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81页

第681页


        如果说宇文泰的文书判断有什么误差的话,那么就是萧为几乎是照着宇文泰的文书描述开始了进攻,但并没有照着宇文泰的文书具体部署来布置进攻,萧为确实主动出击了。
        宇文泰担心的是萧为可能重兵进攻尉迟迥和耿豪,尉迟迥毕竟年少而为主帅,军事经验欠缺,有可能失败从而波及全旭失败。
        但萧为木有宇文泰这么聪明,他出招比宇文泰来看确实是有差距的。
        如果是宇文泰,一定会潜行攻伐尉迟迥,但是萧为却布置重兵攻击的是全旭,当他看到全旭露出破绽后,急令一部万余人死死地将尉迟迥牵制在江南,让其无法来援。
        对尉迟迥,萧为唯唯诺诺,但对全旭,萧为投入了数万的军事力量进行进攻。
        兵法: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
        在两支联兵的部队中间,我们怎么判断我们应该攻击的是军事强大的一支,还是先攻击军事弱小的一支呢?
        一般来说,是选择先攻击弱者的;如果攻击强者,胜利了可能弱者也会望风而下;但是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场决胜负;而且攻击强者除非具有绝对一击必胜的把握,否则不胜的话,你放弃强者再进攻弱者你会发现弱者似乎都变强了。
        攻击弱者就不一样,胜算大的多得多,而且,弱者与强者联军的话,你攻击弱者胜,也是瓦解强者的部分力量,如果强者的弱联军多,逐一击破,则最后强者也会变弱。
        这是军事的一般规则。
        萧为显然没有好好认真读过《管子》: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
        其实看看尉迟迥就明白了,入蜀以来,迭克弱敌,现在已经变得不可小觑。
        但无论萧为军事上的见识如何不及,至少他抓住了全旭的这次错漏,萧为自己身先士卒,令萧圆肃留守,率副将袁从率领精兵数万,分为二十余部,同时向全旭所部发起猛攻

七八二、挫败和败中求生
        这时,全旭由于与尉迟迥、耿豪分兵,面对的是五倍多于己的敌军!
        他这才感到有点点后悔,慨叹宇文泰明见万里:“唉!老婆舅啊,你怎莫这么英明涅?”。
        远在千里之外的宇文泰,并未亲临前敌,却能作出如此精确分析判断,实在令人叹服。不愧为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战术家,第一军事家!
        虽然他判断的萧为应该先攻尉迟迥,这一点上出现了误差,但那也是萧为军事水平渣。
        再说全旭所在的江北营战场,萧为派出的强兵与魏军强兵开始了硬碰硬的大战,魏军尉迟迥、耿豪部分被牵制,无法援救
        硬碰硬的战争很多时候是没有奇迹出现的,在智慧不能参与或者无法参与的战争里,通常,数量多的一方最后一定会胜出。
        魏军寡不敌众,经过整整一天的大战,魏军不过二万人,面临数万敌军的疯狂进攻,大败,退回营中死守。形势危如累卵,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被各个击破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如果真的完全照宇文泰的文书里的布置开展,萧刺史如果两分兵力,派一部分人牵制全旭,而以大军五七万人围攻尉迟迥。
        那么尉迟迥这种年少统军的,必败。
        尉迟迥败后,萧刺史再合兵一处攻击全旭,那么,战争的结果有可能完全改变,完全可以令得宇文泰方极为被动。
        只可惜,萧刺史就是萧刺史,萧为不是宇文泰,强攻全旭这种硬碰硬的战争萧为目前貌似取得了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对于屡战屡败的巴蜀形势来说,这场胜利简直是太短暂了。
        短暂到仿佛昙花一现。
        与此同时,久经沙场的全旭也看出了事情的危险性,也考虑到了尉迟迥部少不更事,并无多少军事经验,万一失败全军覆没。
        在危急关头,全旭临危不乱,表现出了一个主将应有的镇定。这一点,宇文泰后来评价全旭,临场调度,不错,当矣!
        他召集所有师团长以上将官训话:“吾共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尉迟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按形势来说,全旭部下人马强盛,萧为兵马虽取胜,但是也是硬碰硬胜而已,完胜谈不上。
        但是萧刺史的兵马是不如全旭强盛的,毕竟魏军这十多年来年年在打仗,而梁军这十多年来年年都不在打仗,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所以,全旭虽然战败,但是士气依旧在,战力依旧在。
        他担心尉迟迥,毕竟尉迟迥指挥经验少,战场上的少,临敌应变经验少,溃败有可能就在目前,尉迟一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效应可能会导致他大败。
        毕竟,绝大部分的兵败如山倒,都不是战力导致的,而是因为人心的崩溃,以及一传十十传百的战败恐惧综合症。
        现在,最关键是要救尉迟迥,别在战败的基础上让尉迟迥再拖后腿,这是全旭的底线,同时救尉迟迥也是救自己。
        全旭本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冷峻,人狠话不多,虽然是宇文泰的心腹,但平日里说话很少。
        到了这危急关头,竟然做了如此一番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的战前动员辞令,条分缕析,把当前的战斗形势说的如此简明扼要。魏军诸将深受感染,爆裂大吼道:“诺!”
        计议已定,全旭下令厉兵秣马,禁闭营门三日,禁止任何人外出。
        这三天,萧为猛攻全旭,全旭虽败而不溃,他倒也无如之何。
        全旭又在营中多树旌旗,让士卒放火燃烧杂物,使营中烟火不绝,若埋锅造饭状。围营的萧家军以为魏军龟缩于营中不出。
        晚上,魏军士兵给马蹄上包上棉絮,衔枚而出。
        夜,全旭率领军马悄悄潜出军营,飞速南下与尉迟迥部魏军会合,从水上入魏军,而蜀军不觉。
        这时,硬啃不下全旭的萧为这时也思量自己搞错了,应该先攻尉迟迥这黄毛小儿,当下也开始遵照宇文泰原先的文书精神,留一部分军马围困全旭于原江北军营,引兵来击岷江之南的尉迟迥。
        这时候,萧为也看到了尉迟迥破,全旭也必破的战机。
        如果不是全旭见机的早,已经与尉迟迥会师,尉迟迥必须嗝屁,祸福难量。
        此时,萧为等梁军尚不知全旭、尉迟迥、耿豪所部已经合兵一处,辕门开处,全旭引一彪军马铁蹄翻卷,骤马飞出,萧为大惊。
        他再也料不到竟然在这里也看到全旭。
        全旭趁其惊愕,纵兵击之,于是双方大战移日,从早晨一直杀到下午。魏军合兵,声势大震,蜀军夺气,赴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梁军大败。
        时值九月,萧为败回成都,损兵折将,闭门不出。
        此战获胜之后,全旭留下耿豪率部在距离广都五十里外继续扎营迫萧为,自己帅部队回到广都扎营,全旭到了广都,派人上表向宇文泰请罪。
        并详细说明了现在的前线军情,深自谴责:不听郎舅言,吃亏在眼前。
        宇文泰接报,战事略如所料,总算补救得法,便回书答道:“选择回到广都坚守,不错嘛!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正确;如此一来,萧为必然不敢略过尉迟前来攻击你。如果他先去打尉迟,你则可从五十里外的广都驰援尉迟,也来得及两军合力,一定可以将敌击败。”
        “最重要的还是磐石战法,联营而进,各部保持联系,以及可支援距离。如此,必克。”
        萧为自岷江败没后,再也没有办法聚集起数万出击大军,全面采取守势;萧梁在巴蜀的末日,就在眼前了!
        自此,魏军遂铁蹄纵横于广都与成都之间,经过激烈的拉锯战,魏军八战八胜。打破了成都的外城,并扎营在外门之内。
        与此同时,在全旭取得成都、广都大捷之后,蔡佑所部率部拿下了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