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但智者总是笑咪咪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功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
  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也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
  而他剩余的螺钉,还是原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
  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
  ‘当头棒喝’的结果往往是让听众头破血流。
  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向任何人提忠告。
  错误的忠告当然可以不提,正确的忠告也可以不提,即使你说的全是真理,也不能强迫人家接受,错误迟早会被认识,正确迟早会被接受。”
  年轻人问:“那么在人们向你请求忠告的时候,你说些什么呢?”
  智者说:“在别人习惯向人提忠告的时候,我真诚地说出我的祝福,说出我的鼓励。”  
  沙漠与大海
  沙漠嘲笑大海。
  沙漠说:“我有这么多沙子,你却连一粒都没有,你太可怜了!”
  大海说:“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全有,只不过你拥有的都摆在表面,我拥有的都藏在心里。”  
  独臂青年和高僧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勤奋,待人彬彬有礼,说他德才兼备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他一直为自身存在的缺陷苦恼着。
  他是个只有一只胳膊的独臂人。
  他的另一只胳膊是上山砍柴时不慎从山崖上摔下摔断的。
  从此后,他就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看着别人都那么生龙活虎,他实在抬不起头来。
  为了战胜这种苦恼,他就更加发愤努力,每当钻进书的海洋,他就物我两忘。
  但是一放下书本,那种极端的痛苦与自卑又向他袭来。
  听人说山上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高僧,他非常善于开导人。
  年轻人慕名来到山上。
  高僧接待了他,年轻人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然后把那只因为没有手臂而空着的袖子转向高僧:“不信你看,这就是折磨我多年的缺陷。”
  高僧把手伸进年轻人的袖管里,然后抬起头来微笑道:“什么缺陷?你的袖筒里什么都没有!”  
  捡来的生命
  有一个弃儿,被一个好心人捡来并养大成人。
  有一天,这孩子在路上捡到一根金条,这意外的收获使他兴奋得手舞足蹈。
  他想先在外面跟小伙伴们玩一会儿再回家去。
  他实在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回家的时候他才发现,那根金条找不见了。
  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晚上,他大哭着回到家里。
  养父问他:“你怎么啦,我的孩子?”
  “我今天捡了一根金条,但是我把它弄丢了。”
  孩子满怀委屈。
  养父微笑着说:“捡来的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丢了也就丢了,你不还跟以前一样吗?你什么也没有失去!要知道,就连你的生命都是捡来的,何况区区一根金条!”
  我们每个人都像那个弃儿,我们的生命是捡来的,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都是捡来的。
  对于偶然捡来的一切,我们应该达观对待:拥有时自当加倍珍爱,失去时亦不必过于痛苦。  
  生命的空白
  我喜欢狮子。
  跟凡事都追求完满的人类相比,狮子太懂得空白的妙处了,它简直就是个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一位睿智的哲学家。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狮子如何勇猛格斗、如何疯狂捕食,我最感兴趣的倒是它们吃饱肚子后与世无争、懒洋洋打瞌睡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猎物从它鼻子底下走过它也绝不为之所动。
  因为它已经酒足饭饱、不再需要食物了。
  它随身带着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仓库,那个仓库就是它的肚子,“纵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假如狮子会说话,它肯定会这样发表感慨,也就是说,它懂得给生命留一些空白。
  人类则不同,人类沉迷于自己的贪欲,人建了相当于自己肚子无数倍的仓库,这个仓库大得他自己带不动,于是又把它转换成钞票,储藏了钞票就储藏了一切。
  多多益善,多多益善,他们这样叫嚷。
  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人反对物质上的贪欲。
  他们认为物质世界跟精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他们以对精神的追求来取代对物质的追求。
  而精神,无不打着知识与道德的幌子。
  多多益善,多多益善!他们这样叫嚷。
  同是贪欲,把物质换上精神、换上知识与道德的行头,似乎就能堂而皇之高人一等了。
  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殊途同归,绕了一个大弯又转了回来,对知识和道德的贪欲反而成为某些人追求物质财富的一种手段。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精神世界也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肉身和精神却是有限的。
  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世界,岂不是踏上一条不归路,把自己埋葬在苍茫的无限之中,反而失去自身的本性吗?有多少可有可无的追求,就有多少可有可无的缺憾、可有可无的失败、可有可无的磨难和可有可无的耻辱,这样反而把本来可以成功的人生变成了失败的人生,把本来可以快乐的人生变成了痛苦的人生,把本来可以轻松的人生变成了沉重的人生,把本来可以健康的人生变成了病态的人生。
  物欲横流诚然不可取,但是清心寡欲却也非常要不得,因为清心寡欲往往会演变成另一个层面上的贪欲。
  作为一个健康人,他只追求他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也以够用为限。
  物质上,他有所求有所不求;知识上,他有所知有所不知;道德上,他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可有可无的一切,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真的快达到狮子的智慧境界了,只要肚子吃饱,不论财富、名声、知识还是道德的猎物从鼻子底下跑过,都视而不见。
  优秀的艺术家不会把画涂得太满,他懂得,空白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优秀的建筑家不会把楼盖得太挤,他懂得,绿地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学习狮子,给自己的生命也留一些空白呢?  
  人生草稿
  一个屡战屡败者在树下弹琴唱歌。
  他唱得那样开心,仿佛刚刚经历的又一次失败全然没有发生过一样。
  过路人非常不解:“你怎么还有心思弹琴唱歌?”
  “我为什么要没心思弹琴唱歌呢?”
  “因为你又失败了。”
  “我并没有失败,现在还不是结局,我只不过是为人生又打了一遍草稿。”  
  农夫的蚊账
  一个喜欢读书的大学生来找教授:“为什么你总是劝他们多多读书,总是劝我不要读书?”
  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蚊帐的故事。
  一个农夫睡觉时被蚊子叮醒了,他气急败坏地打死了一只蚊子以后,恨恨地发誓,明天一定要买个蚊帐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市场,买了一个蚊帐回来。
  今天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他想。
  这一夜睡得果然香甜。
  但是第二天醒来后他惊奇地发现,帐子里有十来只大蚊子。它们一个个肚子圆鼓鼓的,这一夜,它们从蚊帐的缝隙暗渡陈仓,前所未有地美餐了一顿。
  对这个故事,学生非常茫然,教授说:“如果说愚昧就是蚊子,那么知识就是蚊帐,蚊帐本来是用来防蚊的,但是假如你使用不当,你反而会遇上更多的蚊子、更多的愚昧。懂得一点一知半解的书本知识,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人,不都跟这个农夫很相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