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42页

第642页


        不过,达奚武坚持伐蜀这事儿不该由自己来干,建议宇文泰可选亲贵之臣为之!
        于是,宇文泰召集群臣会议,远在陇西的独孤信这时候听闻朝中召开伐蜀的军事会议,匆匆由陇右赶来,宇文泰有一点点难受。
        伐蜀是个大问题,他不可能把伐蜀的重任交给独孤信或者近来一直与独孤信走得很近的杨忠。
        杨忠一直很勇猛,但是杨忠、独孤信甚至韦孝宽、史宁、郑伟等人现在渐渐的形成了一个以独孤信、赵贵为垓心的保皇党、荆州帮集团。
        说是荆州帮,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荆州履历的。
        这里面,除了赵贵没有荆州帮履历,但是赵贵在邙山之战中,是导致邙山之败的主要的一个军事负责人,宇文泰对赵贵的感觉非常复杂。
        一方面,没有赵贵就没有宇文泰现在的荣光。
        但是,另一方面,宇文泰还要完善法制,不能因为赵贵对于自己有私恩,帮助自己夺得贺拔岳部队军事权就枉法。
        但他制,实际上就已经得罪了赵贵,赵贵有些愤愤不平,所以赵贵现在与独孤信感情更好一些,本来他情感上就倾向独孤信。
        毕竟,他与独孤信年龄也相若,而且,两人的人生轨迹相似,在葛荣军中就是同袍,之后在尔朱荣麾下又是同袍。
        所以,赵贵虽然并非出身荆州集团,也没有像杨忠那样,和独孤信一起逃到江南,在江南祸福与共三年的经历,但他已经是精神荆州帮人。
        独孤信、杨忠、韦孝宽都有荆州驻守的经历,三人都是宇文泰麾下不可多得的人杰。
        加上赵贵,他们这一派的实力还不可小觑,这一派,目前以独孤信为首,他们的主要政治方针倒也不是完全针对宇文泰,他们的主要政治方针是保皇帝。
        独孤信本来就是一个对皇室特别忠诚的人。
        遥想当年,孝武帝元修入关,身边人跑的跑,走的走,独孤信单骑从洛阳追随入关,连元修这种奸诈之辈都被感动,声称独孤信忠诚之举为不可及!
        元修已死,独孤信便将这种忠诚转移到了元宝炬的身上。
        独孤信显然是效忠元宝炬,而非效忠宇文泰的,但他又是宇文泰的总角之交,这里面,登时令宇文泰头大,很难处置。
        这并不是他们内讧的时候,独孤信一定也要争伐蜀之权,立场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会导致朋友分裂!
        独孤信认为宇文泰必须跟他一样忠诚于帝室!
        宇文泰认为帝室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对,另外,帝室由于战争经验、聪明决断的问题,在面对如今大争之世的时候,帝室决策之权必须让位于天下大争之势!

七三四、独孤信你伐蜀亦可都督陇右诸军事我交给宇文导
        这里面的情况,宇文泰很为难。
        一方面,他必须巩固他的柱国大将军以及丞相职权,确保在天下大争之世中为本政权取得利益最大化,而取得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集权。
        这集权该集中于帝室内,还是该集中于相府和柱国大将军府?
        这就是宇文泰和独孤信目前最大的分歧。
        宇文泰当仁不让,必须是集中于相府和柱国大将军府,因为唯有集中在自己手中才能有与高洋斗、与大梁斗的资格,而集中在皇室,那就有风险了。
        而且,皇太子元钦就不是一个安定分子,元钦凶险粗笨,做事武断!
        宇文泰想想未来,其实感觉也满头疼的,元宝炬和乙弗皇后生的众多儿子都夭折了,唯独元钦年长,却偏偏不是个成器儿子。
        想想看,现在元宝炬还是能体会到宇文泰的难处,也知道宇文泰的长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决策,元宝炬都不干扰,宇文泰也很谢谢元宝炬。
        但皇室在元宝炬这样的谦卑下,也使得太子元钦日益不满。
        另外,也使得独孤信与宇文泰渐行渐远,尤其是独孤信去了陇右之后,非大规模战争,宇文泰几乎不动用柱国大将军的权力来征调独孤信兵马。
        对付敌人,有时候很容易,对付朋友,有时候很难。
        尤其是还要面对良心的话,尤其是双方都有道理,都有道德层面的坚持的情况下,没有人肯为自己的价值观让步。
        这次伐蜀,不过是矛盾爆发的一环罢了!
        独孤信从陇右奔回,参与伐蜀军事会议,宇文泰也颇有些恼怒,毕竟,独孤信这是擅离职守,他并没有檄调独孤信参与。
        但这似乎并非什么大的错误。
        独孤信也很精明,他进入长安之后,先是入宫觐见了元宝炬,当然是打着述职的名义,随后则借着闲谈谈到了当下的天下形势,谈到朝廷正处于对巴蜀最好的战略机遇期。
        这些情况,元宝炬当然略有了解,也知道独孤信的一贯忠诚,所以很快他就向宇文泰建议让独孤信参与伐蜀的战略讨论。
        而且,独孤信的理由很好,陇右在地形上处巴蜀之上游,刘秀攻蜀,陇右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独孤信做到这个份上,他参加伐蜀战役,简直是不让他参加反而是宇文泰不对了,但事实上,独孤信这次入长安就是一次擅离职守事件!
        宇文泰能怎么办?
        治罪?
        擅离职守本身是可大可小的罪状,酿成重大事件处罚才可能严厉,擅离职守没有酿成重大事件,历来都是罚酒三杯的操作。
        何况,他们还是朋友。
        他只能让独孤信参与这次伐蜀会议。
        这次伐蜀会议其实也就是两个议题。
        第一、伐蜀的时机问题;
        第二、伐蜀的人选问题。
        时机问题上大家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所有人都同意至少等待萧衍向中上游两位皇子发出求救信号之后再行伐蜀,但这里面也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讨论。
        比如,萧纪如果拒不执行萧衍的勤王命令,执意留守成都呢?
        众人的意见这时也比较一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强攻,不过,这个问题上,宇文泰一方占据优势,因为宇文泰之前就已经对萧纪施展了迷惑之计。
        占领汉中之后,宇文泰已经和萧纪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这个条约很可能促成萧纪并无后顾之忧,而顺流东下勤王,即便萧纪留守,这个条约也能导致他防守上的麻痹大意。
        对这一点,连独孤信也不得不佩服。
        时机问题讨论结束之后,就迅速进入了人选讨论问题,由于达奚武已经提出了辞呈,决得伐蜀需有统帅之责,觉得自己不足以担任,所以达奚武不在考虑之列!
        双方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
        宇文泰自然知道独孤信是有备而来,淡淡的问独孤信的人选。
        独孤信:“我推荐杨忠!”
        赵贵立即响应:“杨忠伐蜀可,杨忠雄勇,文武兼资。”
        独孤信推荐完,看了看宇文泰,他自觉推荐的人选无可挑剔。
        宇文泰笑了笑,道:“孤本觉得达奚武亦可,但达奚武自觉不可。达奚武,你自己说说,你觉得你不可的理由?”
        达奚武呵呵一笑:“地位不够。蜀地乃小国之都,大国之疆,若非封疆大吏,则宜皇子王孙攻取镇守。”
        宇文泰点了点头,道:“独孤,你遣杨忠去攻蜀未尝不可,但是要知道巴蜀现在是大梁第八皇子萧纪镇守,杨忠攻下,也须镇守。资历稍显不足。”
        这时候,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杨忠身上,杨忠这时候也有些愕然,他猜到独孤信想要派遣自己。
        但他心中其实也不太愿意去攻打蜀中,毕竟,蜀中是名将冢,这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则是打下了巴蜀,他必须得在巴蜀镇守。
        巴蜀这个地方,天下未治蜀先治,天下未乱蜀先乱。
        因为任何地方的百姓,其实都是对武力征服自己的将领具有恐惧性,尤其巴蜀重地,宇文泰夺下,肯定会利用这种恐惧型加强稳定,命令自己镇守。
        一般情况下,不重要的城市走马灯一般的换治理者,而巴蜀这种重要地方,镇守长官会长期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