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85页

第685页


        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望风而降。
        当年,被宇文泰击溃灭国的柔然太子庵罗辰逃入北齐,这些年猥琐发育,又渐人畜滋长,此时也部反叛北齐,高洋率军平叛,大破其部。
        柔然部残军自肆州(今忻州市)以西进击北齐北境,高洋率军自晋阳反击,柔然兵败,退至恒州(今大同市)。黄瓜堆大战,北齐掩杀柔然二十余里,尸横遍野,俘获士卒三万众。
        庵罗辰妻儿亦不能幸免。
        随后,北齐再讨屡败屡战的柔然,在祁连池(今山西宁武)大破其军,奋勇追掩直至怀朔、沃野(均在今内蒙古),俘2万,获牲畜10万余。
        在宇文泰谋取以往大一统王朝故地的时候,高洋也不甘寂寞。
        高洋先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
        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同时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
        北齐动向如此,萧梁的动向则与北齐略相反。
        这个时候,萧梁也算重新在废墟上涅盘重生了。但是国土和实力较之大梁之前其实已经逼仄很多了,而且,这里面孕育着不少危机。
        这里面,有权臣逐渐诞生,比如陈霸先。
        但是,情况不明显,因为陈霸先暂时由王僧辩可以牵制,不过,这里面还有一桩桃色事件,导致这两人其实也是貌合神离。
        不过,两人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和平。
        另外,削平了萧纪。
        这个时候的萧绎,是比较自负的,他已经灭了侯景,灭了萧纪,也灭了萧誉,至少在他眼见的范围内,他想灭的范围内,他感觉自己也是逮谁灭谁。
        他觉得自己很牛叉,也很有资本。
        他这时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个是迁都的问题,一个是国土的问题。
        迁都的问题,之前王僧辩拿下南京之后,就已经上书了,毕竟拿下国都,对于王僧辩来说,是大功一件,这个时候再把皇帝迎接回来,对于王僧辩来说,肯定是人生荣耀丁点。
        但是迁都问题,在萧绎这里陷入了僵局。
        一开始,萧绎是同意迁都南京的,不过,他在江陵待的太久,所以有点儿恋恋不舍,而且,这种恋恋不舍下面群臣都能瞧出来。
        所以,开始有人鼓吹第二种声音,不迁都。
        按照萧绎的残忍,如果不是萧绎自己有这种意思透漏,根本不存在有第二种声音,中国历史上的现象多如此,皇帝暴虐,只有一种声音。
        萧绎自己不想迁都的原因其实也比较简单。
        南京再也不是之前的南京,南京被侯景这么一闹,已经残破荒败不堪,宫殿然后又被王僧辩烧掉了绝大部分,唯有六间没烧而已。
        眼下,回到南京,简直不是去享受,而是去受苦。
        他人生奋斗到现在,已经习惯了金缕玉衣,锦衣玉食,这时候跑去建设南京,丢失在江陵的物质生活条件,他自然是有些不愿意。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当日命令王僧辩的诏书:“六门之内,自极兵威”的诏书内容有所泄露,王僧辩在南京的杀戮、所作所为有甚于侯景。
        甚至,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侯景的统治,对于王僧辩花样翻新的暴虐感到受不了,觉得王僧辩还不如侯景。
        王僧辩在南京虐杀,老百姓已经失望透顶。
        由于在南京实行大屠杀的命令的源头就是自己,所以,萧绎赶脚迁都南京有点儿内疚不爽。
        江陵一切生活设施,殿堂都是完好的,去南京干吗?去享受那里战后废墟和残垣断壁吗?
        萧绎的群臣和萧绎简直想的如出一辙,大家千辛万苦定侯景、平萧绎,打那啥萧誉,为的都是将来更好地享受物质文化生活啊。
        所以,领军将军胡僧佑、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彀全都上书反对迁都。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
        “南京王气已尽,与虏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及也!”
        他们的理由更神奇,南京没有王气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神奇的预言,是关于荆州的,传说荆州将出天子。古老相承云:'荆州洲数满百,当出天子。'今枝江生洲,百数已满,陛下龙飞,是其应也。“
        这时,当然没有人想到,宇文泰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荆州。

七八七、和宇文泰摊牌了
        迁都这个事情,由于萧绎自己的原因,所以,虽然有少部分人主张迁都。
        但是大部分是不主张迁都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是萧绎的群臣多是荆州人,荆州本地官僚,大家都在这里安营扎寨,生根发芽了,老婆孩子热炕头。
        谁想迁都来着?
        都不想。
        这其实是个战略性问题,其实如果萧绎应该迁都,因为毕竟有长江天险,之前侯景八百人能渡江,那是因为萧衍实在是老糊涂了。
        这种历史奇迹可一而不可再,除了侯景之外,历史上已经不会再有第二次。
        从稳固性来说,南京比荆州靠谱作为都城靠谱多了。
        萧绎自己的战略大局观不强,他曾经在后堂召集了诸位大臣,说:“同意迁都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这一次,其实同意迁都的人不少,但是萧绎并没有采纳。
        萧绎麾下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南京比荆州稳固,但是萧绎都不以为意。
        武昌太守朱买臣对萧绎说:“建康旧都,山陵所在;荆镇边缰,非王者之宅。愿陛下勿疑,以致后悔。臣家在荆州,岂不愿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贵,非陛下富贵耳!“
        这人可算是非常忠诚了,老婆孩子热炕头都在荆州,但还是赞成迁都,就这样,萧绎依旧没有采纳。
        最后,萧绎使术士杜景豪卜之,不吉。
        这个术士自然知道萧绎不会迁都,卦象也显示如此,当下摇了摇头,道:“迁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个术士回家后偷偷对家里人说:“此兆为鬼贼所留也。“意思自然是留下来的将会变成死鬼。
        萧绎最终以建康凋残,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从僧佑等议。
        终于,萧绎么有做出迁都的决策,而是继续苟安荆州江陵。
        一个人骄傲而不理智,就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决策。一个人经常取胜,也会高估自己的势力,萧绎平定侯景,而侯景时称天下无敌。
        于是,萧绎也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他这时,由于歼灭强寇,已经无知到一定的地步了。这个时候,迁都事定,他又做了一件蠢事,和宇文泰摊牌了。
        其实,平心而论,萧绎如果战略正确,他迁都南京,然后等一段时间,再和宇文泰爆发矛盾,事情会对他有利的多,宇文泰在国内的形势现在并不好。
        占领巴蜀,从外界来看,宇文泰自然是大胜,巴蜀这个天赋之国。整个魏朝都认为这块地方是落入了宇文泰手中,而不是落入魏朝手中。
        因为,镇守巴蜀、得到巴蜀的是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
        这毫无疑问,又进一步增加了宇文泰的权势,这对于皇室来说,对他们的威胁更增,宇文泰和皇室的矛盾几乎已经一触即发。
        原来,双方是有默契的,宇文泰为魏朝开疆拓土,拿下巴蜀之前,矛盾隐忍不发。
        但是,矛盾隐忍不发,不等于不会爆发。
        拿下巴蜀之后,元宝炬、元钦、萧赞、独孤信、赵贵等人都感觉有些压抑,他们都襄赞皇室,都知道权臣这种东西,不能任其发展,要想制衡权臣,必须遏制他的势力和名声一天天做大。
        否则,任由权臣的势力和名声一步步发展,最终皇室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挂、嗝屁、翘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