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从大周开始 > 第319页

第319页


        以顾廷烨如今的权势地位,只要一日没有失去圣宠,那便能够护住他们一日。
        而且张氏还是英国公独女,如今英国公府的权势比起顾廷烨来说,只强不弱,只要英国公府一日不倒,那便永远都没有人敢对张氏下手,除非是坐在龙椅之上的那位亲自下令。
        顾廷烨望着卫允的眼睛,神情透着坚毅,沉声应道:“舅舅放心,只要有我顾二一日,便保卫家和丁家一日的安稳!”
        卫允信步上前,抬手在顾廷烨的肩膀上拍了拍,欣慰的说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顾廷烨露出个笑容,道:“这些都是应该的!”
        两人相视一笑。
        顷刻之后,顾廷烨面色一变,忽然说道:“变法一事兹事体大,个中牵连尤其广泛,舅舅还需小心谨慎,思定而后动才是!”
        顾廷烨的面色颇为凝重,话语间,隐隐还透着几分担忧。
        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顾廷烨,又在江湖之中混迹了数年,切身的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如果是以前的顾廷烨,对于变法只是一种少年热血的梦想,一种对于偶像的追逐。
        可在历经被逐出顾家,流落江湖,深谙民间疾苦的顾廷烨,对于变法强国,却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由心而发的向往。
        改善民生,提升国力,改革军制,增强大周军队的战力,以谋求北山西进,夺回燕云之地,为大周开疆拓土,打破如今天下群雄割据的局面,时华夏大地再一次恢复统一,彻底杜绝战争,让天下百姓永享太平。
        可现如今,永安帝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且先不说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们是否已经归心。
        现今朝堂诸事,就连多禹州一系的封赏,永安帝自己说了都不算,那时候太后可还没出来垂帘听政,可却还是如此,对沈从兴、顾廷烨还有小段老耿等一系列禹州出来的官家心腹亲信们的封赏,还是由礼部拟订,经韩大相公过目之后,才上呈给永安帝的,然后又拿到朝堂之上和群臣商讨。
        当初光是这事儿,就拖拖拉拉的折腾了将近半个月,最后才堪堪定了下来。
        更别说现在了,曹太后垂帘听政,手里头还握着玉玺,那可是玉玺啊,天子的象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如今就不说别的什么,永安帝就算是想下一道圣旨,也得跑去找曹太后,让曹太后帮着加盖玉玺。
        最开始的时候,曹太后倒是也没说什么,可随着西北战事的平定,西夏乞和,举国民心大振,曹太后那边,也开始端着太后的架子了。
        不再似一开始那般,在朝堂之上宛若个透明人,话也不怎么说,对什么事情也从来不主动发表意见。
        可现在呢?
        完全变了。
        坐在帘后的曹太后冷不丁冒出那么一两句来,几乎能把永安帝给噎死。
        若不是永安帝的脸皮足够厚,而且在曹太后和元祐帝的面前一直都是一副孝子的模样,只怕早就羞愧死了。
        顾廷烨有些理解永安帝的想法了,卫允是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里头最先向永安帝表示忠心的,如今有人推举卫允接任陕西布政使,而且如今驻扎在西北的统帅也已经聪哥卫允的老丈人英国公换成了郑老将军。
        陕西全境的军权都握在郑老将军之手,而且如今还留在庆州的七万余名黑甲军,也被永安帝调了两万至汴京,如今就安置在京郊的锦衣卫大营里头,由锦衣卫同知袁文绍直接统领,职责和顾廷烨手中的京郊大营的兵马一样,拱卫汴京,护卫永安帝的安危。
        不过这事儿永安帝可没有拿到朝堂上去和群臣商讨,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卫,黑甲军便是天子亲军,如今不过是调两万黑甲军入京罢了,和那些朝臣们商讨什么,永安帝才是皇帝,是天子!
        一个月以前永安帝就直接给卫允下命令了。
        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卫,再加上卫允才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永安帝一句话,经历西北一战之后,还剩下七万余人的黑甲军,当即便抽调出了最精锐的两万人马,只花了十日的时间,便从远在西边边境处的庆州赶到了汴京城。
        而且这两万人马,都是锦衣卫一营的人马,就是当初打过荆襄之战的黑甲军一营,原本刚刚补充满的两万四千人马,在西北一役之中,又损失了将近四千人。
        卫允索性就把他们调来汴京,让他们的老上司袁文绍统领他们,也让他们好好得尽一尽天子亲军的职责。

第  260章  离京
        又是汴河码头,又是远赴千里。
        这一次虽然没什么危险,可卫允要去的时间,只怕是三年不止,依着如今陕西的局势,想要完全的稳定下来,没个三五年的功夫下不来。
        今年年底便是三年一度的户部考核,明年便是官员们升迁调动的时候,卫允在这个时候去陕西接任布政使一职,绝不可能明年就被调走。
        张氏没有把昭哥儿也带过来,而是留在家里,给奶娘看着,小卫氏和丁健,子衿和旭哥儿,还有明兰夫妇,长桓,都跟着张氏一块儿一块儿来了汴河码头,送别卫允。
        辰时三刻,大船开动,卫允立于甲板之上,望着码头之上立着的众人,心中忽然生出些许不舍来。
        前世与今生,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两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卫允已经有些分不清了。
        来到此方世界已有十余年,十余年的相处,十余年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卫允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然有了那么一丝的归属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夜空之上皎洁的月亮,按着浩瀚无垠的星空星海,卫允也会思念前世的父母,亲人、朋友,怀念前世的生活。
        网络、电脑、手机、还有前世那些个形形色色的人!
        可怀念归怀念,卫允在这个世界怎么也呆了十多年,这里的卫家,就是卫允的家,小卫氏,丁健,还有大卫氏,明兰,还有长桓,旭哥儿、子衿他们,都是卫允的亲人?家人。
        尤其是结发之妻张氏?才十五岁就嫁给了卫允,两人成亲至今也快有五年了?如今更是替卫允生了昭哥儿?不论是对卫允还是对卫家,张氏都是一心一意的。
        家里头的里里外外?都是张氏在操持,用殚精竭虑?劳苦功高来说也不为过。
        将近五年的朝夕相处?卫允对张氏这个妻子,已然产生了极浓厚的情感,有亲情,但亲情之中?却又夹杂着一种别样的情愫?这种情愫叫做男女之情,后世众人给他冠了名,叫情。
        而且这个时代的女子还有一个特点,叫做从一而终,认定了谁?那边是谁,携手白头?相濡以沫,死生契阔!
        望着码头之上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卫允的眼眶之中,竟罕见的蒙上了一层水雾?眼角变得有些湿润。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虽说这一次的分别还没有到生离死别的地步?可卫允这一去怎么也是好几年啊!
        卫允和张氏成亲不过数年,孩子也只有一个,正是如胶似漆,浓情蜜意的时候,可偏偏却在这个时候,不得不分离。
        大船越去越远,码头之上的人影也越来越小,直至彼此之间都变成了对方眼中的一个小黑点之时,卫允才依依不舍的收回了目光,而码头之上的张氏和众人,也才带着满腔的愁绪转身离去。
        张氏和小卫氏还有明兰,甚至还一步三回首的,想着卫允会不会忽然折返,重新出现在码头上。
        自从恩科结束之后,那些个新晋进士们的职位也都已经被安排妥当,永安帝给了这些新晋的进士们两个月的假期,容其返乡祭奠,告慰祖宗。
        可有些家就在汴京的,甚至已经去有司衙门里头报道了。
        盛家的五女婿,那个叫做文炎敬的,于恩科之中考了个二甲十三名,之后也颇为给力,似乎是因为说定了和如兰的亲事,在考庶吉士的时候超常发挥,一举考入了翰林院。
        半个月以前就已经提前去翰林院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