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的不想当医生了 > 第300页

第300页


  看着侃侃而谈的景萧然,罗昕知道这个老班长又在扯慌。
  “这个问题答完了,还有其他问题没?”景萧然道。
  “我有!”
  一个女生怯生生地举起手。
  “那你来。”景萧然点点头。
  “景老师,我想问问,你在去非洲之前,从未接触过病毒学的内容,你是怎么从无到有,最后研发出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的?”女生虽然有些胆怯,但是说话吐字十分清晰。
  此次非洲援助之前,景萧然最多只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领域有所建树。
  但是隔行如隔山!
  一个心血管领域!
  一个是病毒学领域!
  如何从一张白纸,在三个月之间,画上了五彩缤纷的画面?


第十章  萧然的装X时刻(中)
  如果说本科的知识是宽泛的,那硕士的知识层面应该是在宽泛之中,寻求一个主要的研发方向,而博士的知识水平,就是在某个精细的研发层面上,再加以更深入的探索,达到人类认识某种事情的本质。
  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可是说是这一个知识层面的天花板,几乎每一个参与研发的人员,都是博士学位之上的资深研发员。
  如同何梅、程鹏等人,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病毒学领域,侵淫了数十载之久,他们能够做出埃博拉病毒的疫苗,那也只能是惊叹,不能说是意料之外。
  像景萧然这样的普通人,如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样,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站出来为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发指明了方向。
  这才被人称道为“奇迹”,成为大家闲茶饭后的谈资。
  景萧然很清楚,自己不仅年轻,资历尚浅,而且没有任何背景,做出这种有影响力的成果,绝对会被“有心人”怀疑,他们会觉得这种科研成果是由上层领导直接派发!
  “这位女同学的问题,问得好!”景萧然笑道,“如同我之前讲过的,这个抗凝药物的机制,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阐明清楚了。大家都知道抗凝的几条通路,有外源性、内源性抗凝等。其实这更像是一份开卷考试,所有人的卷面内容都是一样,就看谁能有那一份幸运,最后找到合适的化合物,能够完美契合所有抗凝反应机制!”
  大厅里,台下的众位研究员都屏气凝神,甚至连前排的朱献清等人,也都在认真倾听着景萧然的讲述。
  “开卷考试?”台下的女生不解道,“可是景老师,为什么你两次都能找到合适的化合物,是有什么窍门吗?”
  若说,第一次只是一个偶然的意外,是运气属性加满,那第二次又如何解释呢?
  这相当于连续两次彩票中头等大奖,连续两次被自己心中的女神表白!
  景萧然早就不是那个普通的学生,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界的关注。
  反言之,景萧然所有的研究主题,都是被外人所熟悉。
  他的研究领域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怎么会突然又精通于病毒学呢?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大家觉得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分别在哪里?”景萧然笑了笑。
  “这……”眼前的女生轻轻咬着嘴唇,“这两个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啊!”
  “对,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不同之中,科学研究总是有相通之处的。”景萧然道,“你们总是将事情割裂开,这样是不对的。”
  “相通之处?”
  在座的众人皆是一愣,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居然还能有联系。
  景萧然神秘的一笑,“科学研究,往往是顿悟的,不像是其他职业,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是直线上升的,或者呈螺旋上升!”
  顿悟,往往说的是佛学。
  但是在科研之中,顿悟其实也很重要。
  年龄的大小只能决定技巧的娴熟,但是科研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思路,也就是常说idea  。
  “运气,顿悟,还有思考不同领域的相似之处,这些都十分重要。”景萧然侃侃而谈。
  “谢谢景老师。”女生轻轻一笑,然后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朱献清也听明白了,景萧然这是变着花样的来夸奖自己啊!
  说什么运气属性点加满,什么顿悟,又模凌两可的说两种领悟的相通之处。
  虽然看似说的内容很多,但是完全没有干货啊!
  其实,景萧然并不是不想说干货内容,但是他自己根本也没什么经验,想讲也讲不出啊!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景萧然笑着环顾四周。
  罗昕犹豫了一番,终究还是举起手。
  景萧然也注意到了罗昕,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笑。
  “这位同学,请讲。”
  罗昕站起身,道:“景……景老师,据我所知,你刚进大学时,也是一个科研小白。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是在实验室学习了3年,你3年做出了其他老师30年都不一定能做出来的东西,你能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科研经历吗?”
  此话一出,在座的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景萧然。
  他们刚刚下意识地忽略了景萧然的年龄,更是忽略了他的科研时长。
  年龄,只有21岁!
  科研时间,只有3年,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
  景萧然微微一笑,在台上踱步道:“我的经历?你不能把我的经历和别人比较。”
  “为什么呢?”罗昕疑惑道。
  “可能是因为天赋?”景萧然不太好意思地挠挠头,然后轻轻咳嗽了一声,“天赋这种东西啊,虽然听起来很虚幻,但是真是存在。”
  罗昕:“……”
  “那个,罗昕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了。”
  景萧然微微点头,罗昕坐回座位。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几位同学提问,但是大多都是围绕着科研如何进行的。
  大部分人关注的重点是现在的情况,很少会聚焦于未来的发展,除了一个人,那就是王拓。
  王拓,他身为宁安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是景萧然的师兄。
  虽说学历不低,但是处在的境地很尴尬,宁安医学院属于双非院校,想要进入大的研究所或者实验机构很难,除非继续考研,提升学历。
  而王拓走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来到民营私立实验室,把神州实验室当成一块跳板,之后再跳槽到别的实验室。
  但是当王拓进入到神州实验室以后,除了前期因为人少,科研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成果特别显著。
  他的实验能力不断进步,关键是已经发了两篇SCI论文,而且都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
  虽然影响因子不高,但是放到之前,他是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发表SCI的。
  和他同期的同学,有不少在省级重点实验室,亦或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才是刚刚踏入发表SCI的门槛,只有极少数人发表了SCI论文。
  王拓总会比较神州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的不同,神州实验室除了设备仪器先进一些,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方向,几乎全都都集中在热点方向,而且都是极为有实际价值的研究。
  在王拓看来,准确把握研发热点,甚至遇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神州实验室最为厉害的地方之一!
  “景老师,你觉得未来科研热点项目在哪个方向?”王拓站起身问道。
  虽然景萧然是他同校师弟,但是在神州实验室里,除了朱献清和林奕田,其他人见到景萧然,都得尊称一声老师。


第十一章  萧然的装X时刻(下)
  科研的热点,其实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它不像是新闻的热点,可能没过多久就被人遗忘了。
  科研的热点往往会吸引大批的学者研究,可能会持续数年之久。
  可是,当一个热点领域涌入了很多学者,那这种领域的竞争力就会增大,热门领域也会变成平常领域。
  所以说,提前预见一种热点是极为重要的。
  这样就能把握科研创作的先机!
  “热点领域?”景萧然看着王拓,笑道:“作为一个药学的研究生,你应该知道在药物领域,哪种药物是热门产业?”
  王拓毫不犹豫地说道:“肿瘤!”
  随着社会的发展,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稳定,但新发病例数随人口增长、老龄化、以及新的检测技术的出现,不断攀升。老龄化进程加速叠加环境污染因素,恶性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