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 > 第150页

第150页



        他毕竟是勋贵出身,绝对不可能被文官集团接纳,过去了混得最好也就今天林如海的待遇,脑子进水了才会继续科考。

        这是因为举人只是“有资格授官”,实际上大顺朝如今立国百年,历届科考不知道已经录取了多少进士,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官职轮到举人。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举人都是留在原籍,若是能考上进士另说,考不上的就是所谓的“地方士绅”,他们也是整个封建时代地方上真正的权力上层。

        进士则是必须授官的,但入京如果没能得到合适的官职,一家人穷的喝粥并不稀奇,更夸张的也不是没出现过。

        翰林院一堆一辈子没出头的穷翰林,六部没有实权的各类空桶子官员不要太多,但留在地方的举人可没有穷人,他们是可以参与地方利益分肥的。

        所以,明清科举素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前者只需要确保自家利益即可,后者却需要顾忌名声,不能吃相太难看,所以普遍不如前者富裕。

        “好,贤侄有心了!”牛继勋明显松了口气,他如今也与卫旭打了有日子交道,也越来越发现,勋贵集团离不开这位少年英才。

        如今,由他经手的薛家盐场彻底打好了基础,没什么意外的话下月就能开始向各家上缴利润,这是最基本的,因为薛家可不只有盐场。

        有了整个勋贵集团背书,如今的薛家大房彻底翻身,原本属于薛家的“雪字号”商业网络彻底放开,每天都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更何况还有薛家二房的海贸生意,薛途也是走惯了商业线路的老狐狸,如今依托原有商业网络,以“勋贵白手套”的身份在各地行走,长袖善舞之下彻底打开了市场。

        如今,薛家每月上缴的“分红”都在五万两左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年终结算分配后,不少国公府能分到的银子,都不比他们本家收入低多少!

        比如早已是空架子的宁国府,如今一年的收入也就不到五万两,再加上贾珍又是出了名的败家,宁国府如今早已是寅吃卯粮,亏空无数。

        再比如现在的荣国府,如今府里唯一的实权官职在贾琏身上,虽说他放弃了整个京城所有的收入,但通州知府能够得到的利益,可不是空架子国公府能比拟的。

        再加上勋贵给贾府的分红如今直入通州,这样一来京城荣国府的实际收入,就剩下几个庄子、店铺,以及没啥实际意义的贾政、贾母俸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紧吧。

        而这些,都是卫旭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为勋贵集团带来的,一旦他决定继续科考加入文官阵营,对整个集团的资金链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哈哈,贤侄如此敞亮,老夫也不能枉做小人,你中了会元的事情,今天上午我就已经发往京城,想必今年年底,老夫就能喝上贤侄好酒了!”牛继勋大笑着说道。

        “如此,多谢牛伯父!”其实这才是卫旭今天来参加酒宴的根本原因!

        (

  5.27  乡试余波、皇家反应

      第五章

        527  乡试余波、皇家反应

        数日后,京城皇宫,大明宫御书房。

        “陛下,想不到这卫旭勋贵出身,竟有如此文才,能中个秀才也还罢了,如今竟然能在文风鼎盛的江南省高中解元,真是”礼部尚书江琦的语气充满无奈。

        “爱卿此言当真?可曾仔细查验过?这卫旭虽说有些能耐,可他毕竟从未延请名师就学,连书院、学堂都没去过一天,如何会有这等能耐?

        是不是那帮蛀虫做了手脚,逼的江南省学政不得不让步?这些事情他们又不是没干过。”永正帝不满的问道。

        “陛下见谅,成绩传过来之后的当天,微臣和几位大人就专门调取了卫旭的考卷抄本,只是这答题文章”王琦苦笑着将几页纸直接递给了永正帝。

        “竟然真有生而知之者?”哪怕永正帝并不需要参加科举,他也是从小受儒家教育长大的,不会连基本的分辨力都没有,“如此之才,三甲可期啊!”

        “这才是臣等头疼的地方。”礼部尚书沈言苦笑着接口,“若是他后年进京参加会试,依照惯例最少也是一个进士及第,否则江南学子必会群情激奋。

        以他如今的名望,即使是不入三甲,也可特许入翰林,只是这样一来,考虑到他如今表现出的能力,其他学子怕是在他面前连比的资格都没有。

        可要是放了外任,以他的能耐再加上勋贵一脉的支持,就是一直打压,十年内也足以让他回京任职,而且一个侍郎怕是跑不了,若是到了那时候”

        “哼!”永正帝直接打断了他,“可有其他安排?他如今年纪不过十七罢了,压上一届也是可以的,到时候那帮蛀虫怕是想帮他也没能耐了。”

        “微臣不敢!”礼部尚书江琦赶紧躬身请罪,“他如今虽说不容于士林,但不代表没有名望,若是江南省乡试会元都能会试落榜,全天下的读书人恐怕都会爆发的。”

        “派人接触过吗?他本就是读书人,难不成不想入士林、进阁臣、名垂青史吗?”永正帝不满的问道,“还是他的要求太苛刻?”

        “陛下,微臣多次安排人手到卫家,可是从没能进过大门;他虽然多次科考,但连同年、同乡的宴请都不接受,丝毫没有改换门庭的打算。”吏部尚书沈言叹了口气说道。

        “你们再议一议,想一个稳妥的办法,总之朕不想看到他得意。”实在想不出办法,永正帝决定甩锅。

        “微臣遵旨!”几个尚书赶紧答应,可惜他们也只能暂时苦着脸,因为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那是要遗臭万年的,想想前明那位唐伯虎“舞弊”案,当时的负责人可是至今臭名远扬!

        只不过,他们想的明显太复杂了,因为卫旭从没考虑过给他们这么大麻烦,仅仅是次日大朝会,勋贵方面就帮他们解决了。

        “启禀陛下,今有永正十一年江南省乡试解元卫旭,素有从军报国之志,中举之后不以诗书文章为重,主动投笔从戎,参军入伍!

        依照我朝惯例,举人身份自行入伍者,由五军都督府酬功授官,一般为实授从五品,卫旭为乡试解元,应提升一级,授正五品。

        今有江南省金陵卫下属江东门千户所千户一职出缺,依惯例为其请封!”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牛继宗严肃的向永正帝禀报,只是他的话却把整个朝堂都引爆了!

        按照大顺朝惯例,有功名的读书人参军入伍,一般都是直接提拔为军官的,这规矩是当时还在金陵定都的太宗皇帝制订的。

        只是如今大顺朝立国百年有余,整个国家早没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尚武精神,别说是更高的功名,最后一个参军的秀才,还是太上皇北伐时的事情。

        特别是永正帝继位之后,一直摆明车马打压勋贵、重用文官,文武双方早已势同水火,根本就没读书人会考虑什么“参军酬功”的问题。

        “江南省乡试解元——参军?”一个不知名小官忍不住骂了出来,“他是撞客了吗?以他的身份,后年会试之后一个进士跑不了,如此清贵出身,去当丘八?”

        “死穷酸,你说谁是丘八?来来来,下了朝别走,让大爷我教教你,丘八是怎么对付嘴贱的玩意儿!”他一说完,不远处的一名武官立刻开骂!

        不只是这两位,其余官员也是各有说法,很快整个大朝会就成了菜市场,戴权连打了三次净鞭才稳住了朝堂。

        “牛爱卿依例办理便是,退朝!”这种事情没法反对,更何况是五军都督府的业务,文官方面根本插不上手,还要再加上“祖宗之法”。

        这件事其实牛继宗根本没必要上报,一个五品小官的调整提升,五军都督府自己办完、吏部备案就好,比如之前偷偷调整报备的那一堆勋贵子弟千户、百户。

        今天他故意如此,纯粹就是为了恶心人,如今卫旭的名号早已响彻京城,文官方面想要弄死他的可不是一个两个,包括永正帝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