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宇文泰 > 第694页

第694页


        宇文泰当然还能找到坐镇京城的人,比如他在原州的李贤、李穆、李远三兄弟都可以帮助他控制京城。
        他和长孙无垢的儿子宇文邕现在还寄养在李贤家里呢。
        还有窦毅,也足可担当一面。
        但是这里面有各种复杂的问题,窦毅也是女婿身份,一人独当京城皇城外的系统,而其他三个女婿分掌禁军,这可能会造成其他三个女婿不平衡。
        一个人有时候到了高位,摆平各种位置其实不那么容易。
        尤其是,一个还讲友情、讲温度的人。
        但其实无论是谁,实际上都不如宇文导坐镇长安更好,第一来说,毕竟是自家人,尽心尽力要更好一些,第二,宇文导由于是自己的侄子,相当于有尚方宝剑,很多事自己就能处理。
        其他的人不具有这个身份,在权贵云集的长安,查处一辆马车,碰倒一块豆腐后面可能都牵涉好几家王公大臣。
        这工作不是那么好开展的。
        但这个时候,宇文泰没想到的是,宇文导居然自愿去陇右担任陇右大都督,这件事又是宇文泰料想不到的,独孤信这一步棋,可谓走得聪明而快准狠。
        宇文泰其实已经预料到巴蜀之战、江陵之战后独孤信必有动作。
        但是,饶是他神机妙算,他也没有算到宇文导会配合独孤信,会同意出任陇右大都督,通常这种情况是,独孤信推荐宇文导,皇帝顺水推舟也赞成宇文导出任陇右大都督。
        然后,一堆保皇党联名上书,给宇文泰压力。
        当然,这个时候,宇文泰还有一票否决权,毕竟,他才是都督中外诸军事,而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宇文泰麾下,很多人都能镇陇右。
        昨天下午,宇文导专程从京都秘密前来同州,两人在书房密谈了一个下午。
        宇文导提出愿意去陇右接任大都督一职。
        宇文导的考虑是既然是独孤信推荐自己去,那么如果到时候接任陇右的如果不是自己,独孤信可能会煽动陇右一些地方势力闹事。
        陇右这个地方不比其他地方,陇右是鸡鸣道等几条道路一关张,则可以独自割河西之地自成一国的,从地形上来说,陇右和巴蜀、以及江南,这是中国从地形便利上几个最可以割据的地方。
        所以,陇右还是不能乱。
        宇文导的第二个考虑是形势已经越来越危急,帝相之争很快就要鱼死网破,这个时候还是要慎重。
        宇文导的长处在于和谐一方,安抚各方面力量,有他在陇右,说不定能争取陇右人心,独孤信这么多年,基础都在陇右。一旦陇右人心归宇文导,独孤信也就完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孤信退出陇右,推荐宇文导出任陇右大都督,确实可以动摇宇文泰在京师的部署。
        但是这也会使得独孤信自己失去军权和军事支持。
        从长远来看,对独孤信未必有利,对宇文泰未必有害。至于京城,宇文导镇守长安有年,他相信独孤信、赵贵等人在长安军界想插手进去还没那么容易。
        宇文泰觉得宇文导所言也有几分道理,京城是核心,但是核心的核心还是禁军,禁军掌握在自己的三个女婿手里,只要这三个女婿不反水,他相信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
        三个女婿之中,其中于谨的儿子于翼最为关键。
        因为于谨这个人,连宇文泰都服其智,这个人胆子很大,智谋也深,想当年,皇帝和太后布皇榜捉拿,他能亲自到皇榜之下,然后上殿侃侃而谈。
        邙山之战,如果不是他和独孤信在关键时候假投降,随后于高欢军后追击,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此刻,又削平江陵,擒住皇帝萧绎并斩杀。
        于谨功大而聪明,在皇帝和宰相的斗争中,他表现得有些不偏不倚,宇文泰的军令政令,他当然都遵守,但是他的儿子们,既娶了宇文泰的女儿,也娶了元宝炬的女儿。
        于谨和他当然是朋友。
        但于谨和元宝炬呢?
        于谨和他当然是亲家,
        但于谨和元宝炬也是亲家!
        一旦宇文泰的这个女婿于翼听从父亲的号令,倒向元宝炬,这胜负之间就很难说了,于谨和于翼的位置和态度都太微妙了。

七九八、宇文泰入京七天
        宇文泰要考虑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宇文导出任陇右大都督的事情,他经过宇文导的一番解释,然后冥思苦想了良久,又和长孙无垢商议了良久,两人决定同意宇文导的意见。
        于是,独孤信的第一步计谋达成。
        宇文泰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和于谨会面。
        宇文泰对于谨说的话很简单:“今日天下之重在于君,君为帝则帝重,君为我则我重。”
        很简单,于谨现在就是砝码,他倒向帝室,帝室的力量就会增强,倒向宇文泰,则宇文泰的势力就会增强。这在帝相之争中,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于谨昔年曾经是宇文泰的长史,是宇文泰的麾下,现在严格来说,也还是宇文泰麾下,毕竟宇文泰才是都督中外诸军事。
        但现在来说,毕竟情况复杂。
        宇文泰见于谨,当然也还有别的公务,于谨平一梁国、诛一帝王,并且,于谨将宇文泰认为极重要的三人、陈顼、陈昌、李娥姿三人全都擒回,宇文泰自己还纳了李娥姿。
        此是人臣大功,自然须赏。但这赏赐还没有进行。
        现在,京城诸事纷纭,宇文泰也准备到京城走一趟了,趁着宇文导如今还坐镇京城,处理交接事宜,毕竟,帝相之争的关键时刻。
        宣布新的京城镇守长官、赏赐并与于谨会面,这些都是宇文泰必须要做的,这些,自然都要入京。
        现在这个情况下入京,宇文泰麾下长史府撩们都很担心,他们都怕会发生当年尔朱荣由太原入京的故事,担心帝相喋血再现。
        这趟入京,还有一个重要的宴会,在独孤府邸设宴,独孤信已经来函,由他做东,邀请元宝炬圣驾亲临。
        显然,独孤信还有招。
        各种波诡云谲,山雨欲来,一触即发之势。
        宇文泰不得不入京。
        入京第一天,他就拜访了于谨,他的日程安排的很满。这次入京,他大概要待七天左右。第一天的任务就是会见于谨、杨忠等在江陵前线立功的领导层。
        地点就是于谨的府邸,与会的有于谨、于翼、杨忠等人;
        宇文泰和夫人长孙无垢亲自出席,盛大的宴会当然是安排在晚上,但是他和长孙无垢上午九时左右就进了于府,然后,整个一上午的时间是是密谈。
        密谈的内容自然是双方互相摊牌。
        于谨自然也知道宇文泰的来意,朝廷间的波诡云谲他这个老狐狸当然有数,他也知道,今天宇文泰不要一个答案不太可能罢休。
        毕竟,对宇文泰来说,独孤信发出的信号,已经让他不得不慎重。
        关键时刻,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这一次,他们的宴会之前,宇文泰早早就过来,然后是闭门会谈。
        于谨对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分析,从天意人心上来说,他感觉魏朝的气数应该是尽了,毕竟,北齐,曾经的北魏腹心地带,那些百姓如今在高洋统治下,已经习惯了魏朝的灭亡。
        这是天意的一部分。
        第二,这几十年来,北魏一直是呈抛物线状下坠的,于谨熟读历史,知道历代王朝一旦面临这种抛物线下坠,基本到最后很难挽回。
        中国历代王朝的命运都是一个底部开口的抛物线走向,秦汉以来一直如此,从来没有例外,各王朝的走向都不是波浪线,都是抛物线。
        北魏也不会例外。
        所以,于谨从心里认为,魏国从历史规律上来看,是要嗝屁了,高洋的北齐就是明证,东魏灭亡,民间连个小小的反对之声都没有。
        这一点,和长安现在的情况也很像。
        于谨是直接灭萧绎和立萧察的那个人,萧察到了长安,也是主要拜见宇文泰,从种种迹象来看,人心其实已经不在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