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532页

第532页


        由地方政府在百里地附近移植已经成年的柳树,柳树易活,凡百里植树一根,两百里植树两根,三百里植树三根,以此类推。
        以州为中心点,向各郡县方向辐射。
        他与苏绰、长孙无垢一合计,都觉得这个方法是最省时省力,植树还可以为路人在太阳下务工的提供歇脚场所,提供躲烈日之所。
        想到即行,当下便与苏绰,长孙前去附近州县,就植柳标识里程工作进行部署。
        令下,果然远近便之。
        其实,客观来说,当然还是铁杆子贴牌标识最好,但是,那个年代的现实是,都在打仗,铁牌子铁杆,当时的科技是能造,但全国多少里程,多少路牌,这等消耗铁器,耽误了制造兵刃。
        况且,西魏国力、控制范围本来就不及高欢,高欢控遏地区人口两千万,宇文泰控遏地区人口才不过一半。
        各种条件限制,不是那么好铁牌标识的,这是现实情况,不是穿越就能解决的。
        至于钱庄,地方政府听说可吸纳百姓存款,可房贷,有利息,还都是愿意搞,宇文泰在百姓中也做了调查,钱庄的设置减少了百姓流动所需携带银钱的不便,大部分百姓也赞同。
        只是也有少数民众担心地方官吏刻意盘剥。
        宇文泰笑,这个是国家可以规定贷款和归还利率多少的,而且不允许私人经手,国家会查账。
        苏绰在这方面是一把好手,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还有他们在乡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受教育问题。
        农村的孩子受启蒙教育的太少,尤其是荒村,几乎就是属于没有教师的地方,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教育,都不识字,而且汉人几乎是没有机会。
        宇文泰走访之余,不由深深叹息,一方面是感慨古代的落后,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落后有许多的潜力就没有发挥出来,但是很多事情改变并非一朝一夕。
        他目前所能改变的也不多,但是一点一滴去改变,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改革看来真是系统的事情,之前调查的时候,他规定的那些考试科目书,发现乡村买不到,然后他决定在乡村建图书馆,以乡村的人口密度而言,一座图书馆对于那些想读书上进的孩子,凿壁借光是有机会的。
        图书馆可以供给他们在这里读书,做笔记,规定工作人员不得驱赶,且需提供方便,耕读传家也是儒家传统,这个举动在朝野也不会有太多反对。
        但是,就现在的调查而言,仅建图书馆并不够,乡村首先就缺少教书人,私塾都极少,这个工作首先就不太好办,何止是乡村,就连京师长安现在读书人也不算多。
        这里面,倒是必须表扬一下汉人,汉人四大家里面甚至扩展到五望七姓里面,读书种子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不管世道怎么乱,基本不废读书。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了,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在乡村开始图书馆,开辟科举考试。
        教育需要的是大量的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那些穿越回古代几十年就建火车、建轮船的,几乎就是搞笑啊,这怎么可能?培养一个人从不识字道识字明理等十来年。
        宇文泰心想,这还是没法一蹴而就的,整个古代的改革必须通过系统的改革,而系统的改革首推教育,就像当年那些年过后,首推全国高考一样!
        这其实是一样一样的,这次的实地调查,他感觉,至少开辟科举考试这条路是对的,隋朝能开辟,当今应该也能

六0二、宇文泰决意探访柔然古国
        开科举,改路标,设图书馆,设钱庄,这些改革旋即在西魏境内浩浩荡荡的开展起来,完全不次于一场社会大变革,但是这些事实上都不是短期能够见成效的东西。
        假设官吏认可,认真开展,能够快一些。
        不过,如今与高欢的战事刚刚告一段落,短期内按照各方消息,应该是一两年内再不会打大仗,所以这些改革必须搞,同时科举制还要等到明年春闱。
        所以,还有时间进行其他的改革,
        比如官员的奖惩制度,在职官员的遴选制度都必须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无一不是伤筋动骨的,改革都会伴有阵痛,宇文泰自己也觉得不容易。
        而且,高欢虽然说近期几次大败,是不太有打仗的,比如宇文泰侵入山西所占据的汾州,其实距离晋阳不是那么远,如今高欢也没有进攻汾州,双方基本上保持了一个对垒且不进攻的态势。
        不过高欢只是不搞军事而已,这个宇文泰的一生之敌政治还是在搞的。还是有不少小动作的,他开始撺掇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一个域外国家。
        这个国家叫做柔然。
        这个世界,虽然说是后三国时代,甚至唐朝还有一个读书人编了一本书叫《三国典略》。
        这里面的三国并非魏蜀吴,而是东西魏及其化身北齐北周和南梁。
        但是事实上,这个时代并非只有高欢、宇文泰和大梁三个国家。
        与宇文泰的西魏毗邻的就有一个大国,叫做柔然。柔然如今已是比东西魏势力都庞大的国家。
        柔然有雄兵百万。
        趁着北魏内乱,他们聚精会神搞健身,已然发展壮大。柔然如今的可汗头兵可汗之前流亡过北魏,熟悉中原人,对中原人可谓知根知底。
        柔然和东西两魏都有漫长的国境线接触,所以头兵可汗现在如鱼得水,俩国家谁给钱多,我就帮你打谁,最近,柔然不停的骚扰宇文泰原来的驻地夏州。
        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宇文泰没有高欢钱多。
        虽然宇文泰手中握有元栋奇藏于头皮之上的一块地图,这个地图可以得到一个大宝藏,但是这张图也是命运多舛。
        之前,宇文泰和元栋奇分分合合,这个宝藏的藏宝图藏于头皮之上没有被发现,后来倒是发现了,但是宇文泰可惜元栋奇那一头青丝,且与高欢战争方酣,洛阳迷谷这个宝藏所在地又在双方拉锯场合。
        洛阳没有稳固的占有就无法开启宝藏。
        因为开启宝藏可能需要很多人力物力,万一到时宝藏开了一半,洛阳得而复失,岂非给高欢占了便宜?
        他心中是想等大一统再来开启,然后以利天下,所以,目前,他钱没有高欢多,在柔然那里竞争优势比不过高欢。
        所以,柔然现在就在边境时不时的搞搞小动作,侵略一下宇文泰。
        宇文泰就在农村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接到了柔然侵略夏州的急报,并且,朝廷也有一封急书到了柔然,于是宇文泰不得不与苏绰和长孙无垢紧急赶往夏州。
        对于柔然,宇文泰也有一点不爽。
        他和元宝炬的大部分观念,甚至行动都是一致的,这源于他们在迷谷之中就建立了比较好的朋友关系,但是对于柔然,宇文泰和元宝炬有分歧。
        柔然实在是太庞大,他虽然是一个游牧民族,但是看上去太强大了。
        元宝炬对于这种看上去强大的东西,还是有一点点敬畏,觉得必须与柔然搞好关系。
        但是宇文泰不这么想,宇文泰觉得柔然这种左右逢源、左右通吃的做法不太好。
        柔然显然不是以信义在执行国家策略,而是以利益在执行。
        这不太符合宇文泰的方针政策。
        短期来看,国家以利益为主,当然是有短暂好处,但是利益这东西,今天有明天说不定就没了,但是以信义来执行国家政策就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讲信义的国家才可交往,讲利益的国家不可交往,这是宇文泰的策略。
        元宝炬认为柔然可交,可以降低身份,纡尊降贵,采取汉和亲的方式,暂时委屈,换取柔然对于西魏的帮助,宇文泰则并不赞同。
        但是这一点,他虽然不赞同,不过,大方向上,还是按照元宝炬的命令行事,毕竟元宝炬是君,他是臣。
        所以,这件事君臣虽然有分歧,有一点点矛盾,但是也不算什么大不了。
        谁也不知道这就是他们日后君臣决裂的一开始的那道微不足道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