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理想
  一群小学生在举行新年联欢会,老师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理想。
  同学们高谈阔论,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轮到一个害羞的孩子,他半天不说话。
  在大家的鼓励上,他才站了起来:“我……我想开一个商场。”
  “你准备怎样经营自己的商场?”
  老师问他。
  “假如我当经理,我一定铺上防滑地板,来买东西的顾客再也不会摔倒了。”
  其他孩子的理想是什么我都忘记了,然而这个孩子的理想却让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想,不管他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能有这样一颗温柔细腻的爱心,就已经足够足够了。
  那些大而无当、哗众取宠的理想迟早都会破灭,但是这样一颗爱心却是不会破灭的。
  因为这是一颗能使陌生人感觉到方便、感觉到温暖的心!  
  可耻的奖金
  结冰的河面上,一个大人带着一队孩子在行进。
  大人是老师,孩子则是他的学生。
  他们刚刚参加完课外劳动,正要回家。
  在离他们二百米的地方,有一座桥。
  春、夏、秋三个季节,人们都从桥上过河,但现在是冬天,为了省路,大家都习惯从冰面上穿过去。
  刚走到中途,突然一个孩子大叫一声:“不好,冰裂了一道缝!”
  老师过去看了看,发现那道冰缝非常细,只有筷子那么细,他不耐烦地说道:“胆小鬼,怕什么?我们走了几十年,冰裂是常有的事!”
  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放心大胆地往下走。
  没走几步,就听“咔喳”一声,刚才那道细细的冰缝变得足有二尺宽,刚好走在冰缝上的五个孩子落水了。
  见此情景,老师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奋力打捞,五个学生全部脱险了。
  然而老师由于体力消耗太大,再也没能上来。
  这位老师被人们当成了英雄,学校和县上极力宣传他的英雄事迹,还专门为他申请“见义勇为奖金”。
  此事遭到了一位老者的反对:“付出应该付出的代价,弥补自己造成的过失,不算见义勇为,那只是一个正常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虽然为救孩子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五个孩子的生命危险也是由他亲手造成的!”  
  二人行必有我师
  亲戚家的小孩想当画家,他的父母想听听我的意见。
  从这孩子画的几只似是而非的小动物上,我实在看不出他有多少美术天赋,他根本不适合当一个画家。
  小孩不服气,就跟我据理力争。
  我不耐烦地说:“别跟我争了,孩子,我经过的事你想都无法想象,我喝过的酒比你喝过的水都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孩子反驳道:“我承认你阅历丰富,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喝过的酒都是假酒,你吃过的盐都没有加碘?”
  孩子的反驳,让我无言以对。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把这话改了一下:“二人行,必有我师。”
  习惯了一成不变生活的成年人,更应该以孩子为师,哪怕他只是一个缺乏所谓“天赋”的孩子。  
  你永远拔不起一棵树
  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爬树,无论树干多么高大,无论树皮多么光滑,他总是能轻而易举爬了上去。
  爬遍了村里所有的树以后,他就有些狂妄,觉得自己既然能爬到树上,也应该能把树拔起来。
  他摆开架式,准备一展雄姿。
  但是任凭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那些树还是纹丝不动,哪怕一棵最小的树苗,他也拔不起来。
  他非常不解。
  正在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了,他笑着说:“孩子,不要徒劳了,你永远拔不起一棵树的,每一棵树其实都是两棵树。向上长的那一棵,你看见了,并且轻而易举地爬了上去;向下长的树根,是另一棵树,你却没有看见。作为一棵树,向下长得越深,向上长得就越高。”  
  少年的理想
  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的理想》。
  大多数孩子都用一两千字的篇幅,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说自己长大以后要为人类做出如何如何大的贡献之类,他们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只有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了批评,他基本上是个胸无大志、没出息的孩子,因为在这篇作文里面,他的全部理想也只是想做个普通人,他说长大后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并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非常不错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群学生都长大成人。
  有一天,他们和当年的那位语文老师聚到了一起。
  回忆过去,对照现在,大家感慨万端。
  那个立志做普通人的孩子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那些立志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同学们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一次,已经白发苍苍的语文老师表扬了自己当年批评过的那个学生:“我这些年教过无数学生,他们都曾有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但没有一个人将它们变为现实,只有你,实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  
  自知之明
  在一个贫困封闭的山村里,有一个不愿继续贫困和封闭下去的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从远方来的过路人谈起了城市,于是心中萌生了到城市去的念头。
  哥哥对他嗤之以鼻:“你要有自知之明。”
  孩子说:“我要到海边去。”
  哥哥苦口婆心:“咱们祖祖辈辈都在大山里生活,就你好高骛远,人贵有自知之明,你却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孩子将信将疑,幸亏他年纪还小,还没养成啥话都听的习惯。
  孩子在慢慢长大,当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力量走出去的时候,他告别了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小村。
  历尽艰辛,他终于来到了城市;历尽更多的艰辛,他又见到了大海。
  他去了许多梦里去过的地方,还去了梦里没有去过的地方。
  而劝他要有自知之明的哥哥,却像他的父辈一样,老死在贫困的村子里,至死他都没有见过城市和大海。
  知道自己有多么伟大、多么独特、多么独一无二,这是最起码的自知之明,可惜人们往往把“自知之明”这个成语的意思理解反了。  
  最好的老师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回忆自己初执教鞭的时候,百感交集。
  他说那时候他对于做一名教师心里非常没底,要不是同事们的激将法,他是绝对不敢走上讲台的。
  他硬着头皮,讲起话来结结巴巴。
  但是当他看到班上有个小女孩一直对他投以赞许和鼓励的微笑后,心里马上踏实了下来。
  慢慢地,他讲得比自己原来所能想象的最佳状态都要好。
  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的讲台抽屉里多了一盒磁带,拿回去一听,全是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声音:“我们相信你,你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都这样鼓励他。
  以后每当信心不足的时候,他都把那盒磁带翻出来听。
  这盒磁带他一直珍藏了几十年。
  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反过来,老师也需要学生的鼓励。
  鼓励,是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的空气、阳光和水。  
  商业奇才
  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特别喜欢电子游戏,他不仅自己玩起来废寝忘食,而且还把那些家里没电脑的孩子带到家里来。
  父母甚是奇怪,这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慢慢地他们发现,孩子跟家里要零花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细细盘问,才知道他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家里变成了电子游戏厅,他向那些来家里玩游戏的孩子们收费。
  父母非常震惊,小小年纪,怎么就这么爱财?他们警告他:不准再带小伙伴们来玩,更不准向他们收钱!对于他们的三令五申,孩子一直阳奉阴违。
  父母只好把此事反映到班主任那里,希望班主任来管管这个孩子。
  然而,班主任的看法让他们大跌眼镜:“如果拘泥于传统的道德偏见,这个孩子确实是不可救药了。不过假如换一个角度,结论却未必如此。你觉得他身上有许多缺陷,但他却是班上几十个孩子中最有威性、最有领导才能的一个。你们只从他身上看到了他的贪玩、他的贪财,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他自食其力的志向,看到了一个未来的商业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