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从投资的角度看,股东们的小心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会议气氛非常紧张,大家争论得很厉害,李彦宏想尽一切办法去说服投资人。以前,大家对李彦宏的印象是冷静、理智,很少大声说话,但这次在与投资人争论时,他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动。因为他觉得公司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李彦宏在电话里与董事们沟通了几个小时。

            在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观点后,仍旧得不到首肯的李彦宏平生第一次发了大火。据说,他将自己的手机狠狠地摔到桌子上,对着电话那头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

            尽管李彦宏的一贯自信这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只要他认准了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改变,尤其是在关乎百度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问题上,他丝毫不会退让。

            其实,对于百度转型去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的风险,百度内部也进行了多次讨论,大家的意见也各不相同,但是李彦宏的态度非常坚定--看准了就一定要做。

            最终,投资人同意李彦宏将百度转型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搜索引擎公司,并同期推出竞价排名。他们告诉李彦宏:"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最终能赢得投资人的支持,李彦宏的个性起了很大作用。

            经历了IT泡沫,华尔街的口味变了,以前那种能将公司说得天花乱坠的CEO,现在引起了投资人的不信任。李彦宏一直奉行少许诺多兑现的原则,尽量少说,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兑现。李彦宏养成这样的性格是很自然的,一是他天性朴实;二是长年枯燥、严肃的程序员工作,让李彦宏养成了不会拐弯抹角的做事风格。他这种小心谨慎、踏踏实实的风格,此时反而让投资人觉得比较放心。

            2001年9月22日,百度正式推出了面向终端用户的搜索引擎网站baidu,百度竞价排名系统也正式上线,百度中文搜索引擎正式诞生。

            这是百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从此,百度从"在你成功背后"逐步走到前台,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17节:新浪停机事件

            新浪停机事件

            baidu作为独立的中文搜索引擎网站刚刚推出后,由于没有知名度,每天的流量很小,更多流量还是来自合作的门户网站。此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做大规模推广,如何让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熟悉并使用baidu,成为李彦宏等百度创始人必须解决的问题。随后发生的一个事件,对百度提升知名度和吸引流量起了很大作用。

            2002年3月,网民像往常一样点击新浪的搜索框,搜索页面没有像平时那样显示出一页页的搜索结果,取而代之的是几个显眼的红字:"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baidu。"当时,新浪拖欠百度一笔搜索引擎技术服务费用,在催交无果之下,百度果断地停止服务。

            当时,新浪是国内第一大门户网站,网民们每天在其主页搜索框里检索关键词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之前,几乎没有用户知道,这个小小的搜索框背后是一家名为百度的公司提供的搜索服务。

            停机事件后来以新浪让步、百度继续为之提供服务而告终。

            这次事件让百度的用户流量一夜骤增,让广大网民知道了百度--这个隐藏在门户网站背后的搜索技术服务提供商。

            联想百度当时所处的需要大规模推广、扩大知名度的发展阶段,许多业界人士认为这是百度为提高baidu的知名度而实施的经典营销案例。

            该事件的真相如何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新浪停机事件并没有给百度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而是让百度名声大噪,业务量不断攀升。

            随着人员规模的扩大,这一年,百度从北大资源宾馆搬到了海泰大厦,加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商业模式的确立,李彦宏当选"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好事连连,百度人备感兴奋。当时,正值国家号召建设中关村西区,四环附近到处熙熙攘攘,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繁闹景象的背后却潜伏危机。

        第18节:竞价排名第一天:1.9元

            竞价排名第一天:1.9元

            2001年9月,竞价排名推出的第一天,百度赚了1.9元,第二天赚了3元,到了第四天这个数字已经成为两位数,第五天正好超过200元!这时候,百度的商业应用产品经理王湛迫不及待地发邮件向同事们报喜,说按照目前这种200%的增长率,过不了多久就能每天赚500元,1  000元,10  000元……

            现在,身为百度商业应用产品市场部高级总监的王湛,至今仍保留着2001年写的一封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邮件(当时,每次点击收费10分钱,因此,百度的这个系统当时叫"shifen"):

            Sent: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1,21:26

            Subject:  shifen收入增长情况

            感谢王啸和子正加入了费用统计功能。我刚才统计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现在是21点20分,除去我们自己的测试点击,共收费是82.27分

            日统计(从9月24日起):

            9月24日5.78元

            9月26日7.34元

            9月27日9.76元

            9月28日18.4元

            9月29日,截至21点23分16.99元

            看到收入增长的速度,真的很高兴。

            王湛  (Eagle  Wang)

            从2001年9月推出竞价排名,到2001年12月,百度在竞价排名上的收入一共是12万元左右,平均下来一天1  000多块钱。

            2002年初,百度要制订全年的销售计划。

            一天,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李彦宏问大家,今年竞价排名的销售收入目标应该定多少?有人说50万,有人说100万,对于这些目标,李彦宏一直摇头。有一个人胆子最大,站起来说:"那就定到200万,翻它几番!"此言一出,现场的人都一片唏嘘--从前一年的12万一下子增长到200万,这个目标太夸张了,当时,尽管百度每天在竞价排名上的收入已经有了很大增长,但每天也只有2  000块钱,算下来一年也就是几十万,怎么算也达不到200万。

            但是,对于这个数字,李彦宏还是摇头。随后,他告诉大家,2002年竞价排名的销售目标是600万!这个数字一出,几乎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竞价排名业务组的员工几乎都傻了--按照600万的目标,平均每天的收入得18  000元,而现在每天的收入最多才2  000块钱,要实现600万的目标,岂不是天方夜谭?

            尽管除了李彦宏,其他所有百度人都无法相信能够做到,但在李彦宏的坚持下,这个目标还是定下来了。结果,2002年12月,康佳、联想、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成了百度竞价排名的客户。当年,百度的竞价排名销售达到了580多万,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

        第19节:李彦宏秘会朱洪波

            李彦宏秘会朱洪波

            进入2002年四五月份,百度竞价排名业务开始快速增长。然而,就百度当时的业务能力来说,应对这么一个快速增长的局面显得有些吃力。当时,在百度内部懂营销管理、运营管理的人才非常欠缺,有些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甚至还是半路出家。百度要维持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业务上必须有一个能力非常强的人进行整合管理。

            百度的投资人及管理层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着手为百度寻找一位合适的职业经理人。这时,朱洪波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朱洪波是中关村土生土长的新一代职业经理人,此时身为汉普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主管业务发展和销售。此前,朱洪波在用友软件做了5年的高管,离开用友时才31岁。

            2002年3月,一个冬春之交的晚上,寒风刺骨。在中间人的引荐下,李彦宏第一次见到了朱洪波。初次见面,两人都显得很客气,一阵寒暄后才开始聊起来。在见到李彦宏之前,朱洪波对搜索这个产业几乎一无所知,他几乎从没用过Google、百度,顶多是去新浪搜索一下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在见面之前,朱洪波才上网了解了一些搜索方面的相关背景知识。

            一番交谈下来,两人虽说不上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但彼此都比较有好感。令朱洪波印象深刻的是,李彦宏向他介绍竞价排名这一商业模式时所表现出来的兴奋与自信,让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前途无量的搜索引擎产业。当时,朱洪波觉得李彦宏虽然很实在,但对搜索引擎市场的发展前景有点过于乐观。而在李彦宏看来,朱洪波对于市场销售、推广,以及市场人员如何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而且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这正是百度下一步发展所急需的。

            此外,李彦宏还甚为看重朱洪波的另一点,那就是朱洪波的创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