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页


        荆轲刺秦,其结局出人意料,樊於期的反水对燕国朝野如当头一棒,更是平地惊雷。
        太子丹听闻之后,整个人惊愕攻心,欲哭无泪,听道逃回燕地的使者讲诉着当初秦国朝堂上的那一幕之后,更是哼都没哼一声直接晕厥了过去。
        夜来。
        姬丹忽然醒来,顿时捶胸顿足大哭,直到天亮,托着疲累的身体赶往了蓟城王宫。
        荆轲刺秦,原本就是惊世密谋,被宝藏的严严实实,朝野上下,可谓此前是极少人知道,此时,忽然出现的变故传遍了朝野,以及市井乡野,燕国上下无不惊讶的聚相议论。
        一时间,连面临亡国危局也似乎没人顾忌了。
        众人还处在被雷击的懵然状态之中。
        朝堂上,众人心绪复杂的看着姗姗来迟的太子。
        姬喜坐到王座上,也是一言不发,看不出其半点到底是喜还是乐。
        姬丹将荆轲刺秦的失败全部讲了出来。
        群臣也都是垂首而听。
        鞠武痛哭不止,让人更是胆战心惊。
        可以想象得到,这件事传出来了,其他国家,哪里敢和燕国为伍,燕国连秦王都敢杀,难道就不敢杀齐王和楚王?
        姬丹沮丧的道:“荆轲刺秦,已然激怒秦王,事已至此,孤也不作辩解,燕国危亡已迫在眉睫,唯请父王决断国策。”
        姬丹也是无可奈何。
        本来,说好了是张良,可是他如何想得到,他敬佩的大哥,居然在秦国的秦王大殿上,不断高呼他姬丹的名字,燕国的名字,受姬丹之命,燕王之命,诛杀秦王,那一句句言语便如针尖麦芒,让他浑身都是隐隐作痛。
        这倒底是为什么,樊於期为什么要陷他于不义,陷燕国于不义。
        姬喜看着瑟瑟发抖的群臣。
        想到,那易水外的中山之地,都还囤积着秦军。
        怕是用不了几日,一旦整军,易水之畔,便是刀光血影。
        尤其是雁门关,如今早就没了威胁,大可对着燕国的易水,大动刀兵。
        姬喜忽然低声说了句:“没杀成,便没杀成,有何可怕。”
        “??”
        “什么?”
        姬丹诧异的看着这个平日里恨不得坐在朝上都要昏昏睡去的父亲,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反而雄心勃发?这是要和秦国打仗?
        燕王喜不知是真没怪姬丹,还是想要振奋人心。
        忽然站了起来,说道:“诚如此前吾儿所言,召公立国,燕国谁人可灭,联军尚不可灭我燕国,何论秦之一国?大燕国乃是周天子之脉络,那秦国,乃是姬氏之下一马夫,苟延之下,几欲灭国,八百年至今虽有大胜,难道,就没有大败,何以大败,皆因天理不容此蛮夷之民,如今,秦欲攻燕,何解?乃是以下犯上,天理难容,天公安敢护佑?我燕国铁骑踏来,必叫这帮秦人,埋骨于易水,尔等何惧之有?”
        姬喜的亢奋之言,并没有让臣子们感到任何的安全感。
        姬喜忽然说道:“莫非,诸位忘记了,我燕之辽东。”
        此前说了一番话,还不如这么一句有用。
        顿时,姬丹还有宋如意等文武,纷纷看向这忽然乍起的燕王。
        姬丹问道;“父亲可是指的长白关?”
        姬喜大笑,说道:“此次,秦国想要兵犯易水,在寡人看来,此战,乃是义气之战。”
        “义气之战?”
        姬喜继续说道:“吾儿为了天下,刺杀秦王,秦王为死,因此恼怒之下,攻打燕国,这,是否为义气之战?燕国若是如此好攻打,那此前,为何不打?这,是否为义气之战?义气之战,必败也。”
        姬丹想想,确实是义气之战啊。
        顿时问道:“父王,若是决定于秦国义气之战,那我燕国易水,只有二十万将士,兵力于秦国四十万大军相比稍显单薄,这?”
        姬丹的话,无疑就是满朝文武的肺腑之言。
        姬喜道:“秦国四十万,确实胜我燕国,不过,寡人只需速速从辽东调回十万大军,便有三十余万,三十余万大军拒守易水,何等威势,兵法虽言,十则围之,倍则攻之,然则,也当以形势而论,战场无常法,当年,白起以五十万秦军围困赵军五十万于长平谷地,也是兵力对等,还略有不及,何以成功?形势使然,山川使然,今我燕国三十万大军于秦军四十万,虽略略不及,但山川形势却是对我军大为有利,对秦军大为不利,此,我之所以能以三十万合为秦军之道理。”
        姬喜的话无疑让众人大喜不已。
        宋如意作为易水大将,更是附和说道:“大王所言极是,诸位且看,涞水从西北向东南而来,两条易水从西向东而来,在逐地之南交汇,三水夹成一个广约百里的大角,秦军兵临南易水,若不能越过涞水,终不足以威胁燕国腹地,秦军若换作北上,则我军只在涞水以北之燕南山地,卡主咽喉要塞,兵分三路,同时攻打秦军,则秦军背后是易水涞水,退不能退,只能以低地攻打高地,且背水一战,不合兵法要旨,岂有胜战可循?”
        一时间。
        朝堂上纷纷喧哗起来。
        如此一看,三十万大军不失易水。
        秦国如何要突破易水的艰难,怕是要数倍兵力,这四十万根本就形成不了威胁。
        姬丹振奋不已。
        姬喜终于拍案说道:“诸位,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寡人之所以不惧秦国,非易水一地而已。”
        “什么?我燕国还有其他的准备”
        姬喜终于说道:“秦开当年,平定辽东,留下了十五万大军于辽东之地,这十五万大军,便是我燕国藏匿的一只飞骑,易水之战,虽然我燕国有山川地利使然,然而,纵然战败,又能如何?我等大可进入辽东,后路多矣,秦国若是占领蓟城,则我燕可攻秦,秦岂能攻燕?”
        “何况,那秦侯自砸双足,居然,提示我燕国,修建长白关,此雄关虽未成,可一旦我燕国大举回到辽东,便可倾力提前修建此雄关,雄关一成,收复失地,挥手之间也,秦国能耐我燕国何?”
        姬喜的话。
        大是振奋。
        长白关,还是那秦侯提醒他们的,现在,反而成了秦国最为害怕的关卡。
        又有秦开留下十五万大军藏在长白山,想到这里,秦国打来了,还真没什么可怕的,单说易水,秦国就未必打的赢,就算赢了,还要去打长白关,做梦!
        此时,姬丹麻木的心又渐渐活泛了起来。
        果然,父王还是有所藏私啊,谁能想到,在辽东深处,姬喜还藏有这么一手。
        至他逃回燕国,姬喜的郁闷衰老显而易见。
        所以才将国事交给了他。
        也分明流露出一种暮年之期的无可奈何。
        此次,荆轲刺秦。
        姬丹看的出来,姬喜是极为恼怒的,但是,他是燕国的太子,这江山,还是要交给他的。
        虽然,姬喜从来都不喜欢他。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既然燕国有这么多条路走,还有那苏劫提醒他们修建的长白雄关,那又怕什么呢?
        说到底,何草不衰?何木不萎?何人不死?何国不灭?能在将死将灭之时不降不退,而一力鼓噪于强大的秦军会战,奄奄一息的老父王尚且可以,他姬丹又有何不可呢。
        想到这里,姬丹顿时道:“父王,儿臣想要为主帅,抵抗秦军!会战于易水。”
        宋如意等人知道,此次燕国的后路,也都纷纷放下了心里的畏惧。
        他们有辽东,怕个锤子?
        宋如意道:“大王,臣愿为副将,辅助太子!灭杀秦贼。”

第七百二十七章  易水谋夺长白关的用意何在
        秋风起,曙色初上,姬丹木然坐起,看见了塌前侍女惊恐无比的眼神。
        正要发作,姬丹却骤然愣怔于侍女身后的六尺铜镜之中,只见原本乌黑的发色居然变得霜白。
        他不可置信的诺步上前,一把推开侍女,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几乎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