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平南王府凭男记 > 第359页

第359页


  北宋的“银票”是华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元朝以使用银票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当时最大的银票。
  不过“大明宝钞”很失败。
  赵仁河从最早的银票起源,到后来的发展,其中的利弊,分析的头头是道。
  但是自明以来,晋商、徽商逐渐兴起,民间的贸易十分频繁。
  直至清朝时期,山西的“日升昌”私营票号,经营的起因充分显示了老一辈实业家们独特的眼光。
  当时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平遥与外地之间,由于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
  于是,日升昌的创业者们便做起了汇兑的买卖。
  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方便、安全。
  而两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的不同,则成为日升昌赚取的利润。
  虽然现在这个时代,赵仁河还没发现日升昌,但是他打算出一个“汇丰钱庄”,他们要汇通天下。
  不就是那一套规矩吗?
  前世没少去银行办理业务,他太知道银行有多严格了。
  虽然现在达不到后世那种要求,但是汇通天下的利处,他还是知道的,所以他赚了盐商的钱,就是要给自己的钱庄作为本金,不然他不会将银票全都换成现银。
  但是最多的还是金子。
  “为什么要那么多金子压库?”这一点,杨月不是很理解。
  “因为我要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度,而不是现在的银本位。”赵仁河跟他们普及了一下关于票号的事情。
  什么密押、兑换等等相关问题。
  整整开了三天的大会,他们决定建立汇丰钱庄,发行汇丰银票。
  现在大顺朝没有可以汇通天下的银票,只有户部因为官方的关系,有兑票,只限朝廷的公事。
  私人是没有办法搞这些的,一般的银票能汇通一省之地就不错了。
  而他们要做的是汇通天下。
  “就怕有些难,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加上四个直隶之地,最少要在十七个地方开钱庄,出了这里之外,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势力。”
  “我也没说现在就要汇通天下啊!”赵仁河乐了:“我们可以先汇通平南府,以及十三个开通外贸的港口。”
  但凡是有水军的地方,都不得不给平南王府三分薄面。
  加上平南水军大营监管的就是这十三个外贸口岸的安全,不然每年剿灭海盗是为了什么?
  说白了,平南水军大营坐镇海边,才有十三个开阜通商口岸的安稳。
  “这个倒是可以。”
  开会三天之后,赵仁河就万事不管了。
  因为要过年了,他还在守孝期,不能老是在外面浪,或者干别的事情。
  且过年了需要走礼,这是他作为平南王的第一个年,必须要定下这个基调,日后就照着这个规矩来了。
  海太妃在腊月接了大孙子回来,说是放寒假了。
  回来之后就是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她来处理,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年的走礼问题,平南王府每年走礼无数,接到的礼物更是不计其数。
  海太妃几乎是被走礼的单子给埋没。
  每一次过年,起码有两箱子的走礼清单,看的海太妃头晕眼花,小虾米非常不高兴,跑去找他父王告状:“祖母都要累晕了。”
  “岂有此理!”赵仁河立刻拉着儿子的小手:“走,我们去后头。”
  安乐小筑,尽管是冬天,但是这里依然翠绿如春,一片红色的梅林,开满了红色腊梅。
  曾经何时,海如花连一支红梅花都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欣赏,更别提采下花枝子,放在花瓶里,放在屋里头了。
  现在的海如花,还是那个原来的样子,半新不旧的家常小袄,长襦裙,还有儿子为她设计的披肩,坐在屋里头,屋里的摆设是原来的样子,不过有两个大花瓶子里,插满了红色的腊梅花,屋里漂着一股淡淡的梅花香气。
  都不用熏香了。
  “娘,你不用这么辛苦。”赵仁河看到老娘如此辛苦,顿时心酸了。
  “不辛苦,这是你当平南王的第一年,走礼不能失礼。”海太妃叹了口气:“你娘没什么见识,我想请李奶娘过来帮我一把。”
  “走礼什么走礼?一个都不走礼。”赵仁河将所有的清单礼扎丢回箱子,让人抬出去:“我们除了自家实在亲戚,其余的人不需理会。”
  “这合适吗?我看以前的时候,王府过年,从进了腊月开始就走礼了,每日都有车马进出。”那礼物走的,当然,更多的人是给平南王府送礼。
  海夫人虽然身在内宅,但是有些仆役丫鬟们喜欢去前头看热闹,每次都能听到他们说,谁谁家送来了好东西,谁谁家的东西不好。
  而且每年平南王府最热闹的日子,就是腊月走礼的时候,而且正月里也走礼。
  “没什么不合适的,娘,我们还在守孝期,给人家走礼还怕人觉得晦气呢,何况,我都平南王了,我还需要给谁送礼?也就给我师爷爷,舅舅走个礼而已,其他人无所谓,您要是觉得海家村需要点好东西,就送海家村一些礼物,我打算给新手村每家发两匹布,十斤肉,五两银子过年用,这就行了。”赵仁河道:“我们现在不需要巴结谁,委屈自己了。”
  “那好吧。”海太妃其实也很头疼这些东西,毕竟她没有管过这么大的王府,这一年以来,她也很累了。
  索性她回来的时候,儿子已经将王府收拾的差不多了,她只需要甄别下人,然后慢慢发卖即可。
  既然无事可做,自然是看着儿子孙子了。
  这一看不要紧,她发现儿子貌似春风满面的,孙子也高兴地跟父王在一起,虽然已经是王爷跟世子了,但是父子俩还是没大没小的疯玩。
  海太妃看着挺热闹,干脆叫人拿来了新的布匹,给父子俩做了两身衣服。
  就算是守孝,过年也要有新衣服么,只不过颜色素淡。
  这次没有等到小年,李钊才来,他在腊七就到了平南王府。
  这些年海如花也习惯了他的存在,而腊八的当天晚上,俩人没忍住,滚了床单,折腾了半宿才睡,第二天赵仁河就没去后头,他们家没有什么每日请安的规矩,有那时间不如多睡一会儿。
  李钊也没想那么多,结果,海太妃到银安殿来了!

330我们只相信彼此
  330我们只相信彼此
  海太妃来银安殿,是给儿子试一试她新做的拖鞋。
  这也是儿子想出来的东西,只是她觉得冬天了,拖鞋还是要穿的厚实一点比较好,所以就把拖鞋做成了软鞋的样式,免得脚底下着凉,就该做病了。
  而且她现在都习惯了,给儿子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现在她是太妃了!
  她明白儿子的意思,想着她若是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疼,就让她再走一步,可惜,她没那个心。
  只是今天来银安殿,怎么所有人都怪怪的呢?
  她想进入儿子的寝殿,守门的家伙犹犹豫豫的,这是管家的三侄子,赵瘸子一家现在也是飞黄腾达了,兄弟三个加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跟着平南王府混饭吃了。
  不过赵仁河没有要他们入什么奴籍,现在平南王府根本没有奴籍之人,全都是自由之身。
  包括朱大娘她们娘四个。
  这样做,反而让家里人更忠心耿耿了。
  能当平民百姓,谁乐意当奴才给人卑躬屈膝呢?
  所以别看是在孝期,可家里人的心情都很喜气,与先王并没有什么感情的他们,根本悲伤不起来。
  就连当儿子的赵仁河,也只是前三个月有些闷闷不乐,后来就跟没事人一样了。
  如今厨房做饭都是素菜荤做,那荤油放的一大勺一大勺的,红烧素肉更是好吃的不得了。
  反正王爷每顿都吃,厨子大勺一挥,每天都做一大锅,全家都跟着享受了……反正他们全家人不多。
  现在是太妃了的海如花,在这个家里头,是第一个说了算的人,第二个说了算的人是她心爱的大孙子,第三个说了算的人才是儿子。
  结果今天要看儿子,竟然有人不想让她进去!
  “赵森,你干什么呢?不让我进去?”海太妃看着眼前搓着手,急的满脸通红的少年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