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 第16页

第16页




顺应因缘,就是要对一切坦然面对,既不为自己的快乐设定标准,去刻意追求什么,也不选择消极应对人生的应有之事,不去逃避应该经历和体验的人生旅程,而是在全身心投入中去体验人生的种种,在此过程中保持清醒,尤其是要勇敢品尝寂寞发酵出来的人生苦酒。这正是我们发现自己心中的妄念,更深刻地体悟生命,获得人生智慧和真义的钥匙。


我们的人生本应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没有在寂寞中去勇敢接受痛苦、忧愁、焦虑、失落等一杯杯苦酒,没有反思令自己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就只能继续任头脑中那些偏执观念来摆布自己。这些偏执的观念是我们从他人、社会中早已接受的,或是在自己的经历中悄然形成的,这些观念和认知框架驱使我们按照它们设定的程序来行动,来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让我们或喜或悲,而我们常常对此毫不知觉。这种懵懵懂懂、喜怒无常的人生是我们应当竭力避免的。


我们只有对一切保持开放的态度,既不刻意追求,又不逃避,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们的生命旅程才会五颜六色,风景无限,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更有意义。记住,永远都不要去限制自己的人生,要对自己头脑中潜藏的种种世俗的偏见或自身的主观认识进行彻底反思,不要让它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手脚绑住,要去尽情体验、尽情反思、尽情开拓。这样的人生就不会被狭隘的观念所限,才会变得更宽广、更丰富、更博大。
与寂寞对话,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沉淀
    
一杯浊水,在岁月的魔力下会自然分层,浊物下沉,清水在上。这样一来,这杯浊水就由浊转清,变得澄明。这澄明让我们宁静,让我们愉悦,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之美。


我们的心灵也需要进行沉淀,只不过在心灵中沉淀的不是这杯浊水,而是装在我们精神世界这杯子里的满满的各种杂念。


我们的心灵中充斥着各种观念,有些观念是我们从父母、从学校的教导中学到的,有些则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的言行、社会的事件中吸取的,还有些是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体悟或认识到的。凡此种种来自不同地方的观念又会在我们的头脑中不停地发生各种反应,形成全新的观念。而新的观念将替代旧的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驱动着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我们头脑中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各种观念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外界各种现象、事情的评价,驱使我们做出符合内在观念标准的行为,来应对外部变化。但我们的精神世界有时就像一个堆满杂物的屋子,这些物品有些是好的、有用的,有些则是坏的、没用的,还有些甚至会危害整个屋子的安全,比如炸弹、火药等危险品,而这个满是物品的屋子却由于主人长时间疏于清理而变得杂乱不堪。各种物品堆得到处都是,显得毫无秩序。更要命的是,连主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屋子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在这一大堆物品中有些是他熟知的,还有许多堆在阴暗的角落里,主人也难以看清它们,它们可能已经在那里存在很久了,但没人知道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是从哪儿来的,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会不会就是危险的地雷和炸药?


每个人的头脑都像这么一间屋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观念和思想。有些是我们清楚意识到的,有些则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但我们的行为都来自于这些观念和思想的驱动。有时我们对于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感到很惊讶,有时我们对驱动这些行为的背后观念和思想毫无察觉,但它们确实存在那里,并且决定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活动。


我们经常感到自己的命运如此难以把握,对于自己的喜怒无常,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束手无策,似乎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所有感受都掌握在另一个与我们无关的东西手里。事实上,我们所有的感受,一方面来自外部因素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由我们头脑中的种种观念来决定的。前者正是通过后者来引起我们的心理变化。但让我们困惑的是,有时候我们无缘无故地就变得不高兴或陷入忧愁之中,这些变化背后的观念,我们往往难以察觉。这正是我们头脑的小屋子里那些躲在黑暗角落的“物品”在作祟。


我们要做的就是清理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将思想的“屋子”里杂乱堆着的物品整理清楚,就好比将一杯浑浊的水沉淀,让它变得清澈,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杯浊水要想变得清澈,需要保持静止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浊物就会自然下沉。而头脑里的杂念一旦沉淀下来,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就进入到了澄明的境界,我们就会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此刻会感到难过,为什么会不安、焦虑、忧愁,为什么难以从忧郁、悲伤中摆脱出来。沉淀的过程就是清浊分离的过程,就是我们思想变得清醒的过程,沉淀的过程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种种观念,摆脱那些偏执的、虚妄的观念。这就是思想浊水中那些沉下去的部分,留下的是那些符合客观和人生真谛的观念,这就是思想浊水中那些清澈的部分,当我们不断对自己头脑中的各种观念进行沉淀,我们的思想将越来越清明,最终进入到澄明的状态。那时,我们将对许多别人无法看透、无法摆脱的人生失意变得达观、开朗,我们将进入人生的自在境界,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变得更为开阔,更为丰富,也更为自由。


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先去体验人生百味,去品尝人生的种种失意所带来的悲痛、焦躁、失落、茫然、抑郁等。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在寂寞中直面这些痛苦的心理煎熬,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隐藏在那些阴暗角落里的观念才会发挥其作用,这时你才能在深深的寂寞中,把握住这些让你痛苦不堪的错误观念,它们大多是你的主观偏见。我们的心灵沉淀过程就是一个修行、反省的过程,反省我们的所作所为、反省我们的思想意识,越是那些我们不敢面对的事情,越能够带你发现可能危及你心灵安全的危险思想和危险意识。因此,我们只要在寂寞来敲门时,保持勇气,打开门去面对你所害怕的一切,面对那些让你上瘾的事情、面对那些将你伤得体无完肤的事情,就能从这种阴影中获得真正的人生体悟和智慧,帮助你彻底摆脱这一切。


曾经有一个关于戒毒的电视节目,节目中采访的是一个成功摆脱毒瘾的吸毒者。他曾是一个毒瘾很严重的吸毒者,染上毒瘾之后,他没觉得吸毒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满心以为自己能够抵制毒瘾,只要自己决定跟毒品说拜拜,就能够立刻从中脱离。却不料在一次次的放纵中越陷越深,就像其他吸毒人员一样,在用光自己和家人的积蓄后,他开始变卖自己的所有资产来筹集购买毒品的钱。这时,妻子也带着失望和痛苦离开了他,他开始一点点地陷入绝望。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完蛋了,却没料到自己在被送到戒毒所后,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原来,他在戒毒所中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两个毒瘾很深的人正躲在一个角落里聊天。他凑近一听,才发现他们聊的是自己吸毒时的感受,栩栩如生的描述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所有神经,让他仿佛又找到了那种吸毒带来的快感,他陷入到那种语言所带来的想象中,那讲述是如此生动、如此逼真,以至于他开始出现了吸毒时的症状——大汗淋漓、双腿发软、大脑越来越兴奋,就像当年吸毒时一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于是,他每天都凑到那儿去听他们聊自己吸毒时的感受,但却发现他们的语言描述渐渐失去了之前的那种魔力,他越来越难以进入到第一次出现的那种吸毒时的状态了,他们的言语还是那样栩栩如生,还是那样生动逼真,但到后来却再也难以调动他的那种神经反应了。这时,他猛然发现自己的毒瘾已经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你可能会对此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种方式会让原来毒瘾很深的人这么快就摆脱毒瘾了?因为他以这种方式直接面对自己大脑中潜藏的那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刚开始,他还无法控制自己,但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自己的心理对外界的那种刺激逐渐变得麻木,对于毒品所引发的种种强烈的快感也逐渐麻木,因而,他对于真正的毒品也就产生了抵制力,开始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