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页


        鬼谷已经发现自己弄不赢苏劫了。
        列国指望不上了。
        只能开始指望贵胄了。
        可是风后还没有选好人啊,现在怎么能收弟子呢。
        当初,风后对黄石的要求就是。
        寻觅一个可以抗秦的人。
        张良有才华,身怀灭国之恨,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隔代弟子人选。
        但张良心怀仇恨,便如双刃剑,可以抗秦,也可以伤己,这于风后的布局不符,风后是格局极大的人,如果张良是这样的信心,那么在日后的抗秦大事上,这个弊端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不得不说,黄石看的非常之准!
        张良为什么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抗秦名士,就是因为在早期他非常痛恨始皇帝,剥夺了他的富贵,尽做一些行刺的勾当,后来因为认识了黄石公,这才认识到自己的格局,随后才辅佐了刘邦!
        中年以后的张良和早年的张良形如两人。
        由一个心怀仇恨的竖子变成了经天纬地的绝世鬼才!
        张良死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黄色的石头,可想他对黄石的感激!
        黄石的提醒在张良心中回荡不止。
        “燕国有危险!?”
        马车中,赵成和秦舞阳于张良同乘!
        几个人都是面色凝重,张良说道:“一旦回到燕国,立刻让燕国罢兵,否则,燕国必部韩魏之后,社稷危矣!”
        赵成和秦舞阳也都纷纷点头。
        在琅琊山的时候,众人就已经看出来了,秦国灭了魏国,赵国就等于必死无疑。
        秦舞阳道:“那你可有把握说服燕王?”
        张良点点头,说道:“燕赵魏,若是同时对付秦国,秦国则必败无疑,这一点,那秦侯所知极深,所以才不惜骗了天下人,一场大水灭了魏国,然而,其灭魏为其一,真正是为了消灭秦国背后的祸患,其如此做最终的目的必然还是在赵国,燕国此时若是听信了赵国,即便是联手,在失去了魏国牵制的情况下,如何抵挡的了秦国携灭两国之势?既然抵挡不了,若不退兵,岂不是必然被秦所迁怒,到时,秦国便可以此为由,攻打燕国。”
        秦舞阳面色潮红,道:“不错,不错!此次回蓟城,一定要说服太子!不能合兵!”
        现在的道理,就是,为一个必死之人,何必再丢了自己的性命呢。
        众人的脸色,都有点不好。
        赵国必然要覆灭,也就是说,三晋之地,可能就在今年,彻底的并入秦国的土地。
        这一切,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三晋,阻拦了秦国百年,如今,已到了覆灭的边缘!
        然而,一旦三晋灭,那时,秦燕就相交了,这才是众人最害怕,最担忧的事情。
        马车辗转。
        张良将黄石交给他的书简打开,众人纷纷好奇的看去,张良缓缓念道:“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赵成念了几遍,感叹道:“大贤之士,想不到,这琅琊山里还有这等人物!”
        在赵成和秦舞阳来看,这段话,只是一句震耳发聋的圣贤之言。
        但是在张良来看,却是黄石写给他的话。
        是一种警惕,也是一种期望!
        圣人和君子能够明察兴衰的根源,通晓成败的端倪,洞悉治乱的关键,懂得进退的节度。
        虽然穷困,你也不要留恋亡国的高位,即使你现在贫苦,也不要贪食乱邦的俸禄。
        隐姓埋名、但又胸怀治世之道的人,伺机而动便可以居位人臣。
        君主的志向一旦与自己相投,便可以建立绝世的功勋。
        所以,你的道和术高明,必然可以美名流芳千古。
        张良目光顿时看向南边。
        眼角泪光闪烁!
        心中道:“老师,张良懂了!”
        黄石和张良此时可能都意识不到,黄石的这番话,几乎就道尽了历史上张良的一生,也成就了他一生。
        ……
        蓟城!
        城门大开。
        王宫礼乐大作,赵嘉成为了赵国的质子,不过,此刻眼下特殊,燕王喜和太子丹都是以礼相待。
        燕舞天下闻名,更有提嫫和旋星的门徒。
        大殿中可谓宾客欢愉。
        赵嘉虽然知道自己质子,但是,眼下赵国还要依仗燕国,所以也是特别的客气,更是举樽道:“多谢燕王以及太子能够相助于赵国,此番相助,乃是圣人之所为也。”
        此前不久,燕王已然命人持王令虎符,前往易水边塞,调动燕国十五大军前往代郡。
        秦国最多也就十五万人马。
        燕赵联军,又有辎重不及,只要守住了秦国的几轮攻打,必然不战自败!
        燕王喜大笑,此番能够打败秦国,又收复了赵国的土地,还将赵国的太子扣下了做了质子,怎么算,他燕国都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啊。
        燕王喜道:“太子若是住的不惯,就于姬丹去说,寡人,一定满足,不会让太子受委屈。”
        赵嘉面色微变,但也立刻拱手道:“多谢燕王!”
        忽然,侍卫的声音回荡在蓟城王宫外。
        “大王,前方紧急军情!”

第六百零八章  赵嘉的自辩!燕为天下之所忌!
        大殿上。
        礼乐顿时停滞,赵嘉和太子丹,燕王喜的酒都还没有放入嘴中,这来人的喘息声和紧迫感,顿时让人心头蒙上了一点阴霾。
        群臣面面相若,一个个脸上写满了不安。
        这前几日大军已然调集去了赵国,如今,忽然闻讯,难道有何异变不成。
        燕王喜等人纷纷将手中酒樽放在了案几上!
        只见,探马还未来得及让自己的气息平静,大声的说道:“大王,前线千里加急,魏国,魏国,被是秦国灭了。”
        “哐当”一声。
        蓟城王宫中,臣子手中的酒樽,纷纷跌在了地上。
        素来胆小的燕王喜,更是惊得差点没晕厥过去,即便强忍着心头的惊讶,此时回过神来,也不由指着来人闻道:“你,你说什么,魏国,没了?”
        姬丹闻言,已然暴喝一声,说道:“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魏国怎么可能被灭。”
        然而,赵嘉也被吓傻了,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份是质子啊。
        探马道:“半月之前,秦国王贲围困大梁城,谁知当日,天下大水,淹没济水,渭水,那王贲似乎早有准备,决堤于莆田之园,整个大梁城百万军民尽数被淹没,十不存一,魏王直接死于大梁,如今,魏国之土已属秦国。”
        此时,朝堂哗然一片,一个个面露惊呼。
        此前,燕国国书于赵国,让赵国将赵嘉到燕国来做质子,这其一,不管这场战争是胜是败,燕国都占据了主动的地位,赢了,因为燕国有质子,所以并不惧怕赵国,然而如输了,有这个质子扣押,必然可以消灭秦国对燕国的痛恨,是为双赢的一个局面。
        但是,这个双赢的局面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建立在魏国在秦国的背后。
        让秦国不管是用兵征战,还是攻打列国,都不能倾尽全力。
        这一点,作为列国来说,都是深知杜明的,然而,秦国必然也是清楚这一点的,但是,这又如何呢,因为没有人能够有办法在四月十五之前灭掉一个魏国啊。
        这南北而携秦的局面就这么轻易的给破了。
        然后,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的突然。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然而此时,所有人立刻联想到的便是赵国。
        秦国为什么这么做!那不就是因为要对付赵国吗。
        准确的说,应该是燕赵连军才对。
        可是,燕国出兵,那是因为看在有胜算可图啊,可是魏国现在都被灭了,燕赵的胜算呢。
        魏国的覆灭。
        打破了姬丹和燕王喜的谋划,也就是说樊於期的双赢局面,必然要破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