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从大周开始 > 第249页

第249页


        良久唇分,张氏支支吾吾的道:“夫君,妾身还没出月子,大夫说了,还不能不能行房!”
        越说声音越小,到了最后,几乎和蚊子的声音差不多大小了。
        卫允在张氏的耳畔吹了口气,柔声说道:“为夫知道!虽不能行房,不过”
        张氏赶忙抬手掩面,可惜,卫允又怎么会让到了嘴边的话的小羔羊跑调呢!
        昏黄的烛光之下,朦胧的纱帐之后,卫允拉起被子的一角,将夫妻二人的身形遮盖起来。
        窗外的月亮都羞涩的躲到云层之中,微凉的北风拍打着门窗,西稍间听到动静的凝霜和凝雪,连耳根都羞红了。
        良久,云消雾散,风雨暂歇,张氏一脸潮红的依偎在卫允的怀中,呼吸仍有些许急促。
        卫允则是一脸的轻松舒适,进入了贤者时间。
        “夫君打算如何安置那两位姑娘?”张氏柔声问道,还不待卫允回答,张氏便抬头看着卫允,说道:“毕竟是官家赏赐下来的,要不夫君便把她们收了房吧!”
        卫允伸出手指,指腹顶在了张氏的眉心之间,轻轻一摁,“娘子说的这是什么话,就算是要纳妾,那也得纳知根知底的!”
        张氏点了点头,卫允说的确实有道理,若是纳了不知底细的女子入府,若是个安分的也就罢了,可若是个闹腾的,再加上是官家赏赐下来的,不同于寻常妾室,不能随意处置,那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
        “对了夫君,妾身还不知道这二位姑娘叫什么呢?”
        卫允道:“一个叫水仙,一个叫凌波!”
        张氏又问:“那夫君觉得这二位姑娘哪一位更好一些?”
        卫允道:“水仙吧!她说她的女红厨艺都不错,识断字,又会算账,而且性子瞧着也不错!”
        “那凌波姑娘呢?”张氏好奇的问。
        卫允却摇了摇头:“凌波就只会些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而且性子有些清冷高傲瞧着是个心气儿高的!”
        张氏却道:“妾身倒是觉得,似凌波姑娘这样把什么东西都写在脸上的更好相处,反倒是那些个当面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的人,才需要小心提防!”
        卫允一愣,眨了眨眼,笑着说道:“夫人说的有理,那些个把什么东西都写在脸上的,心思反倒是没那么深!”
        当然了,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也会有例外。
        而且在这个时代想要活下去,没有城府,没有手段,那就只能任人鱼肉,反倒是那些既有又有手段的,倒是活得滋润。
        似盛紘府上那位林小娘不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若不是一步踏错,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只怕现如今这位小娘还在盛家兴风作浪呢!

第  199章  绍兴卫所
        萧瑟的秋风变得越来越冷,凛冽的北风呼啸着自北方而来,翻过高山,越过黄河,来到了汴京城的上空。
        秋风退去,寒风到来,呼啸的北风,卷着冰冷的寒流,将包括汴京城在内的整个北地,都囊括其中。
        命使臣极力拉拢辽国,力求让辽帝耶律洪基答应与大周结盟,共讨西夏的圣旨,已然通过八百里加急,发往上京城。
        而今在辽国的使臣是鸿胪寺卿邓庸,虽然只有四十岁,却也是元祐帝在位时期的老臣了,以能言善辩著称,引经据典什么的信手拈来。
        也正是因为邓庸的这一特点,这一次才会被推上辽国使臣的位置,这一次出使若是功成,邓庸定然能够在往上挪一挪位置。
        而负责统辖兵马,拱卫汴京的英国公世子张千重,亦收到了一封密旨,令其勤加操练人马,不得懈怠,做好随时拔营北上的准备。
        卫允所在的户部,也被催促加紧完成这一次的秋收,同时大量的储备粮草,工部的那边的差事亦从未停止过。
        河北,山西,山东三路的通政使司和都司亦都收到了朝廷的密旨,开始密切注意辽国的动向,防备辽国兵马南下。
        同时,转运使司也开始悄然往太原、真定、保定、河间府等地运送粮草军械,以备不时之需。
        西北的战事愈演愈烈,榆林的情形也越来越危及,双方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可西夏却完全没有半点撤军的意思,似乎是卯足了劲儿想和大周较劲,吃不下榆林就誓死不肯撤军一样。
        可越是如此,便越显得可疑,究竟为何西夏会如此坚持,宁肯冒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也非要和大周死磕到底。
        榆林一带,除了榆林城之外,周边其余的乡镇,县城皆已沦陷,好在其中的百姓和官员都及时撤离了,只留给了西夏大军一座座空城。
        可相应的,为了照顾这些个迁入延州往南的百姓,朝廷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数以万计。
        这些粮草怎么来的,自然是户部从各地乃至各大粮仓调拨的。
        若是再继续如此坐吃山空的话,只怕再多的粮食也要被吃完,大周这些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底蕴,便要就此消耗一空了。
        这时,卫允果断的进言,提出以工代赈的想法,不论是往西北调拨粮草还是军械,都得征调大量的民夫,不若就让这些百姓们来充当这些民夫,他们出力气,朝廷出粮食工钱养活他们。
        那些个老弱妇孺们,便就地安置在庆州附近,让军医将他们组织起来,帮着照料军中每日撤下来的伤患。
        同时,让他们代替火头军,负责给在西北的二十万大军每日烧火做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朝廷照样依照着他们所付出劳动的多少,给与报酬。
        卫允这道以工代赈的折子刚刚递上去,当即便被采纳,永安帝与曹太后亲下了圣旨,命朝廷各部依法而行。
        而卫允自然也得到了永安帝和曹太后的褒奖。
        时间慢慢来到十一月中旬,张氏出了月子,辽国那边的使团仍旧没有好消息穿回来,耶律洪基的态度依旧不清不楚的,辽国朝堂甚至也因此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不过这些,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卫允也根本操不上心。
        十一月十三,锦衣卫送上来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
        数月前,顾廷烨出征之际便委托卫允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锦衣卫在绍兴找到了曼娘母子的踪迹。
        绍兴府内只有一个百户所,就在绍兴城之中,百户名叫黄舟,乃是长沙府人士,原来是在衙门里头做捕头的,擅长追踪寻人,探案缉凶,在长沙颇有几分名气。
        像这样有本事,出身又比较低微的人,是最受锦衣卫欢迎的,而他们也十分乐意加入锦衣卫。
        黄舟收到汴京发来的命令之后,立马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机会,这可是指挥使亲自下达的命令,若是人当真在他绍兴府之内的话,被他给锁拿了送去汴京,岂非就是一步登天,他黄舟的名字就会出现在锦衣卫指挥使卫允的案前。
        想想昔日的郭淅庭,同样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却因为上天眷顾,在禹州做了百户,更是一力护送当今官家从禹州到达汴京,而后便直接一步登天,从百户做到了北镇抚司的镇抚一职。
        当即黄舟便让人将曼娘兄妹还有昌哥儿的画像抄录了无数份,分发到绍兴府内所有的江湖势力之中,同时联系了他在衙门里结交的一些捕头捕快们。
        大把大把的撒出去银钱,动员了黑白两道所有的关系,只为搜寻曼娘母子的踪迹,当然是,是暗中搜寻。
        黄舟乃是捕头出身,而且还是个擅长追踪寻人,探案缉凶的捕头,对于找人自然是极在行的。
        从接到汴京发来的命令之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能够让堂堂锦衣卫指挥使的卫允亲自下令,在大周境内大肆搜捕的人,哪里会是什么善茬。
        虽然里头还有一个是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但黄舟对其却不敢有丝毫轻视之心。
        甚至他还皆已嘱咐属下和那些帮忙的朋友,定要小心谨慎,切莫露了自己等人的行踪和目的,只悄悄的观察即可。
        若有发现,也不要自己动手,先通知他,让他自己来亲自部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