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23章

第23章



                                    

            这或许是当年中日空战的最真实纪录之一。

            丁寿康所在的第4大队负责陪都重庆的防空作战任务。每天面对着如洪水猛兽般来袭的日本机群,第4大队疲于奔命,大队长郑少愚上尉则是绞尽脑汁寻找以劣势机种来对抗嚣张的日机的良策。

            每次空战结束后,他必召集全体人员进行总结。根据И-15和И-16的火力过于微弱,很难给予日本轰炸机致命一击的情况,郑少愚大胆地提出"以机撞机"的战法。郑少愚分析只要能将机翼部分撞毁,敌机就很难返回基地,而我方飞行员在机翼断裂,飞机进入螺旋状态前,可能还有跳伞逃生的机会。

            郑少愚的攻击法一提出,谁都明白这完完全全是一种自杀性攻击,但飞行员们还是跃跃欲试。大敌当前,他们早已把生死抛在脑后。

            然而,郑少愚提出的攻击法并没有取得成功。在一次空战中,第4大队的陈梦琨中尉遇到一次绝好机会,他驾机奋力朝日机撞去,双方的飞机一擦而过。日机虽然摇晃了一阵子,却没有坠落。从这次经验中,飞行员们体会到,即使进行这种自杀性攻击也并非易事,若是速度、高度和方向三者不能恰当地协调好,甭说相撞,就是"相遇"都很困难。

            空战形势继续对中国空军不利,中国空军束手无策!

            地面上,各盟国派驻在重庆的军事武官每天都在密切注视着中日双方的战斗。每遇中国空军的飞机起飞迎战,外国武官们就用望远镜不停地观察。时间久了,他们发现了一个疑点:中国空军的拚斗士气非常高昂,常常在极险的近距离内与日机格斗,有时甚至近得几乎相撞,但以如此猛烈的攻击方式所获得的战果却往往令人相当失望。外国武官怀疑中国飞行员的训练素质。

            这个推论自然是非常荒谬的,但前敌总指挥毛邦初还是决定彻底调查一番。他召集各路指挥官研究,大家一致排除了人为的因素,而认为应从军械方面进行测试。

            各部队纷纷在作战空档中进行久未实施的验枪工作。И-15和И-16逐架被垫高机尾并且固定,使枪管成水平状态,飞行员坐进舱内先调整好瞄准具,然后向400米外的靶标射击……

            测试结果出来了,所有人员大惊失色!第4大队所属的一架驱逐机,发射一串子弹后居然没有一发命中靶标,大家原以为弹道过于偏斜,但最后却在枪口前10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满地的弹头!

            驱逐机上所使用的机枪竟然只有100米射程!

            一声令下,这些让中国空军吃了苦头的机枪被大批换下。

            就在第一线部队为火力不足而伤脑筋之时,云南昆明空军军官学校的一位年轻人正埋头于如何增强飞机攻击威力的钻研,他是第10期的飞行生阎雷。

            经过一番孜孜不倦的努力,阎雷在毕业前终于探索出一套很有前途的空中攻击战法以及配合使用的空爆炸弹。他的研究成果得到教育长王叔铭的赏识。在王叔铭的力荐下,阎雷被分配到当时有"皇家空军"之称的第4大队。

            第4大队郑少愚大队长对阎雷创造的新战法也很感兴趣,他特意指定王广英为召集人,负责领导一些飞行老手与阎雷一起更进一步研究完善空爆攻击法。这种战法的构想是:攻击机队全部携带装有定时引信的炸弹,在敌人机群的上空实施投弹。利用各弹所设定的不同引爆时间,形成一个既深且宽的爆炸空域,使被笼罩住的日机群无处藏身。

            阎雷研制成的空投使用的小型炸弹都附有一张降落伞,这样可以保持滞空高度,使攻击的飞机尽早脱离爆炸区域。

            一个星期之后,大家对攻击队形、进入方式、引信延期时间以及投弹前置距离都作了细密地估算。然后,又进行了一次空中模拟演练,证明此法完全可行。

            郑少愚、王广英、洪奇伟、郑松亭、高又新、王玉琨受命执行这一非同寻常的任务。为了安全,6架被赋予空炸任务的И-15,全部在机身上涂了一圈白色腰带,目的是向友机示警——危险!勿近!

            出击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监视哨不时报告日机群的位置。当日机群飞抵万县上空时,郑少愚率领6架披着白腰带的И-15立即起飞迎敌。

            升空之后,所有飞机猛力爬高。飞行员右手紧握操纵杆,左手忙着调整油门杆与高空调节器,尽量使座机到达它的高度极限。

            当飞机升到5000米高度时,油门已推满,飞机在失速的边缘维持着。幸好,几位飞行员都是熟练的老手,仍能让飞机平稳地飞行。

            终于,黑鸦鸦的日本机群出现了!为了获得理想的轰炸效果以及遭到攻击时能互相掩护。日机还是采用惯用的密集大雁形编队。这也正是实施空爆攻击的最理想目标。

            И-15分为左右两个攻击小队,向日机群靠过去。日机发现了中国机群,以猛烈火力射击。但6位中国飞行员沉着冷静,保持航向。当机群到达200米的前置投弹点时,郑少愚大队长立即摇摆机翼,各机当即一起拉起投弹拉柄,机翼挂架将炸弹放出并扯开它的降落伞。

            И-15机群迅速从日本机群头顶通过。日本飞行员正为躲过一波攻击而庆幸,那料想转眼之间满天的白伞从上空降下。就在他们一楞神的功夫,6秒钟的时间很快就到了。

            王广英特意侧头观看这一空中奇观,只见日本机队的上方爆出许多闪光,轰炸机群受到强大的冲击而东倒西歪,队形立刻被打乱。其中一架"九六"式轰炸机拖着一道雾掉出编队之外,显然它的油箱被击破。

            见日机队形已被打乱,早已等候在空中的中国空军另一机队立即冲上前去,展开猛攻。温炎中尉咬住一架企图逃跑的日机,一路猛追,终于在湖北的恩施上空将它击落。

            首次空爆攻击,旗开得胜,中国飞行员们喜不自胜。此后,中国空军又多次使用空爆攻击法,打得日机闻风丧胆,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只敢在重庆外围地区骚扰而不敢空袭市区。

        中    篇

        "威塞尔演习"——德军对丹麦和挪威的空降突击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9月3日,英法等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至9月底,德军完全占领了波兰。

            德国灭亡波兰之后,加紧准备在西线进攻。至1939年11月中旬,德国已将两个集团军群的领率机关、5个集团军的指挥机关和47个师(其中包括9个坦克师和4个摩托化师),从波兰和德国中部调到德国西部边境。

        野心勃勃的"威塞尔演习"计划

            在进攻英、法之前,希特勒决定首先侵占北欧的丹麦和挪威。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扼海上交通要冲。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北临巴伦支海,西滨大西洋,南起北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首先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可以打破英、法对德国海军的封锁,使德国舰艇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北海和大西洋,并可以在挪威西海岸建立海军基地,限制英国海军的行动,这就保障了德国进攻西欧的北翼安全。同时,还使瑞典供应给德国的铁矿砂可以通过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港运出,经挪威海面运往德国。德国每年消耗1500万吨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要取道挪威从瑞典进口。此外,挪威"国民大会党"的头目、前国防部长吉斯林,早就想把挪威和德国联结成"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共同体",这正中希特勒下怀,他也正想建立"一个大德意志联邦"。于是德国便决定侵占这两个国家。

            丹麦、挪威都是小国,国防力量薄弱。丹麦只有两个步兵师,海军舰艇仅有2万吨。1935年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丹麦认为加强战备反会引起德国的猜疑,因而未作战争准备。挪威有6个步兵师,但不满员,且配置分散,首都奥斯陆附近配置两个师,其余分别配置在克里斯蒂安松、卑尔根、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等地。此外有均已超龄的舰艇64艘,飞机190架。挪威的防御作战计划是建立在英、法派遣远征军的基础之上的。德军针对丹麦、挪威的这些弱点,采取了闪击战,在闪击战中使用了空降兵。德军闪击丹麦、挪威的空降作战,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

            德国于1939年10月即开始进行入侵作战的准备,代号是"威塞尔演习"。这一入侵计划的要点是"以陆军采取欺诈、突袭的手段,越过丹德边境占领丹麦,同时以登陆兵和空降兵夺取挪威的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向内地发动进攻,占领挪威全境;以航空兵对付英、法海军,避免海上大规模的交战。德军集中了7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旅及若干独立坦克营、摩托化营共14万人,以1个加强步兵师和警察师占领丹麦,其余兵力用以夺占挪威,并以1300架飞机及234艘舰艇支援和保障地面部队行动。希特勒任命福尔肯霍斯特上将为德入侵部队总指挥官。

            "威塞尔演习"的空降作战计划是:第一阶段,使用伞兵在丹麦战略要地空降,以保障从海上登陆的部队和从地面越过边境的部队快速向前推进,同时使用另一支伞兵部队夺占挪威南部的重要机场,保障主力机降,尔后从后面突击挪威港口,接应登陆部队上岸;第二阶段,视情况在挪威中部、北部地区空降,以保障地面部队快速向内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