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302页

第302页


        这些对策,同样是三条。
        第一,散兵裁员,历来兵权在手,最招人忌,宇文泰如今麾下人数已经颇为可观,关起门来,与尔朱天光干一场,未必便会败绩。
        但如此一来,不免背上叛逆之名,政治上不利,很难打赢,初得安定的关中百姓也不希望立刻又打仗。而且,也会将贺拔岳置于险境。
        所以,这第一步棋,就是将目前的麾下三分之二散而为农,进行裁军,保留三分之一部分,这一部分,分散到华州、雍州、岐州等地作为城池戍卒。
        另,选精锐保留三千人。
        尔朱天光看见他主动裁军,应该表示欢迎。但这些军人虽然被裁,宇文泰暗中却在每百人之中安排了一名郎将主之,一旦有事,随时召集。
        第二、听从尔朱天光分配新职务,但主动提议去夏州担任刺史,他目前虽然被褫夺都督雍、岐等四州诸军事,但实际处分并没有,争取一个夏州刺史应该问题不大。
        夏州如今的老大宿勤明达虽然投降了尔朱天光,但是朝廷许其降,降为都督夏州,刺史还未简派人选。
        宿勤明达在夏州还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朝廷肯定要自己委派官吏前去治理的。
        相信尔朱天光也愿意把自己与贺拔岳分而治之,不愿意自己与贺拔岳搅合在一起,因此,这个主动提议获采纳的可能性加大。
        第三、请尔朱天光派员担任夏州长史主动监督自己。
        这三点对策,宇文泰、长孙无垢夫妻俩以及苏绰确定了很久,才终于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再无忧虑,宇文泰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看有关夏州方面的情报。
        或者就在长安古城到处转转,领略一下大汉雄风的陈迹。
        晚上便抱着长孙无垢,谈诗读词,偶尔解锁一个新姿势,两人都从惊涛骇浪之中过来,对于目前的局面也不甚惧,人生一切已有对策的时候,只要按照对策去走便好。
        就在宇文泰回到长安城第三日的时候,尔朱天光和贺拔岳、侯莫陈悦终于入关了。
        双方在未央殿会面,宇文泰与贺拔岳相见自然是相谈甚欢,兄弟俩紧紧的抱在一起,宇文泰作为地主之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
        尔朱天光吃的欢畅满面。
        席间,对于宇文泰要求去刺史夏州一事也是满口答应,其实这件事情,尔朱天光也早就考虑好了,到了关中之后,千万不能让贺拔岳和宇文泰仍旧在一起。
        甚至他和他的幕僚于谨商量过,最好安置宇文泰的地方就是夏州,因为夏州贫瘠,刁民多,财源不广,宿勤明达势力大,宇文泰去夏州,必定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于谨甚至愿意自己亲自去监督宇文泰。
        尔朱天光欣然答应。
        于谨,着名的八柱国之一,字思敬,公元493年出生,河南洛阳人,时年37岁,八柱国之一,南北朝不多的智慧之士,他和苏绰不一样,苏绰颇重文事,而于谨算得上智勇双全。
        苏绰更忠诚,算是内政第一把好手,而有大略,但不娴弓马,出将入相有些困难;而于谨相对来说更策略,有出将入相的水平。
        百度百科的于谨词条为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八柱国之一,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子。
        南北朝的诸多人物之中,能评价为政治家、战略家的极少。
        其人性情深沉,颇有见识,而且度量过人。喜好读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法》。早年隐居在乡里,和苏绰一样,也不屑做官,太宰元天穆看到他之后,赞叹道:“此子王佐之才也。”
        于谨放在今天,也绝逼会出类拔萃,他能够同时通几个民族语,鲜卑语说的啪啦啪啦,柔然语说的呱唧呱唧,吐谷浑语说的也是叽喳叽喳。
        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
        于谨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他随同广阳王元深前去扑灭叛贼鲜于修礼之时,恰好鲜于修礼ko了北魏的一位王爷,声势大震。
        而广阳王元深与于谨才刚到战场,远来疲惫,敌军则刚灭一亲王殿下,士气正盛。
        因此,于谨决意深沟高垒,暂不与战,待其气衰。
        不过,当时的朝廷正是本书开始时的那位与杨白花有染的太后当权,太后未临战场,只听说我军新丧王侯,而元深与于谨顿兵不进,大怒不已。
        而这时,一名与元深有积怨的宗室趁机状告元深拥大兵不战,与敌军媾和,有不测之谋,居心叵测,于谨为人多智术,两人定有谋反企图。
        于是,胡太后立刻榜文悬赏捉拿元深与于谨。“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能获谨者,许重赏《周书于谨传》。”
        榜下,元深魂不附体,于谨在这时干了一件扬名立万的事情,连夜从前线跑回朝廷,到了尚书省门口,看见悬赏捉拿自己的榜文,嘿嘿一笑。
        榜文下放哨的士兵,立即过来查探,于谨大笑,指着榜文道:“我是来帮你们捉拿于谨这厮的。”
        那些小兵一听这悬赏捉拿有谱儿,登时大喜不已,道:“快说,于谨在哪里,带我们去。”
        于谨哈哈一笑,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老子就是于谨。”
        事发,整个朝廷轰动,洛阳人争相观望,一时街道里巷,传为奇事。便连胡太后也惊动了,亲自提审,于谨在朝堂上条分缕析,兵何以暂不进,前线对策云云
        一时之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胡太后折服,立刻下令撤销广阳王元深与于谨罪名,仍旧着于谨军前效力

三二二、夏州窑洞有何前途可言
        于谨的才智由此颇为洛阳士女所知,于是为尔朱天光所罗致门下。
        宇文泰自然也闻得他的大名。对于他自荐为夏州长史,宇文泰也不拒绝,反正自己目前在夏州,一开始去也没资本从事反动行为。
        况且,如果能够将于谨收为我用,岂不是好?
        于谨虽然是尔朱天光的耳目,但是于谨这种人,绝不会为尔朱天光这种废材长久利用。于谨越是聪明,就应该越能看出自己和尔朱天光谁牛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于谨应该没那么完全的忠诚,他是使用智谋在乱世为自己、为家族谋利益,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那种人,论忠诚,苏绰、耿豪这种才算得忠诚。
        在乱世,你如果只追求忠诚之辈,一定会失望,乱世讲实力,即便是很智慧的人,他们可能看重的也是实力,讲忠诚,韩信都应该被pass,因为韩信不忠于项羽。
        自尔朱天光入关后,一切的形势其实与宇文泰所分析相差无几。
        尔朱天光允许他担任夏州刺史,而且不用他申请,主动派于谨担任他的长史。
        宇文泰见到尔朱天光的第三天,便引车就道,前往夏州了,尔朱天光作为雍州的新主人,还准备为宇文泰办一场假惺惺的所谓饯行宴,但宇文泰婉拒了。
        尔朱天光心想:“婉拒更好,老子还省一顿。老子本来饯行也是给于谨饯行。”
        陪同宇文泰入夏州的有长孙无垢、苏绰、侯莫陈崇、耿豪、全旭和李泉以及于谨,另外还有兵马约一千五百人;杨忠被尔朱天光留下任用直阁将军;
        达奚武这个万人敌,尔朱天光也是久仰大名,也被留任。
        随行的一千五百军也由尔朱天光调拨,并非从宇文泰所留下诸军之中拨出。
        侯莫陈崇则因为太过年少,年方16,尔朱天光以为不过侥幸擒得万俟丑奴而已,所以,让他依旧随了宇文泰,至于耿豪,尔朱天光认为武勇有余,也甚轻视。
        全旭、李泉则是愿意辞去一切官职,随宇文泰入夏州,尔朱天光知道这两人都是宇文泰亲信,又先留任了杨忠、达奚武,以为不足虑,所以也应允了他们跟随宇文泰
        宇文泰见一切妥当,便将雍州府库锁钥、兵马花册、关防印信一并移交,几乎是一样不留,交出这些所有的时候,尔朱天光也有些过意不去。
        道:“黑獭,你有大功于国,又有胸怀,你在夏州,好好干,等你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