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25页

第625页


        这是东魏、北齐第一流的政客,只说史书记载赵彦深的一句话:这货历事高欢、高澄、高洋、高演,无不得最高评价,北齐善始善终宰相唯其一人。
        高欢称赞赵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高澄在侯景之乱初起时候,不放心各地军队,生怕他们有异心,自出巡抚,将京城的治理权实际上是丢给了赵彦深,高洋客观上来说只是当时高家一个代言人。
        一般上午,高洋和赵彦深就能将事情处理得差不多。
        然后,高洋一般都是赶回他在邺城城东的双堂去,回家吃饭,下午都在家里,跟李祖娥待在一起。几乎是天天如此,并没有什么异常。
        李祖娥没事做做针线活,刺绣,搞些小玩意,飞针走线的水平很好,一些小玩意甚得人喜爱。
        高澄现在依旧在各地督战,除了中途回到邺城替高欢搞了一次国葬之外,大部分时间高澄都在各地战场亲身督战。尤其是之前和侯景的战绩一度不好。
        元柱和韩轨才刚刚战败不久,在骆超写信给宇文泰的时候,慕容绍宗才刚刚接管东南道大行台,
        这些差不多是骆超调查了几个月得出来的一些具体结论。
        其余还有一些更细节的、琐碎的,骆超在信里面没有说,骆超现在搭上了一些东魏境内的一些保皇党,具体的姓名也未告知宇文泰。
        说了宇文泰可能也不认识。
        这些保皇党也普遍认为高洋容易控制,刺杀应该相对容易,现在保皇党也有一个行刺高洋的计划,他们的计划是擒杀高洋和赵彦深。
        然后从高家手中夺回都城邺城,夺回都城邺城之后,然后便由元氏亲王发兵与侯景等人全力夹击高澄。
        这是计划的重要部分。
        行刺高洋能否成功,这当然是宇文泰目前重中之重的重要任务,他甚至于想亲自前去邺城看看,因为现在应该没有人想到他会出现在邺城。
        他甚至也想去晋阳看看娄昭君,看看高演。
        高演毕竟是亲儿子,另外,高演现在应该有七八岁了,他一眼都没有瞧过,作为亲身父亲,这当然也是有点责任的。
        娄昭君甚至给他来信,指望他去晋阳看看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不知道娄昭君是否想给他骗去晋阳,然后生擒活捉给高欢报仇呢?
        还是真的指望他去看看亲生儿子。
        抑或是邀请他去解决她的生理需要,毕竟,高欢死后,她将永远的守寡了,她现在才刚刚过四十岁,便守了寡,往后的日子也很难捱。
        毕竟,娄昭君其实也还是个干净妇人,虽说和他之间是有些乱,但是总体来说,她的作风并不坏,除了他用强之外,她应该是没有第三个男人。
        她也很高傲,瞧得上的男人很少,所以,也不可能有其他男人。
        所以,往后,她的日子肯定是寂寞的,儿女成行,谁顾老娘?
        不过,宇文泰也确实想去看看,毕竟高演是自己的儿子,这虽然只是他从娄昭君口中得知,但按照日子推算他觉得娄昭君没说假话。
        高演的名字以及表字延安这个现代城市词汇也是他娶的。
        一方面,他还指望日后高演那啥登基,南北能够和平统一呢,这样会省去多少战争?多少百姓可以因此安家乐业?
        他决定是时候冒险一行,先去邺城,瞧瞧骆超的行刺计划,踩一踩点,然后去晋阳,去看看娄昭君母子。

七一五、宇文泰谋取汉中夺取汉中的四条道路
        就在宇文泰准备出发前往邺城之时,这时候他接到了另外一封信,这封信乃是大梁湘东王萧绎寄来,萧绎有意与宇文泰联系,商谈机密大事。
        湘东王萧绎的来信摆到了他的案头上。
        萧绎是萧衍的第七子,现今以王爵拜为大梁的荆州刺史。
        这个人喜欢读书,文章也写的特别好,目前坐镇江陵,今日的荆州,当时南北都有荆州,北方的荆州指的是古荆州,即河南地区的南阳一带。
        萧绎所据的荆州则是我们今天口中的荆州地区,今天的荆州在南北朝的时候,叫江陵。
        萧绎一生中除了皇位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天资聪颖、勤于读书,6岁时作《春敕为诗》:
        池平生已合,林花发稍稠。
        风入花枝动,日照水光浮。
        他读书极为用功,曾在日记里说自己从12岁开始,就经常读书读到天亮,一次患了疥疮,两个手肘都因为看书给撑烂了。
        14岁时患了眼疾,瞎了一只眼,不知道是否读书读瞎了。
        之后改成了喜马拉雅听书,让左右随从每天冒充喜马拉雅,念书给自己听,每天坚持听20卷的内容,如此风雨无阻地坚持了30多年,没有一天停歇。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年少时曾亲眼见到萧绎读书用功的劲头,晚年回忆时仍感叹不已。
        他说梁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贵身份,以童稚年少的幼小年纪,都能勤学至此,我们这些寒门之士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
        后世编《四库全书》,“子部”文库中的《金楼子》一书,便是萧绎撰写的。“金楼子”便是他自取绰号。
        然而,《金楼子》只是萧绎众多着作中的一本,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萧绎是古往今来帝王中着作最丰富者,所着多达677卷。
        萧绎的来信只说了一件事,让宇文泰拥兵取汉中,他可以帮助宇文泰袭取汉中,这可是天赐良机,宇文泰得信大喜,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宇文泰本就有心图巴蜀,而图巴蜀必须得汉中。
        这这就相当于想欢好必须脱裤子一样,汉中的地位,是经过诸多历史证明的。
        汉中作为南北双方的一个中间地带,它夹在关中与四川之间。关中为北方地区的上游,秦岭为关中的南面屏障;四川为南方地区的上游,大巴山脉为四川的北面屏障。
        不过汉中险要,易守难攻,汉中与关中之间仅仅只有四条通道,且十分险要恶劣,曹操当年称之为天狱。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
        这里详细说一说,这四条道路,这四条道路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三条,这其中最最主要的还是一条,就是褒斜道。
        褒斜道南北走向,南口曰褒谷,在今陕西褒城北十里;进入褒城,也就是进入汉中地区了,
        北口曰斜谷,在今陕西郿县西南三十里,这里已经是关中平原,谷道全长四百七十里。
        褒斜道主要是沿褒水和斜水河谷而行。河谷深险,悬崖壁立,通行不易。故历代多治栈道于褒斜道。秦治栈道于褒斜,以通汉中、巴蜀。
        刘邦就封南郑时曾烧毁;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此。
        陈仓故道这条由汉中到关中的通道,貌似就韩信用过一回,之后也没人再用,或者是韩信天才,或者可能是由于地震或者地理变迁,这条道废了。
        所以,这条道在此不论。
        用一句现代化的说辞,历来从关中平原进入汉中,走得都是褒斜道这条人民群众主动的选择道路。
        傥骆道应该是三国后期才开辟的,秦汉时期还不存在,这条道似乎也奇险,几乎木有什么人走。
        傥骆道的汉中出入曰傥谷,在今陕西洋县北三十里,关中出入口曰骆谷,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谷道全长四百二十里。
        其中越秦岭主峰一段,盘山路曲折回旋八十余里,共八十四盘,行军不易,易受阻塞。
        三国后期,魏蜀双方都曾试图由骆谷道进兵,但均为对方守险所扼止。
        另外一条道路就是子午道了,走子午谷,这条路奇险,而且从汉中出发,要绕一个大弯儿,才能到达子午谷。
        子午道汉中一侧曰午谷,在今陕西洋县东一百六十里,关中一侧曰子谷,在长安南百里处,谷道全长六百六十里。
        子午谷唯一一个好处就是巴蜀政权由子午谷出兵,一过出口,距离长安就只是轻骑两小时不到的路程,当时魏延就是看中这个优势,准备奇袭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