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农家有点乐 > 第152页

第152页


        “我们没事,这也说明这个地方扶贫的重要性,老百姓日子很苦啊,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胡希铭心情也挺复杂。
        马扬名苦笑着点点头,他心里想着,在乡村五保户的名额还好办,只要条件达到了,基本都会通过,哪怕你田溪村一村的五保户,该批准的还得要批准。
        可低保就不一样了,各村都有名额限制的,像田溪村总共六个名额,每年为争这名额,余马刘何四姓人抢得红了眼,邓福建这种外姓人,想都不要想。
        “哎,我听说一个村的低保名额都掌握在村委会几个人的手上,最后能领到低保的不是村干部的亲戚、关系户就是有点势力的人,是真的吗?”说话的是餐饮协会理事,人送外号方脑壳的方炳城。
        这个人出了名的心直口快,人倒是挺热心的,这个敏感的问题只能算无心之问。
        田溪村的几位村干部脸色都变得不好看,要说这低保名额,别说偏远乡村,就是城市街道,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僧多粥少,总是会有人不满意有人会闹情绪,这很正常。
        问题是田溪村的这几位表现得太异常了,齐唰唰的脸色一变,分明就是说此地无银三百两。
        要说当官也好,当老板也罢,讲究得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马扬名几个在这一点上,远不如马耀宗和余正常。
        这下尴尬到了极点,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弄得田溪村村干部齐齐色变,看得餐饮协会的人目瞪口呆,把个乡长闫肖锋气得肝疼。
        要说田溪村低保名额有没有猫腻,当然有一些,六个名额有五个是四姓中的人家,只有一个给外姓人。
        这并不是像方脑壳说的那样黑暗,主要还是田溪村四姓人占了一大半,当然,人情社会嘛,总归是有一些亲疏的,同等贫困的条件下,这个名额基本归于关系更好的人,这也是田溪村村民最不满意叼一点了。

201第一个项目
        这其实是个小事情,村干部们只要没有从中收取好处,那就没有违反底线原则。
        不过也不能怪马扬名他们经不住事,这些年,为了这几个低保名额,田溪村四大姓都快反目成仇了。就连德高望重的马耀宗马老爷子,都坚决不参与名额分配的事,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贫困乡村那也是事事伤心啊。
        村委会最后弄得没办法,最后就用了一个土办法,符合条件的村民一起抓阄。
        这下公平了,大家全凭手气,不料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后湾的刘东西,自从余正常当村长起,年年都能抓到低保名额。你说一年两年大家都能接受,可这一连十年,刘东西都抓到了低保名额,这田溪村的村民就接受不了,认定余正常和村委会作假。终于在去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当然最后在马耀宗的强力镇压下,此事不了了之。
        这么荒唐的选低保名额,万一被外人知道了,别人肯定会笑破肚皮,上级也会认为田溪村村委会无能,你说马扬名他们能不心慌慌吗?
        好在闫肖锋和胡希铭都没有深入这个话题,算是虚惊一场。
        “这样,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去竹林溪转转,如果说要搞生态旅游,这条没有受到过工业污染的河流肯定能派上大用场,”闫肖锋介绍道。
        余正常不在,马扬名确实找不到节奏,这茶都喝得差不多了,不知道发什么呆,幸好闫肖锋比较了解田溪村,作出了安排。
        听到没有工业污染,胡希铭一行人都是眼前一亮,如果有这么一条河,那么搞搞水产养殖,弄点小船让游人划划船,钓钓点,那无疑会拓宽田溪村的商业发展。
        虽说扶贫更多的帮扶和奉献,但是双赢才能长久维持村庄的发展,在胡希铭心目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捐点物资,捐点钱粮那不叫精准扶贫,只有找到适合这些乡村发展的道路,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
        如果田溪村的河流能够养殖高品质的水产品,不用说别人,他胡希铭的两江集团就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包产包销,品质优良的淡水鱼卖得起价钱,并且永远不愁销路。
        津港人民对于淡水鱼,绝对的情有独钟,大街小巷布满了各种鱼火锅,每年吃掉的淡水鱼不计其数,只可惜随着前些年网箱养鱼的失败,现在除了一些大型水库,市面上基本上都是池塘养出来的饲料鱼。
        要是田溪村的淡水鱼养殖形得成规模,那么对于这个村子的脱贫将会形成巨大的帮助。
        果然,不管是十里竹林的壮观景色,还是清澈见底的竹林溪,都引起了胡希铭等人的巨大兴趣,这是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项目,餐饮协会的人明显积极起来,讨谈的热烈起来。
        这次调研,别看总共只有五,六家企业,但是由于胡希铭的重视,大家都带来了精兵强将。这一行人里除了各自企业的老板,还有各自公司的专业人才。
        比如刚才那方脑壳方炳城,他的公司就有大型养鱼场,这次跟他来的就有负责养殖的水产专家。
        水产专家叫严一宁,是方炳城高薪聘请来负责公司水产基地的技术负责人。
        严一宁今年三十二岁,长得斯斯文文,看到这么好的水源,有些激动的说道:
        “方总,这条竹林溪的水质非常的好,如果用来养殖高山脆鲩,我敢保证,品质会比咱们基地的高出一筹,这个项目完全可以搞起来,我们出技术出鱼苗,田溪村出人,再次把网箱养鱼搞起来。”
        “什么?网箱养鱼?”
        所有人都皱起眉头,网箱养鱼这些年因为问题很多,已经慢慢退出了水产养殖的舞台。
        大家的表情在严一宁的意料之中,他淡定的说道:
        “网箱养殖鱼之所以不受欢迎,一个是网箱鱼容易发病,发生的病害难以防止,二是养殖水产品粪便、残饵等对水质造成了极大污染,可是现在这两个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咳咳,”方炳城发出一阵不合时宜的咳嗽声。
        严一宁立刻尴尬的笑了笑,收声不说话了。
        胡希铭哈哈一笑,一拍方炳城的肩膀:
        “行啦行啦,看你那小气样,严一宁不说我来说,这是扶贫项目,没人跟你争。”
        虽然被揭穿心思,方炳城这种老江湖可不会脸红,义正言辞的说道:“胡会长,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刚才是有点小感冒而已,小严你也是,我这咳嗽你停下来做什么?好好说,给大家介绍介绍,说不得,这餐饮协会精准扶贫行动,我方脑壳就把头彩拿下了。”
        周围发出一片善意的笑声。
        严一宁还是用眼神咨询了方炳城,才继续开口介绍,看来方炳城也是御下有方,方脑壳这个略带嘲讽得外号,大约也是一个面具而已。
        严一宁清了清嗓子,目光迷离的望着竹林溪说道:“我们前年成功的从省外引进了一种高山鲩鱼,经过养殖,已经可以大规模上市了。可惜相同的鱼苗,完全一样的养殖方法,鱼的品质使终比不上原产地,”
        严一宁停了一下,继续说道:
        “究其原因,就是水质不好,找遍了整个津港,都没有合适的水源……”
        “咳咳,那什么,严一宁你说正题,说网箱养鱼的事,”方炳城心道你小子再说下去,把公司商业机密都要暴露了。
        “噢,”
        严一宁反应过来了,不好意思的一笑,大声说道:
        “首先网箱养殖并不违法,我们是拥有《水域滩涂养殖证》的正规公司,项目的资质是没有问题的,再来说说网箱鱼容易生病和水源污染问题,”
        “网箱鱼容易生病其实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多鱼种混养,对水域的过度开发,二是没有合理投饵施肥,不能确保鱼类有足够的适口饵料。一般水质过肥过瘦,或者鱼类处于饥饿状态下,常易生病……”
        马一宁又停了下来,再次看了看方炳城,意思很明确,后面可都是干货了哟,我真的说了哟。

202认识这车吧
        方炳城摆摆手,示意严一宁继续说,能选择跟胡希铭参与这次扶贫调研,总归是个有社会责任的老板。心有犹豫,是因为他基地培育的这批高山脆鲩,是接下来他用来应对外来餐饮企业进入津港市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