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价值,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991年,刘德华对拍流水戏忽然有些厌倦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拍一些有意义的,能体现自己思想和创意的电影。

但是无奈,很多时候,真正的好电影,是叫好不叫座的。
  
刘德华年轻气盛,不信邪,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电影公司,  取名天幕。
  
结果除了第一部《91神雕侠侣》票房不错,剩下的全部扑街了。到1995年,天幕公司亏损达4000多万。
  
关于这次失利,刘德华后来谈起时说:

“我其实没有想过投资电影可以赚大钱。我觉得一部戏亏少许不要紧,只要出来的效果好就行了。”
  
也正是这种乐观心态,没有让他对电影业失去信心。

在朋友的帮助下,刘德华渐渐还清债务,重整旗鼓,  2002年,成立了第二家公司:映艺娱乐。
  
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刘德华决定改变投资策略,考虑权衡之后,他大胆推出“亚洲新星导计划”:

他要在全亚洲范围内挑选年轻导演,资助他们拍摄电影。

并且,他不会做任何的干涉,拍出来的电影一个镜头也不剪,一句话也不改,给予新导演最大的发挥空间。
  
关于这部计划,刘德华这样解释:

“电影业不景气,就不做电影了吗?

就是因为电影业不景气,我知道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可能两年、三年后,这些导演便会消失,因为无投资,结果要转行。”
  
他想把自己比作一块“踏板”,托起一批有实力的新人。
  
2006年,《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火的一塌糊涂,从导演宁浩到演员黄渤等人,如今全部成了国内的大腕。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宁浩,为什么要投资这部《疯狂的石头》,刘德华说:

“我就觉得宁浩他们几个人很好玩,他们这个剧本,是真的拿生命在做,他们不是在这个过程底下,为了取悦什么,他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好。”

刘德华觉得,把这样的好导演,好作品推出来,才是最有意义的投资。
  
而这些,是值得他未来一直去做的一件事。就像他所说,这个世界就是要有新人出来,  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