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知者不怨人——人贵自知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荀子·荣辱》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他指出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其中的蕴含的哲理犀利而深刻。
  
表妹30岁了,还一直在换工作,每份工作都坚持不到两年。
  
平日里说起来,表妹强调的都是公司的问题:
  
领导脾气太坏,不能包容下属。

同事总是挤兑我,对我不够尊重。

部门分工不明确,一遇到事就乱糟糟的。

公司离家太远,考核打卡又那么严格……
  
表妹说得头头是道,老姨也跟着帮腔:你表妹从小学习好,就是没遇到伯乐。
  
我告诉表妹,其实每一家公司,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去适应,要么去解决,要么提升自己。
  
马云在2019冬季达沃斯表示:

他非常喜欢那些积极、正能量的人。优秀的领导人从来都不抱怨,他可能会说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不会去抱怨别人。
  
爱抱怨的人没有自知之明,只会挑别人的毛病。抱怨遇不到伯乐,更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千里马。
  
近期《知识就是力量》中,罗振宇提到过一个小实验:
  
团队的一个工作做完之后,每个人填写自己在这项工作里边贡献度是多少,最后一汇总——300%。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倾向于高估自己,社会心理学家之称为“过度自信效应”。
  
中年人的压力好比在社会洪流中逆水行船,不进则退。
  
许多中年人酒过三巡,提起“当年勇”,尽可付之一笑。
  
但如果人到中年,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就值得警惕了。
  
与其怨天尤人,给失败找借口,不如努力提升,给成功找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在生活中是否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深远。
  
主持人汪涵将在19年湖南台春晚挑起大梁,除了专业素养,他待人接物时体现出的高情商也令人钦佩。

综艺《野生厨房》中,李诞因为太懒遭网友吐槽,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闷闷不乐,几次欲言又止“我跟你们说个事儿......”
  
席间只有汪涵察觉到李诞的异样,马上问李诞是什么事。李诞坦言强烈感觉自己就像沙炒蟹里边的沙子,一点用都没有,节目里没有自己会更好。
  
汪涵目光真挚:

大海没了沙子,它就没有了沙滩啊,大海的美就减了一半了。
  
当李诞坦言自己可能会离开,现场的气氛突然尴尬起来,汪涵说“诞诞是个成年人,成年人做的决定我们都要尊重”,为李诞打了圆场。

大家纷纷为汪涵的温暖体贴点赞,每个人都难免有窘迫难堪的时候,成全他人的面子,就是成全自己的德行。
  
看过一个小动画,有一天师父告诉小和尚贤二:“今天起,你就是贤三了”。

贤二拿起扫帚担任起贤三的工作,才知道平日里贤三的辛苦。

他由此顿悟,原来许多人都不是自己以为的样子,应该懂得换位思考。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难处。彼此虽不能感同身受,却可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是人间最温暖的力量,它让人与人之间因理解而信任,因体谅而扶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成为有仁德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