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听一个同学讲过,他有位叔叔早年经商,伯父给了他不少支持。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就搬到了城里,很少回家。

前几年,伯父生了重病急需手术费,家里人打电话向他求助,他却说自己很忙,让大家先凑着。

后来还是奶奶哭着哀求他,他才不情不愿地打了几千块过来,还说最近生意不好,手头比较紧。

但是过几天就有人看见,他提了一部新车。

亲戚们都寒心极了,如此爱钱,连对自己有恩的亲兄弟都不管了。渐渐的,大家都与他疏于来往。

后来,他生病住院,没有一个亲戚来看望,做人做成这样,简直太失败。

卢梭曾说:我们手里的金钱应当是保持自由、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看重金钱,直到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有的人虽然有很多钱,但却不自由,也不幸福。

在《谢谢了,我的家》中,钱永刚谈到父亲钱学森的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他讲到父亲曾经获得了中科院一万元奖金,自己一分没留,全数捐给了刚刚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购买计算尺。

还有一次钱学森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最高奖,奖金一百万,他仍然大手一挥,全部捐给了我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母亲蒋英也是这样的人,有一次,她的学生到英国参加一个歌唱比赛,没钱买演出服,她就拿出300块钱,让他买身西服,置双鞋。

她教学生,从来没收过钱,反而经常拿钱给学生。每次她跟丈夫讲到这个月钱都花到哪个学生身上了,钱学森就说,好!你做得对!

在他们身上,金钱从来不是约束灵魂的东西,而是化成慷慨与善良,温暖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有的人花钱只为自己享受,即使再有钱,也感受不到活着的温度与世间的人情味。

有的人却用钱帮助他人,传递了善良,温暖了人心,照亮了一方天空。

花钱的方式,也暴露了一个人灵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