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159页

第159页


  突然一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了一眼矮胖子,平静说道:“年轻人不要不懂装懂,这车背后的技术,可不仅仅是性价比那么简单。”
  小辫子正想开口找茬,突然矮胖子眼疾手快,拉住了想爆发的小辫子,小声在对方耳旁说了一句:
  “别乱来,我们得罪不起。”
  老人转过头来,看着一脸尴尬的矮胖子,和那一群狐朋狗友,摇了摇头:“就你这水平,还是回家去补习一下吧!怪不得,被人标了一个历史发明家。”
  矮胖子连扇子都不敢摇了,干笑着回道:“呵呵……您老说得对,我这就回家闭门思过。”
  说完,便拉着一众狐朋狗友离开了。
  这北平城卧虎藏龙,矮胖子在这里确实不算什么。
  东风的展区内,负责技术的陈怀直,拿着话筒给游客们介绍着他们的混合动力汽车。
  和之前的云检博览会不一样,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东风集团在老款的车型基础上,改造了五款混合动力汽车。
  这五款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大货车、小货车、面包车、越野车和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各一款。
  这些车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宽大平直的车顶,上面加装了黑色的太阳能电池板。
  如果是小轿车,要在车顶加装太阳能电池板,由于目前小轿车喜欢采用弧形,必须定制太阳能电池板,才可以不破坏小轿车的外观。
  就算是这五款概念车,目前还处于半成品阶段,因为东风测试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强度,发现由于硅纳米镀层的存在,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强度,比钢板还高一些。
  既然如此,汽车设计师们也不是傻瓜,他们的想法就是直接抛弃车顶,将太阳能电池板作为车顶使用,这样可以减少车辆整体重量,又可以让太阳能电池板彻底融入车辆设计中。
  几个对于越野车感兴趣的年轻人,其中一个戴着防毒头盔的年轻人,向陈怀直问道:“陈总,这车可以试驾吗?”
  “当然可以。”
  吩咐东风的人员,坐副驾驶上,指引几个年轻人试驾驶。
  戴着头盔的年轻人,坐驾驶位上,双手摸了摸方向盘和其他一些按键之类,就和普通的越野车没两样。
  “小哥,不用太奇怪,我们的车就增加了一个动力模式,在这边。”工作人员指着车载电脑面板上侧一排按键:
  “这个是自动模式,这个是燃油模式,这个电动模式,这个是电量显示……”
  姜华按了电动模式的按键,开始启动汽车,车辆通过专用通道,进入了试车场中。
  电动模式下,汽车非常平静。
  坐后排的其他两个年轻人,突然开口说道:“华子,开一下空调。”
  “好的。”姜华随手按了制冷。
  过了几分钟,他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出风口的风一点都不冷,正想调高风扇速度,他就感觉到上半身微凉。
  姜华打了一个弯,好奇的问道:“你们的空调是设在车顶的?”
  “是新设计,配合太阳能电池板的热电空调,专门设计在车顶板里面。”工作人员解释道。
  “这个制冷速度不错,比我那辆丰田快多了。”后排的年轻人说道。
  工作人员继续解释道:“热电空调就是制冷速度快,而且没有异味和噪声。”
  开了十几分钟,车载电脑突然提醒道:电量已下降到30%,请及时进入燃油模式。
  姜华按下燃油模式,顿时汽车的发动机自动点火启动,在三分钟后,电动系统停止动力输出,并进行温差充电。
  “系统不错,切换非常流畅,没有那种突然和停顿。”
  “这是时光信息和我们公司合作的系统,这个的智能辅助,还是第一次应用。”工作人员充当解说员,如数家珍一般,介绍着这辆车的各种功能。
  眼尖的姜华看了一眼油量,对比他上车时的刻度,又结合自己开车的经验,发现开了三十多分钟,耗油量竟然只有普通车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个汽车厉害,在节能环保上,绝对大有可为。”
  “华子,你说这技术飞机上可以用吗?”
  姜华想了想:“应该可以,毕竟航空发动机,本质上还是内燃机,热效率存在极大的浪费,不过飞机不是汽车,要安装温差发电模块,估计需要重新设计。”
  “要不今年的毕业论文就写这个?”其中一个年轻人提议道。
  姜华一愣:“额……你不是打算写涡喷吗?”
  “我感觉温差发电大有可为,说不定可以取代传统的APU(辅助动力装置)。”年轻人言语中有些兴致勃勃。
  “同风,你最好思考清楚,毕竟你涡喷的论文准备得差不多了。”另一个年轻人劝说道。
  彭同风笑道:“大不了延迟毕业,我又不着急毕业工作。”
  “哈哈……”姜华无奈笑道:“你小子,是在打击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吗?”
  “华子,你就别谦虚了。”彭同风打趣起来。
  试了驾驶一个小时,姜华意犹未尽的将越野车开回去展区,发现会场的试车场上,其他游客也在试驾驶,很多都是东风的混合动力汽车。
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场大势
  在姜华等人试驾驶的时候。
  这一次展览会上,由于之前云检博览会的首发和预热,北平车展上,很多感兴趣的人和公司,都派人过来参与。
  如果说哪一个行业对混合动力汽车最上心,快递和公交车,绝对是不相伯仲的行业。
  顺丰的老板王伟,亲自来到了北平车展,对东风集团的混合动力大货车,进行全面的考察,甚至和货车司机,一起驾驶其中一辆大货车,在试车场上跑了一个多小时。
  他下车后,拿着一份自己笔记的数据,对比了东风集团公布的性能参数,发现并没有明显出入。
  负责后勤采购的副总林飞熊,同样在心里面算了一笔账,他小声的说道:“王总,我建议采购混合动力汽车,这对于我们太重要了。”
  王伟何尝不知道,华国国内的物流成本中,油费占总物流费用35~40%左右,利润在20~30%左右。
  如果再加上公司营运和税收,净利润只有10~15%左右,这还是要经营比较良好的物流企业,才可以做到的净利润。
  如果公司内部管理不当,加上业务不足,油料价格上涨,那利润会进一步被压缩,甚至出现亏本的情况。
  王伟的笔记本上,就记录了刚才试驾驶的一些数据,根据他的估计,如果采用混合动力汽车,那每公里的油料消耗量,可以下降60~90%,取一个中间值75%。
  这就意味着,物流运输中30~40%的油料费用,将下降为7.5~10%。
  凭空多出22~30%的利润空间,对于一个物流企业而言,这是非常巨大的提升。
  林飞熊继续说道:“我们必须采购混合动力大货车,不然其他物流公司一旦大规模采购,对于我们非常不利。”
  “我知道。”王伟捏着钢笔,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王总?”林飞熊有些不解。
  王伟看了一眼东风的大货车,小声的说道:“不能在东风一家采购,我们可不是燧人系。”
  这下子,林飞熊反应过来了,确实不能在东风一家采购,店大欺客的事情,如果在东风一家采购,非常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燧人系或许不需要在意,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众多,单单是车辆供应商,就有六家车企,而且东风也不敢得罪燧人系。
  但是顺丰可不一样,他们可没有办法制衡东风,因此必须增加供应商数量。
  王伟带着林飞熊等人,分别找到了华国重汽、江淮、长安在会场的负责人。
  三个车企的负责人,和王伟在会场的一处商务会议室内,展开采购大货车的谈判。
  显然王伟是故意的,拉三个车企一起谈判,就是为了让他们彼此压价,让顺丰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通达系的三通一达,也在密集接触国内的各大车企,准备采购混合动力的大货车。
  就算是专门做大件物流的德邦物流,也知道市场的趋势,他们都是公司,盈利才是第一目标。
  哪怕反应相对迟钝的邮政快递,也通过内部关系,准备和几个车企达成战略合作,逐步升级改造邮政的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