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12页

第12页


  刚刚和中检公司签署的实验室承包合同,一共是3310万,预付款是1100万。
  这些合同,杂七杂八加起来,就撒出去1.044884亿。
  目前公司账户余额上,还剩下1.1747亿。
  然后每月的工资、办公室租金就要上百万的支出,接下来实验室一完成,购买实验耗材、招聘研究员和技术员之类。
  公司目前还没有具体盈利项目,如果不向银行贷款,这些资金,满打满算可以支撑个五六年。
  不过林百杰的内心,却没有底。
  因为黄修远给他的感觉,就不是一个会省钱的人,估计接下来的情况,就是花钱如流水的节奏。
  刚刚入职的林百杰,也不好直接劝说,只能等过一段时间,再找机会私底下聊聊。
  因为他不想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也不想自己这么快失业。
  2月20日。
  中检公司的施工队,带着工程设备,来到了服装厂一栋,开始准备施工建设。
  另一边。
  林百杰终于改好了公司的名称,公司名称正式确定为“燧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燧人”、“燧人科技”或者“燧人公司”。
  之前的厂长办公室,现在正式改名为董事长办公室。
  林百杰向他汇报近期的工作:“……黄总,公司的公章已经刻好了,现在正在备案,估计过几天就可以使用了。”
  “搭设一条光纤宽带,已经和电信公司签订了合同。”
  “公司官网服务器,已经承包给浪潮公司。”
  看了看金额没有大出入,黄修远签下名字,随即吩咐道:
  “百杰,这几天你调查一下周边的工厂,如果价格合适,就盘下来一个,要面积不小于30亩的,最好有50~60亩。”
  林百杰提醒道:“黄总,这样公司的资金,会不会太紧张了?”
  “放心,我还有几个亿在国外,随时可以投入公司。”
  听到这个回答,林百杰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尽管不知道真假,但是至少不会太担忧。
  “对了,你去考察工厂的时候,让伟常带人跟着过去,免得那些地头蛇耍花样。”
  “没问题。”
  其实收购新工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服装厂这边作为实验室和办公楼,那接下来的营业工厂,肯定不能在服装厂。
  刚好今年的经济,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特别是做外贸生意的工厂,整体订单锐减了70%左右。
  这是一个好机会,燧人公司可以趁机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工厂。
  之前黄思孝联系了三个工厂,除了被收购的韩海服装厂,还有一个玩具厂,一个饰品厂,同样是受外贸恶化的影响。
第十五章  工业灵魂
  在忙碌中,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林百杰和黄伟常等人看着,公司和工厂的杂事,也不需要亲力亲为了。
  解放出来的黄修远,这几天并没有闲着,他和陆学东俩人,讨论着技术上的事情。
  尽管他需要的实验室,还没有完成,却不代表不能做事情。
  软件实验室方面,浪潮公司的工程师,已经从鹏城赶过来,开始搭建一个服务器群。
  现在陆学东和他,忙碌着搭建公司官网,开发一些实用小程序,用于内部的电脑上。
  为了增加一些人手,他又吩咐林百杰,可以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一些计算机编程、材料学、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之类的毕业生,作为公司的实习员工。
  忙碌着编写软件的黄修远,参考了不少国外工业设计软件。
  比如Autodesk  Moldflow  Adviser,作为Autodesk(欧特克公司)数字化样机解决方案,其能够在加工制造前,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评估,以及优化处理,减少潜在的设计失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同样是由欧特克有限公司出品的,AutoCAD软件是一款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用于绘制,二维制图,和基本三维设计,通过它无需懂得编程,即可自动制图。
  因此它在全球广泛使用,可以用于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工业制图,工程制图,电子工业服装加工等多方面领域。
  PTC公司旗下的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一款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软件。
  Pro/Englneer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参数化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华国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加上SolidWorks(索达公司的子公司开发)、Unigraphics  NX(西门子公司)、Cimatron(思美创公司)、Mastercam(米国数控软件公司)、CATIA(索达公司)、Delcam(达康公司)、Edgecam(路径公司)等,这一系列的工业设计软件。
  以这些软件作为参考,加上后世自己参与工业软件的一些经验,重新编写了一个新的工业软件平台。
  这个新工业软件平台,相当一个工业软件库,他一个人编写起来,也相当吃力。
  目前只能“借用”一下外国软件,以外国工业软件作为母版,进行二次开发,添加了不少未来的工业软件程序,以及一些改进优化。
  甚至不少优化方案,都是这些外国公司,未来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不想被卡脖子的黄修远,直接采用拿来主义。
  反正对方现在没有开发出来,他先拿出来,到时候抢先注册了专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制衡外国人的效果。
  只是目前的工业软件平台,还任重道远,自己用倒是没有问题,想拿出去推广,外国人的专利壁垒,可不是开玩笑的,分分钟法院传票糊脸。
  至于无视专利的想法,除非有掀桌子的实力,不然还是小心为妙。
  拼凑出来的工业软件平台,目前一共有八个子软件。
  其中两个子软件,由于他比较熟悉,未来参与过设计,目前的本土化水平,分别达到了27%、22%。
  其他子软件的本土化程度,就显得非常薄弱,最多只有1%~3%之间,只是将英文版,进行了初步汉化。
  对此黄修远并没有失望,等招聘到足够的程序员和工程师,软件的全面本土化,是他制定的必然战略。
  幸好软件方面的专利不难绕开,不像硬件的专利,不少硬件都一大堆专利,很多还是无法绕开的根本性专利。
  虽然工业软件,有别于一般的民用商业软件,但黄修远还是有信心,可以和外国公司分庭抗礼。
  一般只要自主产权的专利,占据软件整体的专利,在30%左右,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专利的互相豁免。
  即同一类型的公司之间,由于互相使用了对方的专利,双方在专利上达成相对平衡,只能豁免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
  类似于华为和高通之间,一方面可以遏制对方的专利壁垒,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专利使用成本。
  黄修远就是打算通过这种方式,大量抢注专利,形成一道专利护城河,说不定可以反过来,收对方的专利费。
  这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其实软件类的技术,只要下定决心,在有人有钱的前提下,搞本土化代替,没有什么不可能。
  参考一下,商业软件的情况,就基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行业的“借鉴”蔚然成风。
  就是因为软件的专利,很难做到不被模仿,也很难因为对方的模仿,而告对方侵犯专利。
  举个栗子,假设甲公司开发了一个软件,通过AB+BB的编程方式,实现功能APP;另一边,乙公司看到这个软件不错,于是让程序员通过B+B+A+B的方式,实现了差不多的功能APP。
  那乙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违反了专利法?
  答案是:没有。
  因为功能是不能申请专利的,能申请专利的部分,是实现功能的方式,即技术创新。
  而软件编程,又不像化学材料,要绕开专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