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从大周开始 > 第360页

第360页


        在场的都算是聪明人,脑子里头过了一遍,便明白曹太后此举的用意。
        不多时,不记名的投票开始,未免授人以柄,曹太后便叫上了六部尚书一同唱票,结果选择写一的人一个都没有,所有人都选择了同一个结果。
        而还在床榻之上昏睡的永安帝也不会知道,他这一睡便再也醒不过来。
        关于永安帝的事情定了下来,那便到推举新帝了。
        永安帝有四个皇子,三个公主,嫡出的皇子只有桓王赵策英一个,可惜如今已然去了黄泉,那接下来就剩下三个庶子了。
        其中二皇子今年七岁,生母是元嫔,只是赵宗全在禹州的时候纳的一房妾室,原本是沈皇后的婢女,后来沈皇后怀桓王的时候给她开了脸,让她去伺候赵宗全。
        三皇子六岁,生母是丽妃,一个姿色颇为出众的女子,良家出身,颇受永安帝宠爱。
        再有便是刘贵妃所生的四皇子了,如今不到五岁,也是永安帝最小的儿子,刘贵妃是永安帝最宠爱的妃子,甚至能够自由出入御书房。
        “三位皇子之中,诸位爱卿以为让那位皇子继承大统更合适?”
        曹太后的话音刚落,卫允的师伯就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娘娘,三位皇子皆是庶出,如今又都年幼,不如便依循礼法,由最为年长的二皇子继承大统!”
        秦师伯虽然精明强干,可骨子里却依旧有着读书人的迂腐和刻板!
        “秦尚书所言甚是,如今三位皇子皆是庶出,二皇子为长,由二皇子继承大统再合适不过了!”
        ············
        嫡长子继承制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礼法这东西,已然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血当中。
        虽然曹太后更倾向于让养在她身边的四皇子继承帝位,可四皇子的生母和舅舅乃是这次宫变的主使者,虽然已经身死,可污点还在。
        不赵内官所招供的东西是否属实,四皇子都注定与帝位无缘了。
        除非是他的两个哥哥,二皇子和三皇子接连暴毙,永安帝赵宗全的一干儿子当中只剩下这么一个四皇子,否则的话,他这辈子最好的结果就是出宫做个闲散的王爷。
        宫中诸事繁多,如今汴京的乱局也需要收拾,百姓们需要安抚···········
        永安帝一家子的丧葬事宜,还有即将继位的新帝该如何安排,何时继位,永安帝的谥号、庙号等等。
        对了,还有母凭子贵一说,若是二皇子继承了皇位,那二皇子的母亲元嫔就得受封太后,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事情多了去了。
        曹太后自己也觉得烦,索性便把事情都丢给了礼部,让礼部先行商榷出一个大概,拟出章程再呈上去给曹太后定夺。
        一直等到了夜色降下来的时候,众臣才纷纷告退出宫。
        卫允本也还想找秦师伯私底下说几句悄悄话的,可却被太后给叫住了。
        “不知太后还有何吩咐?”
        依旧还是在养心殿,依旧还是在永安帝的龙榻旁,卫允冲着坐在榻旁的曹太后拱手问道。
        曹太后看了一眼旁边的老太监,老太监立马会意,躬身迈着碎步退了出去。
        卫允不知太后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说实话,现在卫允还真有些怵曹太后,尤其是旁边还躺着一个气若游丝,生死不知的永安帝。
        “此番多亏了卫卿及时率兵赶到,若非卫卿的话,只怕哀家此刻也已经踏入地府黄泉,去见先帝了!”
        就算是宫里所有的人都死光了你都死不了,还说什么去见先帝,都这会儿还在儿演戏。
        卫允不禁在心底暗自腹诽。
        “大娘娘洪福齐天,自有魁星照应,先帝在九泉之下,亦会保护大娘娘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
        不论心里如何腹诽,可面上卫允还是做足了姿态。
        曹太后看着卫允的眼睛,那双眼睛,好似能够看透人心一般:“卫卿不光办事儿得力,这张巧嘴也厉害的紧,难怪先帝对卫卿如此倚重!”
        提起先帝,卫允的面容立马一肃:“先帝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贤明之君,不顾旁人冷眼劝谏,屡屡对臣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先帝于微臣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微臣便是穷极一生也无法报答!”
        随即卫允便做出一副担忧的神情:“太后是不知道,微臣听到叛贼封锁了皇城,宫门内外失去了联系的时候,微臣可是心急如焚啊!恨不得插上翅膀变成鸟儿越过宫门飞入皇城之中,亲自保护太后的安危!”
        曹太后道:“卫卿的忠心哀家自然知道,想必先帝若是泉下有知,定然也十分欣慰!”
        对于卫允当初毫不犹豫的站在自己这边,曹太后是打心底里高兴,甚至于还赶到十分意外。
        起初永安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卫允的所作所为,与投靠永安帝没有什么两样,曹太后拉拢卫允也不过是出于试探一番的想法。
        不成想卫允却立马像曹太后表明了心意,言明自己时刻都是站在太后这边的,愿意为太后效死云云。
        当然了,曹太后自然不会立马就相信卫允的投效,毕竟卫允先前的表现,让曹太后有些看不分明。
        而沈从兴就是一个很好的投名状。
        沈从兴的头颅早在卫允刚刚到中牟大营的那日就已经送入罗网之中,至此曹太后才将计划对卫允和盘托出。
        只是杀了桓王和皇后,将永安帝搞成现在这幅模样是不是出于曹太后的授意,卫允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这只是赵内官自作主张,毕竟赵内官作为元祐帝贴身的太监,自元祐帝还只是孩提之时便跟在了元祐帝的身边,一呆就是数十年。
        元祐帝对于这些宦官宫女们的影响,甚至要远超于他的朝臣们,看原著之中那个为了元祐帝甘冒奇险,宁死也要将诏书和兵符送出宫的小宫女便能知一二。
        不过在原著里头赵内官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内官,虽说也在永安帝身旁伺候,但权势却根本没法和如今掌握着罗网的赵內官相比,充其量只是曹太后插在永安帝身边的一颗钉子罢了,充当耳目而已。
        可现在赵内官乃是罗网的最高长官,当初卫允将罗网交还给元祐帝的时候,罗网的势力就已经不容小觑了,现在又过去了这么多年,就连卫允也不知道如今罗网的体量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曹太后道:“如今赵内官和李内官都已经身陷囹圄,罗网群龙无首,总不能让罗网就这么瘫痪了!昔日罗网便是卫爱卿一手组建的,没有人比卫爱卿更熟悉罗网了,现在又是这么个情况,哀家是想卫卿暂时先接手罗网,防止有小人趁机生事!”
        卫允愣了,完全没有料到曹太后把自己留下竟然是为了这件事儿。
        “大娘娘恕罪,不是微臣不愿接手罗网,而是不能!”卫允道:“如今微臣是陕西布政使,此番受诏令归京,只待汴京局势平稳之后,便该回陕西主持大局了!”
        罗网虽好,可卫允却万万不能接手的,如今卫允羽翼未丰,锦衣卫权柄已然足够大了,若是再将罗网握在手里,到时候只怕第一个猜忌他的就是曹太后了!
        “微臣觉得大娘娘身边的朱内官颇具才干,定能替大娘娘将罗网打理的妥妥当当!”

第  296章
        端着托盘回来的朱内官正好听到了卫允这番话,抬眼看了一下卫允的背影,那双有些浑浊的眼睛里头,闪过一抹复杂的光彩。
        “大娘娘,东西都已经备好了!”
        朱内官佝偻着身子,也不知是因为年纪大了,腰直不起来,还是因为一辈子卑躬屈膝已然成了习惯,身体下意识的就处于躬身驼背的状态。
        看着朱内官手中端着的托盘之上的酒壶和杯子,曹太后微微颔首嗯了一声,说道:“动手吧!”
        养心殿中的宫女和内侍在方才朱内官出去的时候就已经悉数屏退了,如今偌大的养心殿内就只剩下四个人。
        曹太后、卫允、朱内官,还有就是躺在榻上,气若游丝,游离在生死之间的永安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