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59页

第659页


        王僧辩当即亲至城头,部署守御之策,同时调集萧绎手中的资源,对萧察军中的势力做了充分的部署分析,历来战争,其实就是一个分析敌我双方作出决策的过程。
        这日在攻城之中,敌军杜崱所部似乎攻击并不甚力,王僧辩一问,才知道杜某和萧绎是有旧的。
        王僧辩大喜,当即谴人悄悄前往杜某营中说项,毕竟,这场战争,对于萧绎来说,目前,守城的人数虽然不占优势,但是萧绎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他是反侯景部队的盟主。
        在政治立场上,萧绎的优势以及人心所向是无可比拟的,所以,萧察的部队中一定也有人能够发现这一点。
        果然,杜某因为和萧绎是老朋友,所以一拍即合,战争打了没两天,杜某与兄岌、岸、弟幼安、兄子龛各帅所部降于绎。
        这个时候,战场上的态势就完全反过来了。
        而且,此时天意也不助萧察,萧察作十三营以攻萧绎;因为萧绎的大军这时都在会攻萧誉,所以,一开始萧察占据很大优势。
        萧绎曾经派人前往鲍泉营中,请他抽掉人马回援,但鲍泉实非将才,打不下来还不敢撤兵,唯恐萧誉尾随追击,所以萧绎显得特别狼狈。
        即便,萧绎临城换将,果断火速的提拔王僧辩,阻止住了萧察的攻势,但这时,萧察还是占上风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上天忽然平添暴雨,平地水深四尺。萧察军队驻军城下,受暴雨侵袭最为明显,他不像萧绎是守城方,吃饭住宿都没问题。
        暴雨侵袭,部队搭建的土灶膛立刻就崩塌了,生火做饭都很麻烦,找不到火源。
        而且攻城更麻烦,毕竟攻城是佯攻,需要城下的弓箭手不断的以箭阵压制对方的守城士兵,给下面的将士肉搏登城提供支持。
        但是一下雨,弓弦的筋胶软化,弓弦拉而不开。
        晚上睡觉也成问题,平常的时候,士兵夜间简易的军榻,离地不及两尺。这下水深四尺,还睡个毛?
        这暴雨这么一搞,从饮食到进攻到休息,全成问题。
        而且,军中并无阴阳学家,长江边上又多雨水,谁也不知道这雨下到什么时候,王僧辩每日于城上鼓噪,萧察不胜其烦。
        王僧辩又多做思想工作,什么自助者天助云云,什么萧绎才是代表了正确的道路云云,什么上天已经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云云。
        萧察崩溃

七五五、宇文泰的机会来了
        萧察的崩溃当然还没有完。
        因为王僧辩还留了一招后手,对付这种所谓围城之战,如果决意要救,孙膑兵法有一招一般是不得不用的,这招叫做围魏救赵。
        不过,此时,王僧辩麾下没有第二只军队。
        但是,王僧辩还是有办法,刚刚秘密跟他接洽的萧察麾下的杜家兄弟的部队,他觉得可资利用,于是派遣杜家兄弟从战场上临阵脱逃。
        让杜家兄弟临阵脱逃,有很多作用。
        比如第一对于萧察来说,会动荡萧察的军心,萧察的部队发现杜家兄弟脱逃,则很有可能其他军营也军心不稳。
        第二,可以缓解攻城的压力,毕竟杜家兄弟如果不离开,那么即便是做戏,假装攻城,城上至少也要派人假装应付,说不定还有演技穿帮,破坏大好形势的可能。
        第三,王僧辩还有后手,他派杜家兄弟这时赶紧趁萧察重兵都在江陵城下之计,赶紧前往襄阳,去端萧察的老巢。
        这一招就叫做围魏救赵。
        萧察一旦听得襄阳老巢被围攻,便无暇进攻江陵,毕竟保家更重要,家都没了,根据地没了,那只能到处流浪,而在长江中上游,到处都是萧绎的地盘,流浪等于流窜。
        不过,对于萧察来说,天可怜见。
        就在杜氏兄弟率队回去袭击襄阳的时候,在离城三十里地的地方被萧察安排的斥候发现了,旋即立即回报。
        于是襄阳有备,萧察的心腹蔡大宝与萧察的母亲立即乘城狙战。
        同时迅速派人前往报告萧察。
        可怜的萧察这时攻城不顺,天降暴雨,又听闻老巢被人攻击,当下无奈,立即拔营夜遁,,弃粮食、金帛、铠仗于湕水,不可胜纪。
        这个时候,他们兄弟和萧绎之间的矛盾的始作俑者——亲姑父张缵,这时候萧察还带着。
        不过,张缵这时候由于腿脚疾病,走不快,萧察怕他拖累,干脆将他挂了,弃尸而去,乱世之中,亲戚是不足道的,犬决姑父的事情所在多有。
        回到襄阳以后,萧察左思右想,赶脚没搞头。
        毕竟,凭借自己和兄长的实力,没法和萧绎这个反侯景的武林盟主竞争,当下想来想去,左顾右盼,长江中上游自己一个盟友都没有。
        好在他不是那么死脑筋,他立刻写了一封信给宇文泰,信中陈述了自己的情况,请求宇文泰协助,他愿意做宇文泰的附庸,并且愿意让世子萧岿去做人质。
        宇文泰等这一封信都等了良久良久,总算等到了,他当然知道他一定等得到,这不仅是历史注定的,也是上天注定的,更是萧绎猜忌的性格注定的。
        人这一生,很多时候归结于命运。
        而命运,很多时候归结于性格。
        这时候,西魏的很多人都已经很佩服宇文泰,在侯景之乱后,宇文泰放弃与高家争夺河南,这个政策其实在国内是被不少人诟病的。
        毕竟很多人认为,宇文泰的主要敌人是高家的东魏,西魏与东魏存在着正统之争。
        而宇文泰则几乎完全放弃了,收缩军队,好在后面宇文泰派遣达奚武攻取了汉中,一定程度上平息了这场内在的战略方向的争论。
        如今,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变化,更多的人看到了宇文泰的先见之明。
        确实,如今还并未处在衰弱期的高家,并非争锋对象,不在于是否争的过或者争不过,而在于这种相争只会让渔翁得利。
        其实,宇文泰一直在取守势,之前的与高欢的几次大战,基本上也是高欢主攻。
        当然了,高欢在几次大的进攻态势下,做了运输大队长,把宇文泰的规模武装的越来越大,客观上帮助了宇文泰强大。
        但这些,都没有战略方向正确的红利来的大。
        比如眼前,就正是时候,大梁萧衍死,萧家内讧,按照宇文泰的分析,侯景为了在江南站稳脚跟,萧绎为了在道义上复国,双方还不可避免有一场大战。
        宇文泰捡便宜的时候多得很。
        还有巴蜀,巴蜀的武陵王萧纪与宇文泰签订和平契约,当然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他和萧绎的战争没有后顾之忧罢了,这是傻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情。
        总体来说,如今对宇文泰有利的态势来了。
        接到萧察的求援书信,对于宇文泰来说,师出有名矣。宇文泰立即召开群臣开了一个秘密军事会议,这个军事会议参加的将领很多。
        宇文泰的亲信心腹宇文导、全旭、贺兰祥、大将于谨、李弼、李虎、达奚武、杨忠等人全都参与进来了。
        核心当然是讨论萧察的求援,救或者不救?
        不救的原因是什么?
        救的话为什么要救?救援的话选择什么样的规模,谁担任将领?是一举灭了萧绎还是打到疼为止,这些都是需要讨论和群策群力的。
        这次会议,独孤信当然没有参加,他还在陇右都督任上,另外韦孝宽在玉璧,也没有参加。
        汉中的镇守,现在已经委派宇文泰的外甥,素不为外人所忌的尉迟迥前去,也好让萧纪放心。
        会议一召开,大家便热烈讨论起来,毕竟将军们都很久没有打仗了,而且,这场战争是别人的邀请赛,而且,最重要的是,对西魏的拓展大有好处。
        人人都摩拳擦掌,大家等待这一时刻久矣。
        宇文泰先听小将们贺兰祥等人的意见,贺兰祥年少,此时,考虑问题还不是很全面,心想,最好是把萧绎一窝端了比较好。
        立刻便有人反驳,此刻萧绎的军事实力,兵马有十万之众,而且分散,一窝端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