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的不想当医生了 > 第287页

第287页


  “目前这项研究轰动了全世界病毒学领域,也宣布我国在埃博拉病毒领域的研发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这一次突破性的进展,振奋了全世界人命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决定,也彰显了华夏民族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下面由我台驻非洲几内亚的记者,王冰,给我们带来非洲几内亚的实时报道。”
  电视画面切换,从央视的演播厅切换到了非洲几内亚。
  翁惠瑾紧紧盯着电视画面,生怕遗漏掉什么。
  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清丽可人的女记者。
  “大家好,我是央视驻埃博拉记者,王冰。此次华夏医疗队在埃博拉疫苗研发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现在我正站在几内亚临时实验室的楼前。”
  电视画面立刻来了个远景,将整个临时实验室拍摄进去。
  翁惠瑾也是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几内亚临时室,看到了景萧然工作的地方。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我无法进入到实验室内采访。不过我邀请到了此次华夏医疗救援队的领队,以及科研小组的主要两位成员。”
  画面再次切换,从俯瞰临时实验室的画面变回了记者王冰的画面。
  而她的身旁,并排站着三个人,三人都穿着蓝色的防护服。
  分别是华夏医疗救援队的领队,樊城医科大学校长徐利;樊城医科大学病毒实验室副主任何梅。
  画面切换到最后一个人时,翁惠瑾的瞳孔微微一缩。
  甘玲也捂着小嘴,“小瑾,这不是,这不是你那个……”
  最后一人,赫然就是景萧然。
  景萧然和徐利、何梅站在一起时,有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
  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如果是三十多岁还能理解,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景萧然的年龄才刚刚二十出头。
  翁惠瑾心中十分疑惑,一般能够出现在央视新闻采访中的,无疑是医疗队的高层领导。
  可是她知道景萧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而且以他的年龄,也不可能成为医疗队的领导啊!
  电视画面再次切换到王冰。
  “下面,首先让我们来采访此次的医疗队领队,徐利校长。校长,您好。”
  “你好。”徐利微微点头,威严的面容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校长,您能简单说说,这一次我们医疗队关于疫苗的突破性研究,到底意味着什么吗?我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这个也十分好奇。”
  徐利点点头,拿起话筒道:“埃博拉病毒是被评为安全等级为4级的病毒,其危险性超过了非典、艾滋病,在我们疫苗还没研发之前,全世界对这种病毒都束手无策,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防控和隔离,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抑制住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疫苗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控制住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王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虽然说华夏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例,但是日韩等国家已经出现了几例确诊病例。这次疫苗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对于非洲人民是个好消息,对于其他地区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剂强心剂……”
  电视机前,甘玲转头看向翁惠瑾,叹道:“我们国家真厉害,率先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呢,我听说这个病毒很可怕,死亡率特别高!”
  翁惠瑾笑了笑:“别打岔,继续看。”
  “噢……”
  电视画面中,王冰继续进行着采访。
  “徐校长,另外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此次华夏医疗科研队的成员中,平均年龄是35岁,最大年龄是46岁,最小年龄居然只有21岁!我第一次看到成员表时,我甚至都以为是成员的年龄弄错了。您对医疗队年龄的构成,有什么看法?”
  徐利微微一笑:“研发队员的年轻化,这代表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至于我们医疗队当中最小的这个成员只有21岁,他其实已经是国际上小有名气的科研学者,在药物领域做出了很多重大的发现。此次的疫苗研发,他也是我们医疗队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第七十三章  轰动
  “徐校长,您的意思是,身旁这位21岁的研究员,是最重要的研发成员之一?”王冰小嘴微张,闪亮的眸子一眨一眨的,似乎一时间没有消化这句话。
  徐利点点头,声音中带着一种上位者的威严,“整个疫苗的研发,主要都是由这位年轻的研究员主导的。”
  话音刚落,王冰俏眉一挑,脸上露出了有些“不可思议”的神色。
  “您的意思是,他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徐利再次肯定道:“是的。”
  “真的是难以想象啊!一位21岁的少年,居然是我们华夏医疗队疫苗研发项目的负责人!”
  王冰的语气中充满了惊叹。
  其实像这种央视级别的采访,记者私底下都会有演练,提前和采访人员进行了沟通。
  王冰也已经和徐利、景萧然认识过了,知道年轻的景萧然是整个疫苗项目的负责人。
  不过即便如此,当她再次听到徐利介绍景萧然时,还是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21岁,大学还没毕业,居然已经成为国际级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而和他玩在一起的人是什么级别的?
  徐利,未来院士的人选!
  俗话说,身处的圈子决定未来,这景萧然的圈子,已经到达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
  电视机前,甘玲盯着荧幕,目瞪口呆。
  “小瑾,这……这是你那个学弟吗?你不是说他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吗?怎么……怎么会……”
  翁惠瑾没有说话,看着电视里的景萧然,神色有些复杂。
  她原以为,景萧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一个普通的医学生。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他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但是说到底,还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
  可是现在,正在电视里的景萧然,他不仅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更是成为了国家级疫苗项目的负责人。
  她虽然不是医学专业,不懂埃博拉病毒,但是她也很清楚这种疫苗的意义。
  而且任何事情,一旦和国家扯上关系,那就变得不简单了。
  这个新闻播出之后,决定会引起全社会的轰动和关注。
  ……
  电视画面中,王冰已经将话筒递到一旁景萧然的身前。
  “今天,这位年轻的研究员也来到了我的采访现场。”王冰微笑着对景萧然道,“您好,请您对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我相信,大家肯定会对你十分感兴趣的。”
  景萧然身穿着蓝色的防护服,戴着防护眼镜和口罩,整个人包裹得密不透风。
  他双手拿着话筒,正对着摄像头:“大家好,我叫景萧然,是华夏医疗队的一名成员,目前正在进行埃博拉疫苗方面的研究。”
  “据我了解,你好像比我还小,还在上大三吧?你能谈一谈作为华夏医疗队疫苗项目负责人的感受吗?”
  私底下,王冰已经将自己要问的问题告诉了景萧然。
  景萧然做好了回答相关问题的准备。
  客套话讲了几句以后,景萧然转头看向一旁的何梅,然后对摄像头说道:“虽然埃博拉疫苗项目的想法是我提出的,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何主任以及众多实验室的老师,比如程鹏老师,都给了我最大的帮助,没有大家的鼎力合作,疫苗的研发也不会如此顺利。”
  “景萧然同学,可真是谦虚呢。”王冰笑了笑:“因为身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缘故,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看不清这位年轻研究员的样子,我私底下见过,是个帅小伙儿呢。”
  听到这话,景萧然老脸一红,幸好戴着口罩,大家看不见他的脸。
  电视机前,翁惠瑾也是轻笑着摇头,对于这话,她可并不赞同。
  “那接下来,我们请樊城医科大学病毒实验室副主任何梅教授,来为我们解答埃博拉方面的问题……”
  话筒移交到了何梅手上,她的说话措辞更是滴水不漏。
  常年身居高位,应该这种采访可谓是游刃有余。
  言语之间,何梅除了介绍埃博拉疫情以及疫苗相关的研发,更是极力赞扬了景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