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三百八十章 寻找线索

第三百八十章 寻找线索



        四个系统同时出现异常,这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

        如果不考虑先后顺序,只看这些症状的系统组合……孙立恩的第一怀疑对象就是放射损伤。人体在遭受到辐射之后,出现骨髓受损导致外周血异常,并且免疫系统紊乱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这种损伤会不会和骨髓增生异常一样,导致粒细胞白细胞以及红细胞三系上升……那就不归孙立恩管了。

        作为诊断医生,孙立恩现在需要做的并不是马上准确判断出病人的症状究竟是由什么导致的。他需要的是根据状态栏的提示和病人的病情,找到一个大概的诊断方向。

        那么……有可能是辐射损伤么?孙立恩只犹豫了半秒钟,然后就否决了这个想法。开什么玩笑,两个病人之间隔了好几公里。要是他们两个都遇到了辐射损伤才变成这样,那这个放射源的辐射半径至少在两公里以上。能让间隔好几公里的两个同乡几乎同时发病,那宁远市内现在肯定有一个大约直径一公里的圈子内,所有市民都因为辐射倒毙在地上。

        更重要的是,这两名患者都没有辐射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人体之中,对于辐射最为敏感的器官是小肠和小肠内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对于辐射非常敏感,一旦遭遇超过10gy的辐射之后,小肠绒毛就会死亡并且从肠壁上脱落。

        而这一行为的结果就是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而且无法通过肠道吸收影响。如果不马上处理,并且给与支持治疗……这种情况下的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宁远有没有一个直径一公里的致死级别辐射圈,孙立恩并不确定。但他可以肯定,这两个病人都没有表现出什么胃肠道症状。因此,完全可以排除掉辐射损伤这一可能性。

        如果单从病人的发病速度来看,孙立恩觉着……这个确实像是中毒。毕竟起病骤急,而且还进行性加重,的确符合中毒的一般规律。

        二院那边肯定是做过中毒的常规处理的。这一点孙立恩非常有自信。虽然平时黑二院已经成了四院医生们的习惯,但人家再怎么水平三流,这种肯定不会有错的事情……总不至于再出什么问题。

        如果已经按照中毒进行了常规处理……孙立恩继续琢磨着,这会不会意味着……病人的中毒发生的时间要比二院处理的更早?早到了常规洗胃和促泄都没有作用的地步?

        有了问题,要找线索就容易多了。孙立恩快速翻看了一下之前的病例记录,果然,病人入院并且接受洗胃的时间是前天的晚上七点半,距离现在大约三十多个小时。

        最早的异常状态出现在49小时以前,也就是说,病人大概是中午就开始出现了异常症状。而二院对患者进行洗胃,是在病人发病后约六个小时。这个时间,已经足够患者通过消化道吸收摄入足够多的有毒物质,并且将这些有毒物质吸收到了身体里。

        这个逻辑没有问题,确实也说得过去。孙立恩皱着眉头停止了继续思考——如果确定是中毒,而且中毒事件已经长到了洗胃无效的地步,那么接下来的治疗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持疗法和导泄促泄。

        如果能够得知病人究竟是因为什么中毒,这倒是能够给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患者就是自己来的?他有没有同事或者舍友一起过来啊?”想到这里,孙立恩决定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信息,“他家属来了没有?”

        “患者是广西人,来这边是务工的。”苟杰森回答道,这位病人的资料他认真看了很久,现在都快背下来了。“家属现在应该已经到宁远了,估计过一会就能来……他的工友之前送他去的二院,但是现在没有跟过来。”

        “让他工友来一趟。”孙立恩皱了皱眉头,然后吩咐道,“有些问题得当面问一下……”他忽然想了想,然后继续问道,“有没有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

        “有。”苟杰森从自己手里的病例里抽出了一张纸片递了过来,“上面写了电话。”

        “我打个电话。”孙立恩一边示意苟杰森尽快和陈炳辉的工友取得联系,一边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这个家属的联系电话。

        “你好,我这里是宁远市第四中心医院,您是陈炳辉的家属是么?”电话通了,孙立恩连忙对着电话说道,“我打算看一下……”

        结果话还没说完,电话就被挂断了。

        孙立恩愣了一下,然后才重新打了电话过去,没想到,这次电话人家干脆就不接了。

        “我去,还有这种事儿?”孙立恩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干脆拿起了病房里的固定电话,然后又拨了一遍同样的号码。

        这次对面重新接起了电话,然后用孙立恩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说了些什么。

        “您会说普通话么?”孙立恩努力试图维持通话,“我这边是宁远第四中心医院,我是陈炳辉的主治医生……”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句“丢累老母,死骗子”的回答后,电话被再次挂断。

        哦……不是家属拒绝合作。虽然被挂了电话,但是孙立恩自己还是稍微松了口气,对面似乎只是以为自己是电信诈骗犯。

        他打电话,主要是因为想查看一下患者本人的手机中的微信或者支付宝交易记录。现在的交易大部分都是通过手机进行的,或许这里面能找到一些什么线索。

        患者发病是两天前的下午一点左右,也就是说,往前推算一下,他摄入“致病物质”的时间节点,差不多正好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

        患者在餐后发病,而且六个小时后二院洗胃无效——这要是还不往食物上去怀疑,那就算是孙立恩脑子有问题了。

        考虑到患者独自一人来到宁远务工,那么他自行购买食材的可能性会很大。而两广地区的居民……本身就可能有些宁远不常见的饮食习惯。

        孙立恩想要找的线索,也许就隐藏在这不常见的饮食习惯里。如果能找到当天中午之前的购买记录,或许就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来找到食材的来源。

  第三百八十一章活用资源

        这套操作,理论上可行。但要真的付诸实施,首先需要获得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的同意才行。

        然而,现在病人不可能进行授权,而病人家属嘛……反正电话那头的人一心认为孙立恩可能是个电信诈骗犯。

        不过,这种事情显然难不倒有“丰富经验”的孙立恩。他直接反手一个电话叫来了正在办公室里抚慰自己笑到酸疼腹肌的布鲁恩博士,然后问道,“我记得你来国内之前,先去学过粤语对吧?”

        “你要是打算嘲笑我当时不知道中文主要分为普通话和粤语,那我就准备抽你了。”布鲁恩博士瞪着眼睛,用带着东北腔的普通话闷声道,“我哪儿知道那帮搞语言培训的瘪犊子还能搞这一套啊?”

        “也不能完全就说人家是瘪犊子——毕竟国外用粤语的华人还是挺多的。”这下轮到孙立恩强忍笑意了,“之前的培训你学的咋样?现在还能用么?”

        “能啊。”布鲁恩点了点头,“我前段时间才和黄文慧主任还有她老公一起吃过饭,吃饭的时候反正全程都在用粤语,他俩也没觉得有啥问题。”

        看不出来,布鲁恩居然还是个隐藏的语言天才。孙立恩这下就放心多了,他从患者身旁的个人物品包里找出了患者本人的手机——还好,手机目前还有个20多的电量,看来打个电话应该不成问题,“你用这个手机,和患者家属联系一下。大概告诉家属这边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告诉家属——为了获取和诊断有关的信息,我们需要查阅患者的支付记录,以判断他有没有购买过什么有毒食物。”

        “就这样?行,没问题。”布鲁恩博士信心满满的接下了任务,然后开始拨打电话。很快,他就用一口至少在孙立恩听起来非常顺溜的粤语开始和对方交流了起来。

        过了大概一两分钟后,布鲁恩博士挂掉了电话,然后把手机交给了孙立恩,“行了,你看吧。家属同意了。”

        事情的进展比孙立恩设想过的最顺利的情况更加顺利一些。这甚至让孙立恩有些猝不及防。不过,他很快就接过了手机开始翻找记录,意图在这些消费记录里找到可能有嫌疑的部分。

        很快,孙立恩就找到了一条付款记录——45元,付款给个人,而且时间正好是患者发病当天上午十点二十分左右。

        这一条之所以显得可疑,主要是因为后面还跟了一条付款给“海川烟酒店”的记录。价格只有75元,正好和一瓶牛栏山二锅头的价格一样。

        通过之前的付款记录,孙立恩能够看得出来,这位来宁远务工的患者平时生活比较节俭。他的付款记录并不频繁,而且几乎也没有超过50元的项目。唯一称得上是“高消费”的,其实就是大概每隔一两周进行一次的小酌。

        而在之前的几次“小酌”中,陈炳辉都会给一家固定的熟食店支付大约三十元。然后再去“海川烟酒店”花上75元。唯独这一次……在给买酒之前,他并没有先去那家熟食店,而是向一个个人付款了45元。

        这个付款记录绝对是有问题的。孙立恩对此非常肯定,但他却又无法判断出来,这个付款记录会不会只是巧合。

        “另一个病人的手机呢?”孙立恩对苟杰森说道,“去拿病人的手机过来——让布鲁恩博士给他们也打个电话看看。”

        ·

        ·

        ·

        两通电话打完了。而事实证明,那一笔45元的付款记录确实非常可疑——在陈炳辉付款大约一小时之后,另一位患者也向同一个账号支付了钱款。这一笔是375元。

        另一为患者也有一笔在烟酒店的付款记录——这次是38元,大概也是某种价格不贵的白酒。

        “这个付款账号肯定是有问题的。”孙立恩一边向着周围围观的医生们解释道,一边给警察老吴打了个电话出去。“吴叔,我这儿有个事情麻烦你……”

        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之后,孙立恩放下了手里的电话。老吴那边答应尽量协调联系,看看能不能找到收款的当事人,然后确定一下两个病人究竟买了点啥。但这个速度肯定快不起来,至少整个事情的推动速度并不能由孙立恩的意愿决定。

        “查一下两个病人的免疫指标,还有肝肾功能指标。”既然没有办法马上搞清楚人家究竟买了啥,那现在只能先根据状态栏的提示上些支持性治疗的措施。“尽快送ri……他现在这个状态是不是不好做检查啊?”

        张智甫教授点了点头,“影像科那边说,估计得给他上个麻醉。”

        “那就上吧。”没有影像资料,想要找出神经系统病变的位置是很困难的事情。孙立恩挠了挠头,然后对一旁的布鲁恩道,“又要麻烦你一下了……”

        “再打个电话先要麻醉同意是吧?”布鲁恩博士翻了个白眼,然后拿来了手机,“你下次再有这种要求,最好一口气说完。”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孙立恩连连作揖,“今天中午请你吃烧鸭饭赔罪总行了吧?”

        布鲁恩博士一边把电话凑到了耳朵边上,一边伸出了左手,和孙立恩握了握,然后点头道“成交。”

        用烧鸭饭作为报酬,布鲁恩博士以极高的工作热情获取到了患者家属的麻醉同意——这个过程是通过患者手机免提,以及三位医生用手机录音完成的。现在事从权急,流程上虽然有点瑕疵,但也确实是无奈之举。

        有了授权以后,要进行麻醉就非常方便了——虽然张智甫教授自己就是搞麻醉出身,但毕竟渐冻症影响到了他的精细动作能力,而且脱离临床太久,他也不想在病人身上验证一下自己的手艺是不是有所退步。

        然后四院的麻醉医生,就在行业内大佬的注视下,心惊胆战的完成了麻醉诱导。

        麻醉方案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患者并不是为了进行手术,所以不用镇痛。只需要丙泊酚注射,然后监控生命体征即可。

        在麻醉生效后,几乎所有人都同时注意到了一个变化——患者的震颤停止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兄弟

        所有人都向孙立恩投去了困惑的目光。

        患者震颤在麻醉后停止……这也是帕金森的典型症状。肌肉震颤源于大脑向肌肉传输的信号出现了错乱。一个来自大脑的“123”的信号在经过传输后,到达肌肉时就变成了“1,1,12,2,2223,3333”的乱码。

        这个数据传输的错误,有可能是因为大脑在转化命令——代码的时候出了错。也有可能是传输数据的主干网络有了物理性错误。总之,策划命令的大脑自认为没有出问题,而接受并且执行命令的肌肉组织也忠实履行了它的责任。结果……就出现了震颤的症状。

        肢体震颤,且在睡眠或麻醉状态下震颤消失。这说明源头肯定出自传输或者信号编码的区域上。

        而这种症状,恰好又是帕金森的典型症状。

        “要不是孙医生这么坚定的认为这是食物中毒,我可能都要琢磨一下会不会是帕金森了。”胡春波首先打破了沉默。说实话,他现在对自己之前的判断充满了困惑和不自信。原因倒也简单——除了疾病进展速度比常规更快以外,陈炳辉几乎所有的症状都和帕金森完美重合。要不是孙立恩斩钉截铁的认定这是一起食物中毒,胡春波可能会往“新型的、进展极为迅速的帕金森病或者类帕金森病”上去考虑一下。

        这倒不是因为胡春波水平不够。恰恰相反,能够被刘堂春盯上,并且从省脑科医院挖过来的医生,水平绝对是很高的。胡春波只不过是受到了一些“孙立恩脸黑后遗症”的影响。众所周知,孙医生经常可以碰到表现非常不典型的疾病,甚至可能碰到根本就没有人见过的疾病类型。那么……在碰到了这种“除了进展奇快”以外,几乎所有特征都和帕金森病一样的患者时,正确的思考逻辑应该是去考虑“这会不会是帕金森的某种新型变种”,而不是继续坚持“这肯定不是帕金森”才对。

        而另一边,孙立恩自己也有点拿不准主意。这个原因倒不是因为患者表现出了新的符合帕金森的症状,而是他发现自己的逻辑里好像……有点问题。

        按照患者C3,C4补体下降,IgE明显上升,同时有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含量下降的现状来看,陈炳辉很可能有某种过敏症状。而白细胞上升和中性粒细胞上升,则有可能是免疫系统在过敏状态下,错误启动而产生的结果——或者干脆就是在有毒物质作用下,导致的骨髓异常增生所致。

        要想区分是不是骨髓异常增生倒是比较简单——只要做个骨穿活检,看看骨髓的情况就好。真正麻烦的,是判断“这是不是过敏症状”。

        一般按照常理来判断,能导陈炳辉出现“过敏”的食物,一定是第二次食用。第一次食用之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这种食物产生了错误的免疫记忆,随后再次食用,就会出现过敏反应。

        至于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嘛……孙立恩在内心深处翻了个白眼,要是明知自己会过敏,结果还要硬吃,那可能需要去看看精神科。

        而事实上,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患者多次少量且逐渐递增的接触过敏物,反而会让免疫系统逐渐耐受起来。最终完成脱敏治疗。不过,由于脱敏治疗本身耗时很长且过程比较痛苦,甚至有些情况下还可能会有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出现。因此,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而且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绝大部分情况下,医生们都会选择开出抗过敏药物,并且叮嘱患者远离过敏源。

        但问题的麻烦点就在这儿了——在没有取得过敏源,且患者意识不清的情况下,想要确定他现在的多系统异常来源是过敏……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这个推理结果并非完全都是负面影响,通过这一点,孙立恩突然有了一种大胆的推测。

        这应该是一种用来下酒的食品,而且就算在广西当地,也不是什么特别常见的食物。

        ·

        ·

        ·

        会诊就这么草草结束了。孙立恩和苟杰森一起回到了办公室里,开始整理起了二院那边的检查结果。

        二院和四院的检查结果当然没有进行数据共通——除了部分医嘱和治疗方案以外,宁远的医疗机构之间仍然没有完成数据共通的工作。遇到其他病人还好,医生们要么大概补一下数据,要么干脆重新做一遍检查就好。但是对这样的病人,孙立恩实在是不太像再去花费时间给他一项一项补充检查。

        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会很严重,就算是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损伤,也有很大可能无法逆转。

        越早正确诊断,就越容易减少患者神经系统上的损伤。所以,现在可没有时间浪费在这些地方上。

        孙立恩和苟杰森的工作分配比较明确——孙立恩提前审一遍检查指标,没有什么临床价值的就扔到一边去,有价值的就交给苟师弟完成录入。

        “孙师兄……”孙立恩这边正在面色凝重的看着检查结果,而苟杰森则用有些弱的声音问道,“咱们中午吃啥啊?”

        孙立恩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现在已经是下午一点五十分了。苟杰森除了早上和他一起吃了顿科室里提供的早餐以外,就一直没吃过东西。

        “哎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孙立恩这下可就过意不去了。他虽然没觉得饿,但拽着师弟加班,不请人吃饭就算了还不让人吃饭,这个就实在是有些过分。“这样吧,我叫个外卖让人送过来,你再辛苦一下,跟我把剩下的病例对完。”

        “我是没关系……”苟杰森赶紧找补道,“不过……师兄你是不是答应了布老师,要请他吃饭来着?”

        ·

        ·

        ·

        “两点二十五分了!”布鲁恩博士在休息室里铁青着脸,然后朝着孙立恩怒道,“你知道我等这顿饭等的有多辛苦么!”

        “布哥,布哥,我错了。”孙立恩拎着保温袋,然后真心实意的朝着布鲁恩道着歉。“我这今天干活的时候太认真了忘了时间,真不是故意的。”

        “道歉有用啊?道歉有用要微信红包干什么?”布鲁恩用着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骚话怼了孙立恩一句,不过他的眼神早就出卖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他的眼睛可是一直朝孙立恩手上的保温袋瞟。

        “对不住,实在是对不住。”孙立恩双手捧着保温袋,毕恭毕敬的往布鲁恩手里一塞,“这里面是两份米饭和一整只切片广式烤鸭——我特意找过了,这是全宁远评价最高的店!”

        “评价最高的?”布鲁恩的表情从不爽顿时变为了凝重,“是玉芳斋的烤鸭?”

        “对,就是那个一天只有五只的玉芳斋。”孙立恩点了点头,看起来布鲁恩似乎还算满意这个赔礼道歉的礼物,“那个……我没买错吧?”

        布鲁恩博士一把抓过了袋子,然后放在自己鼻子下面使劲闻了闻。随后脸上的凝重顿时化为和煦春风,他也没说买错了没有,只是拍着孙立恩的肩膀认真道,“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好兄弟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九香虫

        下午四点左右,患者家属终于抵达了四院。而孙立恩已经在这里等待多时了。

        由于担心语言不通,孙立恩还特意请刚刚认下的“好兄弟”布鲁恩博士过来当翻译。整个四院里,孙立恩一共就认识两个懂广东话的人。而他就算再怎么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至于让呼吸内科的大主任黄慧专程跑到综合诊断中心里,给自己当个翻译。所以就只能拜托布鲁恩博士了。

        而布鲁恩博士答应的倒是很痛快他也挺好奇这个病例后面究竟会怎么发展,尤其是这个病人究竟吃了些什么东西。

        如果很好吃的话,试一试也未尝不可嘛。

        孙立恩在办公室里见到了陈炳辉的家属,以及另一位名叫林国豪的病人的家属。

        “我是陈炳辉的哥哥。”那位挂了孙立恩两次电话的家属朝着孙立恩握了握手,他指着自己身边的人道,“这是林国豪的儿子,是我的同事。”

        虽然林国豪和陈炳辉之间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两人的亲属之间居然还存在一些联系。这倒是孙立恩从来没想过的。

        “您好。”孙立恩和两人都握了握手,然后示意他们坐下,“一开始通知你们过来的应该是二院的医生。不过他们觉得处理不了这个病例,所以就都转到了我们综合诊断中心。”

        “我听说了。”看起来,陈炳辉的哥哥像是比较有“领导力”的那个。在回答孙立恩的询问过程中,主要也是他回答问题,“我弟弟现在情况怎么样?”

        “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比较稳定。”孙立恩想了想,然后用比较温和的说法回答道,“患者现在有明显的肢体震颤,但是生命体征还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至少没有生命危险?”陈炳辉的哥哥看起来稍微轻松了一点,“那林国豪怎么样了?”

        “他的情况也和陈炳辉差不多。”孙立恩回答道,“意识不太清楚,肢体有震颤,但是生命体征是稳定的。”

        两名患者的情况出于意料的一致。就连检查结果都差的不算很多不过林国豪的情况更加复杂一点,他有非常明显的肝损伤γ谷氨酰转肽酶高达583UL,肌酸激酶533μL,而血钾只有30oL。

        林国豪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比陈炳辉更加严重的,他的γ谷氨酰转肽酶比参考值高了接近十倍,而肌酸激酶也超过了参考值的三倍。更要命的则是他的ALT和AST指标。ALT36uL的指标虽然还算正常,但AST指标却高达75。ASTALT比值大于一,这则提示林国豪可能有广泛的肝损伤,而且一般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预后都不会太好。

        但孙立恩之所以没有明确说林国豪情况危殆,也是因为ALT指标。在ALT指标异常,且ASTALT指标大于一的时候,这个提示是有临床意义的。但ALT指标正常,AST大幅上升的时候这个指标就没有那么准确。

        虽然患者有肝损伤,但是医生们目前也不确定,林国豪的肝损伤到底会严重到什么地步。他们甚至不知道林国豪这是肝损伤已经到达了顶峰,还是会有继续损伤的情况出现,更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林国豪和陈炳辉有同样的症状,但林国豪却会有肝损伤出现。

        总而言之,现在的谜团还很大。而孙立恩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尽快获得两位家属的完全配合。

        “根据之前的信息调查,我们大概知道这两位病人都向同一个人购买了某种用于下酒的食物。”孙立恩大概通报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并且向两位家属提出了疑问,“病人之前在老家,又没有吃过什么比较少见的下酒菜?唔而且只吃过一次的。”

        陈炳辉的哥哥和林国豪的儿子困惑的对视了一眼,然后开始用当地方言互相沟通了起来。这次,就连布鲁恩博士都听不懂两人在说些什么了。

        过了好一会,俩人才有些摸不准的说道,“他们平时在家里吃的下酒菜没有什么太特别的,要是说只吃过一次会不会是九香虫?”

        九香虫?孙立恩听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听过的名词,并且顿时来了精神这的确符合他一开始的假设,罕见,难以获得且不同寻常。

        食用昆虫,在中国是一项不算罕见的饮食习惯。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有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

        昆虫是非常容易获取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还是优质蛋白同等重量的昆虫所含有的蛋白质远高于同样质量的肉类,并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要低得多。

        但宁远并不是传统的“食用昆虫”的地区。宋安省同样没有这样的饮食习惯。

        “九香虫是什么?”孙立恩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追问道,“是什么样的昆虫?有图片么?”

        “就是这个。”陈炳辉的哥哥在手机里翻找了一段时间之后,向孙立恩展示了一张图片里面是一个白瓷碟,上面放着几十只大约有拇指大小的黑色甲壳类昆虫。

        孙立恩皱着眉头辨认了一阵之后问道,“就是臭屁虫?”

        孙立恩自己并不是什么研究昆虫的专家学者,但臭屁虫他还是见识过的。以前小的时候,孙立恩和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在草丛或者小树林里抓小虫子,也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而这种黑色的甲壳类昆虫,长相奇似孙立恩小时候抓过的臭屁虫这是一种身上有非常绚丽的金属色泽的小虫子。身形大概两公分左右,背部有紫色和绿色的花斑。如果被人捉住,臭屁虫就会从屁股往外喷出一股带有奇臭的液体。

        而这种特质也就成了小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反正小朋友自己不嫌臭,互相往同伴身上扔臭屁虫反而是一种独特的玩法。

        “对,这个也叫臭屁虫。”陈炳辉的哥哥点了点头,“这个也是一种中药材,在我们老家,偶尔会有人把这种虫子用油炒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