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91页

第691页


        他感觉,萧绎和自己,都是宇文泰的敌人,只不过,萧绎不幸被俘,出于这种同情心理,他同意了于谨和杨忠的请求,同意押解萧绎来京。
        他甚至想等萧绎进京之后,然后利用君王的权威赦免萧绎,封萧绎做一个归命侯之类的,像刘禅那样的,孙皓那样的亡国之君,不都是活着吗?
        他企图赦免萧绎的潜意识里面还有希望宇文泰将来在斗争胜利之后对他的家族同样给一条生路的意思,里面隐含了希望宇文泰将来也能赦免他这个政治上失败者的意思。
        但在这个问题上,宇文泰并没有理解他这种意思。
        他和宇文泰又起了冲突。
        元宝炬坚持释放萧绎,封个官儿,留他一条狗命,显示朝廷大度、宽宏,况且灭国不杀皇帝,有先例在,刘备的儿子刘禅那就是证据。
        但是,宇文泰不同意押解萧绎进京。
        宇文泰的理由是,萧绎这种人,人品低劣、残忍,毫无亲情,对父不孝,拥兵不救,对兄不仁对弟不义,兄弟子侄屠戮良多,儿子老婆都能杀,这种人不配活着。
        这样的人,不但不配活命,甚至不配玷污长安城的土地。
        两人起了一些争执,宇文泰说这样的人如果得活命,那么魏军的行为就失去了意义,两个人相持不下,最终,元宝炬骨子里的谦退又起了主导作用。
        他放弃了。
        于是宇文泰驰函于谨,令立即就地处死萧绎。
        这件事当然也令元宝炬不乐,他甚至认为这是宇文泰在向自己表态,杀皇帝不是什么事儿,只要这个皇帝在政治上是他宇文泰的对手,最终就难保活命。
        这件事最终促使元宝炬决定他和宇文泰之间,他作为大魏子孙、大魏皇帝,他必须要和宇文泰搏一搏,这中间已经没有调和的余地。
        尤其是现在。
        民间只知有宇文泰,而不知有魏朝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再不动作,魏朝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无疾而终了。
        元宝炬开始有火烧眉毛、心急火燎的感觉了,于是召集了独孤信、赵贵等将领开始商议内部分裂法案。
        赵贵激进,他最开始对宇文泰有恩,自邙山之败后,被军界几乎开除,此后几乎再不掌兵,威望大降,这时对宇文泰最为不爽。
        “如今柱国大将军、大丞相宇文泰的位置就在王莽、曹操之间,离篡逆也就分分钟的事儿,分分钟就要兵临城下的事情。我觉得不如从速下手?”
        独孤信、元宝炬、太子元钦,宗室元烈等人都是神色凝重,要杀宇文泰,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宇文泰自己亲自参与过行刺权臣尔朱荣,所以一般的对付权臣的行动,对宇文泰没用。
        眼下登上长安城楼: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长安,就是孤城,长安,现在完全掌握在宇文泰的大侄子宇文导手中

七九四、行刺宇文泰之二
        自从削平巴蜀、勘定江陵,宇文泰如今大部分时间呆在同州,同州府有同州府的丞相班底、军事班底。他大部分时间不来长安。
        这自尔朱荣成为权臣之后,帝相分治,帝相分廷已经成为常态。
        皇帝和丞相在各自的势力范围成立政府班子,各自管一摊,皇帝只管一些元首外交之类的活动,其余各种军事、财政、民事全都归丞相即权臣管辖,已经是常态。
        尔朱荣在太原成立政府班子,而当时的朝廷天子在洛阳;
        高欢同样是在太原成立政府班子,而当时的朝廷天子先在洛阳、后在邺城。
        宇文泰也一样,在同州成立政府班子,而天子元宝炬在长安。
        天子和丞相分权而立,分廷而治,这绝大部分都不是出自天子的意愿,而是出自权臣的意愿,我在我自己的势力范围办公,你能奈我何?
        当然了,尔朱荣首创了这招,但是尔朱荣还是被骗进京城给干掉了。
        皇帝和权臣的博弈几乎是无时无刻的,高欢也派了四名心腹守护在天子的身边,结果却被宇文泰协助元修一一击破,结果元修逃出洛阳。
        直接开启了北魏的分裂。
        天子权臣之争,如今将再度上演,对于目睹这一切过程的宇文泰,又极为聪明的宇文泰,元宝炬其实也没什么太多好法子,只能群策群力。
        现在的长安几乎完全掌握在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的手中。
        宇文导是个精细、敏锐的年轻人,而且也非常年轻能干,平素对待元宝炬父子,在礼数上还可以,所以元宝炬一直觉得他还不错。
        但是,元宝炬当然也知道,在关键问题上,宇文导帮谁,那不言而喻。
        宇文导事实上就是宇文泰在京城看护他的棋子。
        而且,宇文泰也不只是部署了宇文导在京城,宇文泰的几个准女婿,于谨的儿子于翼、李弼的儿子李晖、李远的儿子李基三人分掌禁军。
        宫廷大小事务,宇文泰几乎无不知之。
        禁军,本来宇文泰是不怎么管的,尤其是元宝炬继位之初,元宝炬事实上招揽了近万禁军兵马,但是太子元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率这些军马出征邙山之战。
        他本以为,宇文泰的麾下将领受自己指挥,自己又有这一万军马,能打胜仗,却不料邙山之役,赵贵先溃,于是王师大败,这一万军马几乎作鸟兽散。
        元宝炬辛辛苦攒的一点本钱,被元钦刹那之间耗光。
        其后,禁军不得不由宇文泰的部队中抽调组成,此后,禁军逐渐都入宇文泰掌握,这是朝廷皇城内部军队的情况,在长安外围,拱卫整个长安的卫戍部队则实权全部掌握在宇文导手中。
        可以说,整个京城内外的兵马,都在宇文泰的部署中。
        所以,想翻盘弄死宇文泰并不容易。
        行刺也罢,鸩毒也好,宇文泰肉身在百多里外,能消灭宇文泰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无数个零后面加一,现在能支持大家信心的就是元子攸还是杀了尔朱荣的案例。
        唯一的信仰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独孤信看大家都愁眉苦脸,接着发表:“大家也表这么绝望,丞相虽然精明无双,但是这个世界上尚无不可能之事,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元宝炬还是愁眉紧锁:“朕害怕,这个会朕还没有开完,这个会的主题内容宇文泰已经知之详矣。”
        元宝炬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几个人都凛然而生惧意,毕竟禁军现在掌握在宇文泰手中,即便是皇宫禁院之中,宇文泰的触角密布。
        在座的几个人元宝炬、独孤信、赵贵、元钦、元烈可以说都不会泄密,但是帐外看守的禁军呢,他们会不会偷听到内容,辗转去打小报告。
        或者,这地下,这四面墙外,宇文泰有没有派人潜伏偷听。
        要知道,禁军在宇文泰的手中,京城也在宇文导的手中,他们完全可以把长安宫殿的地下挖空,然后躲在地下,利用金属传声的道理,偷听到地面上众人说话的声音。
        独孤信抓过一张纸,在纸上写道:“陛下所言有理,所有人都用纸张交流,每人身前备一火盆,商量好的方案策略,看过的方案策略就烧掉。”
        元宝炬点了点头。
        时势如此,他们与宇文泰,同处一个屋檐下,谁都躲避不了谁,如果能逃?元宝炬根本不想与宇文泰为敌,当然,独孤信也是。
        那时候还木有美利坚合众国可以逃跑。
        刺杀宇文泰,从哪一步开始呢,当然是从这个会议开始,那么接下来的一步在哪里?
        众人的眼睛都齐刷刷的望着独孤信,独孤信这时也在纸上刷刷刷的写着,显然,独孤信也早有筹策,不是只带了耳朵来开会的。
        半晌,他写完了,呈交给元宝炬看,元宝炬看了,脸上有些惊讶,然后依次呈交给太子诸人。
        上面写的是:“第一步当然是要将宇文导调离京城,宇文导如果不调离京城没戏,调离宇文导出京,等于斩断宇文泰在京城一臂,万事皆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