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 第4页

第4页




智者说:“成功的辉煌就隐藏于寂寞的背后,寂寞就是迎接成功到来的前夜。”成功人说:“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苦练,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作家刘墉说:“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只因有了寂寞才成功,这是所有成功人士遵循的原则,寂寞以科学严谨的表现和踏实厚重的姿态为特征,让有志者全力追求人生目标。


孙杰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当初他是通过网络认识了这家公司。该公司并不很出名,但孙杰在网络上查到该公司的资料后,感觉这里能让自己得到锻炼,也会有发展前途,便加入了该公司,以该公司为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找到新工作的他迎来的并不是家人的鼓励和庆祝,而是无尽的寂寞。由于该公司的名气不怎么大,而且在营销方式上也有独特的一面,与传统的营销模式有所区别,所以不被孙杰的家人理解,都认为他误入歧途。朋友们也在疏远他,更不支持他。但孙杰耐住寂寞孤身奋战。他在无尽的寂寞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从未想过放弃。由于他的努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初进公司的两个月里就为公司创造了上万元的利润,从而得到公司的器重。半年后,他被总公司委派到外地的分公司任总经理。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孙杰踏上了远行的列车,告别了熟悉的环境与温暖的家,来到一切都陌生的城市。周围的一切对于孙杰来说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脸孔,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将从零开始。望着这个陌生的城市,寂寞的他心里难免产生丝丝感伤。


来不及多想,孙杰安顿好之后便立刻开展工作。由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与他所在的地方相差很大,以前制定的一切计划全部被否定。所以,刚开始工作非常辛苦,进程缓慢。作为总负责人,背负的压力远远超出了常人,工作的压力、心里的酸痛不知向谁诉说。寂寞将要把他压垮,可结果却是他忍耐住了寂寞。孙杰深入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把当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整合市场资源,制订计划,整装待发后一鼓作气,将公司的产品在这个地区的市场上一炮打响,为公司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就像阳光总出现在风雨后,寂寞过后便是成功。大人物的成名是这样,小人物的成功也是如此。


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寂寞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在寂寞时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想到平时想不到的,得到平时得不到的。在寂寞的笼罩下,我们完全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如果有家人或朋友陪伴在身边  ,意识一般会寄托在他们身上,遇到挫折时就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安慰,得到帮助,而不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这对自己的成长是一种限制。人一生中会遇到各种机遇。只要你耐得住寂寞,进一步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当机遇来临时你就能取得成功。


2005年,中国影坛红得最快的人非张静初莫属了。她总结的经验就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成功。随着张静初主演的《孔雀》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她蜚声国内外。这只“孔雀”的光芒绽放,也帮她收获了第十四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女演员,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等诸多奖项。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在2009年一年的时间内张静初就有五部电影连续上映:《天水围的夜与雾》、《拉贝日记》、《红河》、《窃听风云》和《A面B面》,在电影史上创下了辉煌。著名导演冯小刚提起以前在北京怀柔影棚里拍戏的时候说,如果没有张静初的戏,她就会一个人一直待在招待所哪儿也不去,不去逛街,不去旅游,不去看风景,有时候会到摄影棚里看其他演员拍戏,给人感觉很踏实,对事情很专注。


  影迷们突然发现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默不作声的张静初竟屡获大奖,屡现新作,她的作品和她所塑造的形象都被观众给予极高的评价。有一次,张静初在老家福建参加福建娱乐时尚人物的评选活动时,一位记者采访她,问她作为一个从福建走向全球的成功演员有什么经验。张静初说,耐得住寂寞和沉淀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张静初在中央戏剧院毕业后一直在家自学,准备考研。和其他女孩子有所不同,她宁愿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经常拍完戏就一个人读书。在娱乐圈发展有时需要一点运气,但更多的时候需要耐心。无论是谁都要耐得住寂寞,并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当然,光有耐心不行,机会来了你没有本事抓住也不行。所以,就必须进行自我的积累,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演技方面都要积累。


无论是张静初还是其他成功的大演员、大导演、大学者,他们的成功都存在这样一个等待、寂寞、积累的过程。自始至终要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争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的困难和难以承受的寂寞,但必须选择坚持,因为寂寞促使成功,寂寞是迎接成功到来的前夜。
想成功,就得忍得住孤独寂寞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被公众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实权的第一夫人、美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谋求公职的第一夫人。她是一位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当第一夫人期间,她曾主持一系列改革,也曾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角逐。希拉里并不是第一位参与美国总统大选的女性,但她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确有可能当选的女性候选人。在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提名她出任美国国务卿,她成为美国第三位女国务卿。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不断告诉自己,只有忍受孤独才能最终成功。


希拉里·克林顿将自己定位于“孤独的学者”,这里的“孤独”有两个意思。首先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人群中势必会感觉到孤独。大部分人都认为别人都不孤独,只有自己孤独,而导致自己最终坠入空虚和失落的深渊中,不能自拔,虚度光阴。相反,如果承认人类本来就是充满孤独的,那心灵就会获得安慰,不再感觉自己是孤独的。换言之,人人都明白孤独不是专属于自己的,别人也是如此,也会感到孤独,那当孤独突然袭来时就不会倍感难耐了,也不会影响学业和事业。其次,孤独一词还有自我觉醒之意。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为自己敲响警钟,避免坠入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女性特有的敏感让她们更容易感觉到孤独,于是一部分就用闲聊、逛街、聚会等方式来远离孤独,至少这些时候是不孤独的。但是,闲聊、逛街、聚会往往会让人上瘾,一上瘾了就不容易停下来,闲聊、逛街、聚会时是不去论政治,评社会,说文化的,最重要的是浪费时间,不会考虑读书、学习,思考水平、技术能力等等就会下降,慢慢地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一个落后者,这种落后者最终成为失败者。


希拉里给自己定义为“孤独的”,便是警醒自己让自己摆脱闲聊、逛街、聚会的诱惑,即使某一日不经意闯入其中,也会让自己不被吞没。


刚进名牌大学的新生们多有失落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被人追捧的对象,是学校的榜样,一点一滴都备受学校关注。初踏名牌大学却无人理睬,心中难免存在孤独感和挫折感。学习成绩优异的希拉里也有同感。但是,一向坚强的希拉里没有被挫折感击倒,而是用学习来武装自己,一定要成为全校第一名。实现这一点绝非易事,唯一的好方法就是要学会哈佛“书呆子”的学习方法。


所谓哈佛“书呆子”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由哈佛大学的一些热爱学习的学生组成的秘密学习俱乐部。他们彼此间都是好朋友,但他们对外来学生向来排斥,更别说让她加入秘密学习俱乐部了。如何才能加入哈佛秘密学习俱乐部呢?希拉里为此想尽办法,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她想到了一个好的计策——成为秘密学习俱乐部内部学生的女朋友。没过多长时间,希拉里成了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杰夫·希尔兹的女朋友,因为秘密学习俱乐部的会员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希拉里通过男朋友结识了俱乐部的许多学生。为了能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希拉里连说带劝,用尽浑身解数,终于达到目的,成为“哈佛书呆子俱乐部”的非正式会员,虽然不是正式会员,可她很满足.只要是为了学习,正式会员与非正式会员的头衔没什么区别。在这个俱乐部里,她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辩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