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49页

第649页


        贵国有乱,我要伐你,那我就没道义了,削平内乱,我也乐意看到,大家保持边境平稳,很重要。
        萧纪对宇文泰所言,以及双方所签订的协议十分满意,况且他也感觉自己在巴蜀这十余年治理,民心在,自己可比刘禅好多了。
        刘禅那种傻帽都都守n多年,自己不过是顺流而下,派兵去救父皇而已,自己还会留下王子守御,巴蜀天险,剑阁天险,怕毛线。
        况且,对于宇文泰以往的举动,他也查了下,宇文泰确实好像还比较君子,元宝炬活的可能比中国历史上任一个权臣统治的环境下的皇帝好。
        这么一看,宇文泰可能确实是比较讲道义的人,不会趁着大梁内乱,搞自己的巴蜀。
        于是协议签订,萧纪蠢蠢欲动,况且这个时候侯景围城已久,再如果去晚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宇文泰这边虽然搞定了,但是在他下游的萧绎却不容易搞定,按照道理说,父皇被困,两个儿子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连兵沿江而下,快速救援。
        但萧绎显然不这么想。
        萧绎这时候也在跟宇文泰打马虎眼,他也担心宇文泰乘虚袭击自己,又担心萧绎从上游而下袭击自己,所以,他也暂时没有出兵援助京城。
        他先是让自己的侄子河东王、现居长沙的昭明太子的次子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詧、江州刺史当阳公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恪等,发兵入援。
        他自己暂时安卧不动,派自己的儿子萧方等与众人一起入援。
        这时候,他接到上游巴蜀的弟弟武陵王萧纪的来信,萧纪请求入京援救,从巴蜀援救京城,势必经过他的防区,萧绎在所有和他争皇位的人当中唯一忌惮的就是萧纪。
        他怎么可能让萧纪去勤王,况且,他也知道萧纪勤王是假,入京抢好处,抢皇位才是真的。
        一旦萧纪勤王成功,则皇位自然而然落到萧纪手上,萧绎自然没有这么傻,于是回了一封信给萧纪,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
        他以一个哥哥语重心长的姿态说到:“八弟啊,平叛这事儿就不劳您大驾了,侯景这小王八蛋我们会摆平的,再说了,巴蜀这种地方,老百姓民风彪悍,你一离开,只怕”
        反正意思很明显,你要从我这儿过去,不行。
        甚至,他说的很露骨,里面有几句话很有文学色彩:“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跟你的关系就像孙权和刘备,大家还是好好的各自守着自己的疆界,不要妄动,不过嘛,我们是兄弟,彼此还是互相通报一下情况的好。
        萧纪得信,大怒不已,但暂时也无如之何。
        他现在打萧绎又没法打,父皇被围,他对兄弟开仗,没有道义,所以,他也只能干瞪眼,所以,这时候,实际上萧衍的诸子之中,唯有邵陵王萧纶自己率大军开始援军建康。
        这个时候,其实大梁有一次败中取胜的机会,这个机会出自于陈庆之的儿子陈昕。
        陈庆之的威名素为侯景所知,侯景在战役之中擒住了陈昕,对这位名将之子十分客气,毕竟陈庆之在北间也十分有名,于是置酒宴请陈昕。
        这种宴请,当然是为了收服陈昕。他甚至允许陈昕能够继续带自己原来的部卒,给陈昕一定的自由度,但是,无论侯景如何威逼利诱。
        陈昕还是果断的拒绝了。
        侯景于是使其仪同三司范桃棒囚陈昕。
        但侯景没有料到陈昕同志是个大演说家,他像一个被捕的革命者和牧师,他在囚牢里跟看守他的范桃棒打成了一片,成天给范桃棒洗脑。
        什么爱国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操,什么爱国主义是一个人所必须具有的情感,什么生是大梁人,死是大梁鬼云云,听得范桃棒热泪盈眶。
        往常,他都没见过什么仁人志士,但是从被他看守的陈昕身上,他终于见到了一个活的仁人志士。于是他不但天天好酒好肉款待陈昕。
        并且,他还被陈昕彻底给洗脑了,答应帮助陈昕率自己的部下杀掉侯景的心腹王伟、宋子仙等人,然后投降大梁。于是,这货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悄悄的把陈昕给放了。
        他与陈昕的这番密谋,自然还需要城内的响应。
        因为他们麾下人少,如果到时候成功了,而城内不响应,很可能被侯景灭掉,一切密谋当然有一个前提,活着,谁也不想搞事之后就挂掉。
        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可是这时候孤城独守的城内意见却出现了分歧。
        陈昕入城之后见到了皇上萧衍,萧衍这时候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七四三、大梁万人敌羊侃的陨落
        萧衍当即同意陈昕的意见,接纳范桃棒投降,并且赐一枚银券题字给范桃棒曰:“事定之日,封汝河南王,即有景众,并给金帛女乐。“
        但是这时候实际主张军事的太子却对这事儿投了反对票。
        他并没有长期领兵的经验,这时觉得守城已久,侯景都攻不进来,还是等待援军为妥,唯恐其诈,犹豫不决。
        萧衍大怒:“受降常理,这有什么好怀疑的。“
        太子坚决不从,于是召开御前公卿会议。
        朱异、傅岐曰:“桃棒降必非谬。桃棒既降,贼景必惊,乘此击之,可大破也。“
        即便在这次御前会议上,仍旧是响应城外的投降的声音多一点。
        太子曰:“吾坚城自守以俟外援,援兵既至,贼岂足平!此万全策也。今开门纳桃棒,桃棒之情,何易可知!万一为变,悔无所及。社稷事重,须更详之。“
        平心而论,太子的意见是稳重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城内外谁更能持久,如果城内更能持久,无疑太子的意见最为安全。
        但是城内是否有持久力,其实太子并不了解。
        这个时候,太子身边最为倚重的将领羊侃已经卧病在床,太子踌躇,没有羊侃在这儿给他下最后决心,他还是犹豫不决。
        太子的老对头朱异这时候仍旧叽叽歪歪:“殿下若以社稷之急,宜纳桃棒;如其犹豫,非异所知。“
        太子终不能决。
        机会就这么白白流失了,范桃棒见城内犹豫不决,他依旧剃头挑子一头热,再次让陈昕入城陈述忠款,城中仍旧犹豫。
        在这种往返之中,范桃棒的计谋终于败露,俄而桃棒为部下所告,景拉杀之。
        随后,侯景准备将计就计,希望陈昕配合,但是陈昕不从,侯景按捺不住,终于将陈昕给杀了。
        其实侯景还是爱陈昕的,忍了这么多时,没有杀害,但是在这个关口上,他已经不得不杀了,毕竟城外的援军开始集结。
        这时,江面之上,到处都是大梁的军队,大梁的军队集中在南京城下的已经多达十余万。
        大梁的王爷这时候驻扎在江面的都有好几位。
        不过,有一件事,令得众人对这次的事情并没有保有多大的希望,这件事发生在邵陵王萧纶身上,他大概是萧衍的儿子中唯一援救速度最快的。
        史书上称萧纶昼夜兼道,旋军入援。
        但是这个倒霉催的,他在渡江的时候,中流风起,人马溺者什一二。十停人马中死掉了一二停,当时的人对这件事的发生态度是:“前景不妙。”
        毕竟,有时候自然灾害可能代表了某种天意。
        人们纷纷觉得这有可能是天意对援军的打击,这件事意味着援救的前景艰难,甚至不少人觉得这是天意在阻止人们援救。
        不过,这还不是萧纶倒霉的唯一的一件事,到了南京城下,这货生于斯长于斯,竟然迷路了,绕道竟然饶了二十多里路,才到达蒋山。
        不过,即便如此,即便长江之上,萧纶被长风所误,后来又迷路。但侯景看到他的三万援军,还是吓得够呛。
        史称,侯景见之大骇,悉送所掠妇女、珍货于石头,具舟欲走。
        双方立刻接仗,侯景分兵三道攻萧纶,萧纶与战,皆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