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长兄待我恩深意重,此生难报,唯有来生结草衔环。今生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勿寻勿念,愿君安好,余生平安,顺遂喜乐。妹云黛敬上。”

        捏着信纸的手指攥得很紧很紧,那宣纸不堪气力,破裂一块。

        心若刀绞,莫过于此。

        端王妃见他那骤然沉冷的脸色,眉心一跳,心里直念着阿弥陀佛真是对小冤家,面上却是不显,故作冷漠道,“她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这样对你和她都好,与其纠缠不休,倒不如相忘于江湖。待日后你们俩各自成家了,没准还能见面,重续兄妹情分。”

        “兄妹情分?”

        谢伯缙冷嗤一声,尾音是说不出的凉薄,“谁要与她做兄妹。”

        端王妃见他俊脸发青,神色阴鸷,知道是动了气,叹道,“阿缙,你莫要发犟!”

        谢伯缙抬眼,眸中黑沉沉的神色难辨,喉咙处有甜腥气弥漫,他鼻音很重,“姑母,您真的不打算告诉我她在何处么?”

        端王妃神色凝重,心底有一瞬犹豫,最后还是狠下了心肠,偏过头道,“她昨日就离开了,一日一夜过去了,我也不知道她去哪了。”

        “既然姑母不成全,那我自己去寻。只要她活着,总能寻到蛛丝马迹的。”

        他动作僵硬的从地上站起身来,许是跪得久了,猛地站起身来,那高大的身形还晃了一晃,宛若玉山将崩。

        端王妃一见,下意识伸手去扶他,“阿缙。”

        谢伯缙往后退了一步,单手重重地捂着胸口,“还是要多谢姑母,替她给了我这封信。”

        语气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情绪,更听不出半分怨怼,然而越是如此,越叫端王妃揪心,“阿缙,你这是何苦呢?”

        谢伯缙扯了扯嘴角,“侄子先告辞,改日……咳!”

        他忽而偏过头,弯腰呕出一口血来。

        端王妃一见那鲜红的血迹,登时大惊失色,“阿缙,来人啊,来人——”

        拇指揩了下嘴角血迹,谢伯缙面无表情,“姑母莫惊慌,并无大碍……侄子先行告辞。”

        说罢,他转身往外去。

        端王妃哪肯就这样让他走,都吐血了,叫什么无碍?非得人倒在地上一动不能动了么?

        她上前拦着,外头那些奴仆听到端王妃的大叫也着急忙慌跑了进来,“王妃?”

        “来人,给我拦着他!再去找大夫来,快去快去!”

        可在沙场刀锋剑雨过来的男人,哪里是这些丫鬟小厮拦得住的,光是那冷戾的杀意,就叫府上的奴仆踌躇不敢上前。

        最后还是端王妃把心一横,拦到他面前,面容肃穆,“阿缙,你连姑母的话都不听了么?”

        谢伯缙浓密的黑睫垂下,艰涩地扯了下薄唇,“若不是姑母,换做旁人,我早已亮了刀剑……”

        端王妃心下一沉,“若你还认我这个姑母,就听我一言,别去追,别再执迷不悟。”

        “恕难从命。”

        就在他打算绕过柱子出门时,小郡王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当见到母亲院里混乱的场面时,愣了一愣,“这,这是怎么了?”

        端王妃立即扬声喊道,“子实,拦住你表兄!莫让他跑了!”

        小郡王,“……?”

        不是,这是个什么情况?

        他晃了下脑袋,喊道,“母亲,子恒表兄,你们还是先去前厅吧,三皇子带圣旨来了,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乌孙使者,说是要找云表妹接旨呢!”

        作者有话要说:  奶思,可算写到了!

        -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波板糖  4个;珰歌  1个;【感恩!】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可可可呀!  60瓶;是做水果蛋糕的好日子  10瓶;谙可、乐多多  3瓶;19  2瓶;图同构和关联矩阵、猫头鹰hhh、波板糖  1瓶;【么么哒,爱你们】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6、【76】

        【第七十六章】/晋江文学城独发

        时值三月,  春光融融,一路桃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景致。

        前往河洛的官道上,一辆寻常的平头马车辚辚向前,  马车后堆放着两个箱笼和几个麻布包袱,  车前是个黑脸车夫,  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捏着马鞭。在他旁边坐着个圆脸蒜鼻的三十岁妇人,  手中抓着一把炒得焦脆的盐瓜子,上下嘴皮子翻飞,  时不时与车夫聊上两句。

        隔着一层薄薄的靛蓝色车帘,身着浅青色细棉布裙衫的云黛斜靠在窗边,  单手支着嫩白玉腮,  静静地望向窗外不断往后退的山景。

        长安往洛阳一路山多水少,远处如黛青山连绵,近处杂花生树,  天高鸟阔地看了一路,  人的心境也被打开了。

        这已是她离开长安的第三日。

        最开始换上丫鬟裙衫钻进这辆马车时,她的心简直快要跳出胸口,生怕计划有错漏之处,  被谢伯缙发现。

        等马车驶出了长安城,她依旧无法安心。夜里在县城客栈投宿时,  她一闭上眼睛,  就忍不住想起在陇西的人和事,  想起三位哥哥,其中想得最多的,莫过于大哥哥。

        他若是知道她不告而别,会是个什么反应?一定怒不可遏,  怨她无情无义吧?

        这般又担心又惊惧的过了一夜,翌日天光刚亮,她就起身洗漱,催着马夫继续赶路。

        头两天的紧张过后,身心俱疲,第三日便是再想紧张,也没那个气力了,心态反倒放得平和。

        云黛想着这都过了三天风平浪静的日子,看来端王妃那边应该兜住了——

        长安乃天下最繁华之地,人口流动密集,又有四通八达的水路陆路,大哥哥就算想寻人,在这天南地北,车来船往的情况下寻人,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只希望他寻些时日就能放下,朝前看,好好地过日子。

        而她也计划好了,先去洛阳别庄歇息两日,转而寻船下江南去临安。

        她手头差不多有五百两,到时候在临安买一处小院子,这些钱够她衣食无忧过一辈子。她会写字作画,也能刺绣打络子,闲来也能变卖些银钱……

        至于再往后的打算她也没细想,不论怎样,先顺利到了临安,再走一步看一步罢。

        “姑娘,可要用些茶水?”

        清脆的嗓音将云黛的思绪拉回现实,她侧过脸,看向坐在对面的小丫鬟纱君,柔和笑了笑,“好。”

        纱君“欸”了一声,拿出灌满热茶水的水囊,往杯中倒了一大杯,双手捧给云黛,“姑娘请用。”

        云黛接过,温声道,“你若渴了,也自倒一杯喝吧。”

        “多谢姑娘。”纱君甜甜地应了,也不忸怩,拿了另一个装着清水的水囊喝了起来。

        纱君才十三岁,是王府上月才采买进来的小丫鬟,爹妈为了给儿子凑钱娶媳妇,将女儿卖进了府里为奴。纱君是个有主意的伶俐丫头,见王妃身边的亲信婆子要寻个小丫头去洛阳,其他小丫鬟还在犹豫不决时,她二话不说,自告奋勇。

        婆子称奇,问她,“我都没说去洛阳当什么差,你就争着要去?就不怕一辈子待在外头了?”

        纱君答道,“我就是想离了长安,离了我那双狠心的老子娘,若继续留在长安,日后指不定还要被他们榨干银钱,倒不如尽早离了长安,叫他们从此再也寻不到才好。”

        这番话倒打动了那挑人的婆子,便点了她到云黛身边。

        云黛得知纱君的经历,心底对这小丫头也颇为欣赏,便与她道,“你若真心待在我身边,日后我绝不会亏了你。到了临安,咱们一块儿过日子,待过个两三年你到了岁数,我就将身契还给你,放你去嫁人。”

        纱君感激涕零,她是个活泼热切的性子,短短三日的相处,便与云黛相处得十分熟稔自在。

        且说一行人在路上奔波,日头一偏西,外头的妇人就朝里禀道,“云姑娘,这天瞧着要下雨,再往前走二十里路有一处清水镇,今夜咱们就歇在那,您看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