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不想嫁高门 > 第31章 弯弯的过去

第31章 弯弯的过去


  宋璇是这个小镇上第一个考入全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京市大学的人。
  她算是在这个小镇里脱颖而出了。但这在小镇之外,  外面的世界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多的是天赋异禀之人,并且他们还拥有比宋璇更好的教育资源。
  就例如在宋璇所读的高中。
  林市虽然有很多贫困区贫困县,  但是不管是哪里还是有富人存在的。而林市虽经济发展缓慢,  但历史底蕴却不低,从这里出去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厉害人物不少。
  宋璇所读的高中母校,  便是由上个世纪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成立的,  立校已有百年历史,在整个省城它的升学率也是名列前茅的。
  虽然她足够努力,但也只是在里面位列前五之列,  常年位列第一的,  便是一位居住在城区,  家中富裕的同学。
  她也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  毕竟她从小就没接触过这些,  都是上了高中才慢慢知道。知识储备量比不上这些从小就准备的人。
  于是她走了寻常的高考的路,  这也是对她而言最有利的路。
  上了知名的大学,宋璇很是兴奋。但高考只是一个坎,  到了大学,  那更是一个坎。
  因为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  全是众人眼中的学霸,省状元在其中都不算独特,  何况宋璇只是一个从小地方来的不起眼的人而已。
  宋璇很快发现想要在大学里如初高中那般出类拔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是课程有些都学得吃力。
  她学的是经济学,这个专业中,  有不少是家中有企业是个富二代的同学,他们从小耳濡目染,能很快理解课程意思,  并且因为有常常接触的经验,水平不是宋璇这个入门的新手菜鸟可以比拟的。
  京市大学的学费不算低,加之这里的消费水平高,在丽水小镇常常只用三两块钱买的生活用品,在京市大学需要十几二十块。
  宋璇父母是公职人员,并不算贫困户,自然不可能申请贫困生资助,但若是在京市消费水平这么高的地方读大学四年下来,那么家里日子一定会过得紧巴巴的。
  所以宋璇眼光瞄准了那丰厚的奖学金。
  但是在这些从小受着精英教育,说不得还有不少实战经验的人才中争夺奖学金,那真的是很有难于上青天的味道。
  宋璇不是一个连战场都没上就弃械投降的人,就算他们各个出身不凡能力超群,宋璇也要一试,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这一忙碌起来,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交际,一年下来不说其他班的同学,宋璇自己班的人都没认得全,和很多人不熟悉。
  就算是舍友,宋璇也是保持一种互相尊重的态度。
  这里面还有一些其它缘由。
  宋璇初初来到京市大学时,也很高兴认识了舍友这些新朋友,军训后很快建立起了友谊,时常全宿舍同进同出,一起吃饭一起学习。
  但宋璇很快发现,舍友们都是成绩很好,家庭富裕的人,专业水平远胜于她,所以在大一时期这些基础学习上游刃有余,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这可就苦了宋璇,宋璇是个零基础的菜鸟,她必须用比别人很多倍的时间在学习上,才能追上她们的脚步甚至超越她们。
  相比起和舍友们拉近关系,学习这件事于宋璇而言更为重要。她不是那种为了一点面子就损害自己的未来的人,于是,她的作息开始和舍友们不一样。
  早起晚归,一天到晚除了上课不见多少次。
  这样宋璇便脱离了宿舍这个小团体,对比起其它经常相处的三人来,她和其它三个人没有那么亲密。
  这还不能让宋璇和宿舍里的三人慢慢走向陌路。因为几个女孩子也是通情达理之人,知道宋璇基础比较差,不可能像她们一样早早学过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真正让宋璇和她们脱离了舍友该有的亲密关系的是生活习惯。
  几个女孩子里,两人是京市本市的,并且早早认识,家中听说也是不简单的,另一位则是来自另一个省份,家里有一家小有名气的上市公司,家里给的生活费比较高,消费也多。
  她们常常买一些新衣服和化妆品,还喜欢结队出门去吃饭。
  宋璇也跟着她们一起去逛过街,吃过饭。但这期间让宋璇有些不自在和尴尬。
  因为她们去逛的商场里,都是昂贵的衣服化妆品。一件衣服或者化妆品就抵得上甚至比宋璇一个月家里给的生活费还要高,每每她们试衣服买衣服时候,店员会问她要不要也试试,有时她们也会问宋璇怎么不挑一件。
  并且她们去吃饭的地方,宋璇看过菜单,一顿饭下来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也几乎是她半个月的生活费。
  虽然是几位舍友轮流买单,但宋璇去了一两次就不再和她们出门了。
  她买不起那些衣服,同样承担不起一顿如此昂贵的餐费,听不懂她们之间关于聊□□服搭配的话题,更不懂得什么化妆以及化妆品品牌。
  宋璇既不好意思每次出去逛街都是她干站着,或者让舍友买单自己蹭吃蹭喝,干脆就不和她们出门了。
  她们开始时还叫过宋璇几次,但宋璇都拒绝了,她们慢慢也就不问了。
  少了频繁的接触交流,宋璇便和她们一开始时亲密的感情慢慢淡了下来,直到大二以后换宿舍,也就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程度。
  但少了和她们频繁的交际往来,宋璇反倒觉得轻松不少,她又不是那种内心脆弱敏感,觉得自己舍友孤立自己自怨自艾的人。
  她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学习上,天天泡在图书馆中,除了教科书上的内容,她还利用京市大学这浩瀚的图书馆扩宽自己的视野和拓展知识,像一块干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身边可以触及的水分丰满自己。
  大概宋璇对于这个专业真的是很有天赋的。高中时期因为学的是基础学科,并不涉及太多专业的学习,宋璇虽然成绩很好,但比起压在她前头的几位同学还是被遮掩了光芒。
  但是到了大学,专攻经济学这一类,宋璇的天赋很快显露出来。
  大一上学年,宋璇专业成绩只是在整个专业的中游水平。当时前十的人几乎是那些受到家庭影响早早学过这一方面的同学,宋璇虽然努力了一个学期,但是想要半年就追上他们莫过于异想天开。
  但到了下学年,期末成绩出来时,专业前十的名字中,愕然出现了宋璇。
  大概位列前茅的同学互相知道对方底细的,这些人大多数是有家底的。突然出现了宋璇这个陌生的名字,不少人都有很诧异,记在了心底。
  他们都去打听了一下宋璇这个名字,知道是个从小地方出来的小门小户,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个专业,就丢开手了。
  还以为是哪个没暴露身份的二代子弟呢。
  虽然有人嘀咕,但是那些占据前列的学生大多没有在意。大一学年多是学习基础知识,没有涉及案例分析和实操,他们基础也很扎实,但是考试中可能出现些失误被宋璇反超也是可能的。
  到了大二以后,就要开始案例分析以及实操了,那时宋璇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这些从小跟在父母身边受父母拿真正实例教导的他们?
  宋璇倒是没想这么多,她上学年成绩拉低了她整个学年的成绩,她只得了二等奖学金。
  不过宋璇还是很开心,并且在大二更加努力了。
  到了大二,让那些同学们想象的宋璇因为从来没见识过这些,手忙脚乱的情况确实出现了,他们松了口气。
  但是他们松的这口气松得太早了。宋璇一向肯对自己的无知的领域下苦功夫,上网查资料、去泡图书馆、去听知名教授的讲座……宋璇充分运用着自己能接触到的资源。
  他们很快就见识到宋璇在这个专业上的恐怖天赋和努力了。
  宋璇每一次案例分析以及实操课都是肉眼可见的进步,像是坐火箭一样蹭蹭蹭地上涨。
  到了期中,宋璇已经给教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毕竟这像是涨潮一样的进步和来问的一次比一次有深度和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问题的学生,可不多见。
  到了期末的大作业,教授对宋璇的分析以及自己的策划赞不绝口。
  虽然教授同样称赞了那几位上学期还占据前列的学生的作品,但是大家都知道,宋璇和他们所欠缺的一点,不过是时间和他们从小见闻习染的经验。
  期末成绩出来,宋璇位列前五,前五的成绩咬得很紧,差距不大。
  这下子,这些人都知道了宋璇的名字。
  能战胜这几位家里有教导的学生,宋璇的天赋实力,毋庸置疑。
  经济系的几个年级有不少互相认识的人,很多都是家世相当甚至是同一个省城圈子里的,他们互相传递着消息,高年级的佼佼者大多数都知道了,这位凭空冒出来的,天赋卓绝的宋璇。
  其中就包括,严元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