竟是做什么的。这就是百度当时所处的真实环境。就这样,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这对初生的百度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不过,百度很快就调整了过来,新闻发布会的失败对百度来说只是一个插曲。随后,百度集中力量对产品和客户进行拓展。

            8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成了百度的客户。有了搜狐这块金字招牌,百度的用户拓展异常顺利,接连拿下了新浪、网易、263、Tom?com等当时国内的大中型门户网站和其他一些网站。

            客户的认可使公司上下对百度的前景都充满了信心,但是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寒冬的蔓延,却差点让百度夭折。

        第12节:迷茫中的探索

            迷茫中的探索

            2001年前后,网络泡沫破灭的阵痛还在中国延续。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经营惨淡,撑不住的宣告破产,底子厚点的则勒紧裤带,希望可以熬过寒冬。相比之下,此时的百度却生机勃勃。这除了得益于李彦宏等百度领导层良好的商业掌控能力外,此前产品的成功也让员工对公司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过,这种平稳发展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2001年夏天,李彦宏等人逐渐感觉到百度的路越走越窄,百度的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

            到2001年夏天,国内80%的门户网站都采用了百度的搜索技术。可以说,百度当时垄断了国内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技术服务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一直在增长,搜索量也在增加,但是百度却赚不了钱,甚至入不敷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本质是利益问题。拿当时使用百度搜索技术的几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来说,虽然搜索引擎是一个必要的东西,这些门户网站本身有这个需求,而且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但这些门户网站就是不愿意为此付出更多资金,甚至还要压价或者拖欠百度的技术服务费。因为在这些门户网站看来,向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不像新开个频道那样,很快就会产生经济效益,加载一个搜索框,除了能获得流量提升外,门户网站自身并没有获得多大好处。

            这时百度陷入了两难境地--为门户网站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流量,来自门户网站用户的搜索请求量越来越大,为此百度的带宽和服务器都要不断升级,投入不断加大。然而,那些门户网站不但不愿意在搜索引擎技术服务上多付钱,还要砍价。作为一个公司,作为一家由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百度肯定要赢利,这种入不敷出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不能持久的。但问题是,百度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那时,李彦宏、徐勇等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郊区,探讨公司的发展方向。很明显,公司之前的定位--门户网站的搜索技术提供商,给门户网站打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百度公司必须重新定位,找到新的赢利模式。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做软件,把搜索技术打包成一个软件,卖给网站,不光是卖给门户网站,还有一些中小型网站。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因为市场不买账。当时互联网行业正处于严冬,大家唯一考虑的是怎么生存下来,搜索这种锦上添花的功能可有可无。

            此路不通,股东们又主张百度试验另一种商业模式--开发出售CDN软件,即"互联网内容分发系统"。2000年左右,中国互联网硬件建设还比较落后,普通网民的上网速度比较慢,CDN软件可以把网民的搜索请求链接到空间上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从而加快访问速度,达到给网站加速的目的。美国有一家公司叫Akamai,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几个人开办的,Akamai  在互联网内容分发系统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功,股东们觉得该模式可以复制到中国来。在股东们的坚持下,百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这一系统开发了出来,并将这个产品推荐给很多网站。但是,由于中美市场的巨大差异,这个产品的市场反应令人沮丧。

            一来,此时正是互联网的寒冬,门户网站的日子不好过,各家网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术",而不是"最好的技术";二来,互联网泡沫之后,部分门户网站改变了策略,意识到了搜索技术的重要性,很多网站不想再从百度那里购买服务,有的网站甚至开始自己研发搜索技术。这也逼着百度反思如何转换商业模式。就算门户网站继续维持现有的搜索技术服务需求,百度的业绩增长点在哪里?

            这段时间是百度最痛苦的彷徨期,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此时,互联网世界风起云涌,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等以一种天降奇兵的姿态登上舞台,很快便席卷了全中国,不少人跟风而动赚得盆满钵满。这时,不少人鼓动李彦宏涉足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以便让百度走出困境。但是,李彦宏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中文搜索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适合百度的成长性的商业模式。

            幸运的是,李彦宏后来找到了适合百度的发展模式--做独立的搜索引擎公司,直接面对终端用户。但是,当他向股东们提出这一想法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

        第13节:认准了做独立搜索引擎公司(1)

        创e下载,下载绿色!(7edown)

            第二章  百度真正诞生

            2001年7月,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