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要保持焦虑,也要有效努力

适量的焦虑是生活的动力,但是无用的焦虑并不可取。

我们很容易在无用焦虑中变成这样的人:

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或者深思熟虑的结果,而只是想让自己忙碌起来,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被别人落下太多。

但却又跨不过去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最后在间歇性放弃,持续性混吃等死的软烂状态中,一步都没迈出去。

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大家看似都在忙着努力,实则只是忙着焦虑。

那么,如何才能不浪费力气,做到有效努力?

想必有人听说过“嗑瓜子效应”——

虽然瓜子并没有特别美味,但嗑瓜子却似乎有种魔力,让人停不下来。哪怕嗑到口干唇燥舌尖起泡,还是不由自主地吃了一把又一把。

除了嗑瓜子之外,还有一些通关小游戏,比如从去年就火爆朋友圈的“微信小程序跳一跳”,邀请好友PK、刷分和升级。一旦上手,根本停不下来。

为什么这些看似无聊的活动,能够拥有这么大的魅力?

其实,嗑瓜子这个活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小活动相对于大活动更便于实施,小目标相对于大目标更容易实现。

有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当自己预期的行为结果不断得到证实时,人们才会继续努力。

否则,在失控感的影响下,人们要么病急乱投医,化身别人的韭菜被割一茬又一茬,要么在恶性循环中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

所以,正视焦虑,并把渴求目标的焦虑细分,然后朝着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才能把焦虑化成动力。

焦虑期,命运的转折点

谁的人生都没有定论,谁都拥有无限可能。

感到焦虑是好事,它提醒我们潜在的威胁,让我们有掌握主动权的先机。

墨子出生落魄贵族,刚开始学做木工,但很快他对自己“木工不能救民”感到焦虑,于是慕名到儒家学习。

可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缺失,焦虑现在自己所学“浮夸”不够实干,于是开始自创学派。

就这样,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里,他在一次次突破焦虑后,将墨家发展为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学派。

《哈佛情商课》中说情商的五要素,首先要有“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当下的焦虑,以及他们产生的缘由。

通过焦虑,我们可以发现人生的局限性:

一旦消灭了焦虑,无异于宣称我们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或不想受到任何威胁,也就毁掉了成长的机会。

然后“自我调控”。

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带来的不良情绪。

承认自己暂时的不完美,使拯救的手段得到发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管成长到哪一层次,你一定会发现新的局限性,这时焦虑就势必会发生。

最后“自我激励”。

勇敢面对焦虑和内心渴望,并坚持信念,勇往直前,让焦虑,推动自己的人生不断升级。

《焦虑的意义》里面说:

“摈弃那种不惜一切代价抵制焦虑的信念,因为这一种信念无异于宣称我们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或不想受到任何威胁。

但如果我们承认受到了威胁,就能使拯救的手段得到发展。”

只有正视已有的危险,正视焦虑本身,才有可能得到无限的发展。

只有正视已有的危险,正视焦虑本身,才有可能得到无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