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元代的军事制度和与民争地

蒙古军队同样也是分等级的,最高等级的是蒙古军,次等的是蒙古人担任用来镇守边疆的探马赤军,后面是汉人担任的汉军,最次的是南方宋人担任的新附军。蒙古军和探马赤军的军籍严密,是不让汉人知道的。

元朝军队多次搜刮民间的马匹,比如至元三十年,收十一万八千五百匹马,元武宗至大三年,收马四万多匹。元仁宗延佑四年,收马二十五万五千匹。

总之数十年间,元军总共搜刮民间马匹七十多万匹,这跟蒙军擅长骑兵作战有很大的关系。

蒙古人擅长打仗,却不懂得管理财产。因此有关钱财的问题都交给色目人和回人办理,主要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和伊朗人。

但凡元军所到之处,都会强抢民户,作为蒙古人的家奴。比如至元十四年,荆湖行省的一个地方官将三千八百户降民收入自己的家奴,由自己设置官员管理,并且规定每年应交的税款。

至元十八年,蒙古人平定江南后,将江南的汉人分给王、侯、贵戚、功臣等等,高级别的王能分几万甚至十万户,相当于这几万户纳税的对象就是这个王侯。

而且,蒙古人不仅拥有汉人奴隶,还与民争地,由于蒙古人农业不发达,不熟悉农耕,竟然强抢千顷良田,不耕不作,等着长杂草,然后来放牧,供牛羊吃,这真可谓是文明的倒退。


元代的宗教信仰

僧侣在元代的政治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元人很重视宗教信仰。在元世祖六年以前,蒙古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直到国师八思巴创造蒙文,元世祖忽必烈赐封他“大宝法王”的称号。

由此,元人非常尊敬僧侣,在帝师和国师之下,僧侣是可以封为王公的。

除了尊重僧侣,皇家还非常重视做佛事,所占支持竟然能够达到国家财政经费的大半,比如元成宗时期,张养浩就上书说“国家经费如果分持三份,花在僧侣及佛事上就要用掉两份”,可见花费银两数量巨大。

国家重视,并且投入巨大。因此当时的寺庙拥有庞大的财务和产业,与王公贵族相比都不遑多让。

钱穆认为这是一种封建势力的延伸。比如当时的大护国仁王寺,有水陆田地十万顷,赐与管辖民众三万七千五十九户,也就是享受这三万多户上缴的税费,由此可见寺庙各个财大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