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187页

第187页


  宋世嘉又说了另一个计划:“我打算控制好力拓的盈利,尽量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另外加大工人招募数量。”
  “你的意思是?”罗拓顿时眼睛微眯,他似乎听出了言外之意。
  宋世嘉那表情看似人畜无害,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人数,有时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威慑。”
  对于本身就人口比较少的澳洲,矿业从业者的数量不在少数,要知道力拓、FMG可不仅仅只有铁矿,还有铝土矿、煤炭和氯化钾之类的业务。
  养殖业、种植业、矿业是澳洲三支柱之一,很多城市都是依靠矿业发展起来了。
  比如纽曼矿区的纽曼镇,如果没有铁矿,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
  按照燧人系制定的计划,故意扩大矿场的深入冶炼,加大工人的招募数量,压低企业的市盈率。
  然后形成大而不倒的局面,一旦力拓倒下,就直接让一大堆工人失业,估计要动力拓之前,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牙口,不然可能直接崩牙。
  听完了宋世嘉的计划,其他几个企业的负责人,也开始评估这个计划的背后意义。
  矿业联盟吞并力拓、淡水河谷、FMG的目的,盈利其实是第二位,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独霸市场。
  在某种程度上,就和外资企业控股国内的企业一样,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盈利。
  例如可口可乐收购天府可乐,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搞垮民族品牌,最后达成市场垄断的计划。
  而矿业联盟,只需要对方的低价富矿,至于力拓他们的盈利,宋世嘉等人自然不会养虎为患,压缩力拓他们的盈利,是必须也是必然的。
  最好就是刚好可以活着,又维持着庞大的员工数量,然后低价供应富矿。
  众人讨论着这个计划,罗拓似乎在考虑其中的操作问题。
  “世嘉,如果马地臣他们不配合怎么办?毕竟低利润下,他们的利益会受到损失。”
  “确实要考虑这个问题,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不会太配合的。”单忠华附和道。
  对此早有准备的宋世嘉,胸有成竹的解释道:“所以我们要培养他们成为买办,澳洲的工业产品大部分要从我们进口,我们可以通过操作,弥补他们的损失。”
  对于宋世嘉的这个解决方案,其他人眼前一亮。
  培养买办商人,确实可以和这个计划结合起来,给他们一点利益,然后通过他们,一点点渗透进去。
  有带路党的配合,要攻略澳洲的市场,也不是没有操作空间。
  众人合计了起来,一点点完善这个计划,矿业联盟已经不满足在国内了,而是要出海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进度
  9月27日。
  大连交易所在国际矿石市场上频频出手,邀请了不少地区的矿业公司,过来这边挂牌上市。
  而在渤海湾的另一边。
  德州半导体基地。
  黄修远刚看完大连交易所的相关汇报,电话嘉响起来了。
  “喂!学东,什么事?”
  电话对面,陆学东的声音略显激动:“修远,完成了,伏羲芯片设计完成了,我进行过超算的模拟计算,初稿已经可以流片了。”
  “好,尽快安排流片。”黄修远同样露出难得的情绪波动,历时一年半时间,燧人系投入了不下十几亿研发资金,终于完成伏羲CPU的设计初稿。
  “我和镜鉴,已经在准备流片了。”
  “辛苦了,注意身体,有情况电话联系。”
  “放心,我身体还好,你那边的情况如何?”陆学东随口一答,便开始转移话题。
  黄修远摇了摇头,陆学东等人的身体健康,他已经吩咐黄伟常盯着,如果有过劳的情况,就立刻强制他们去休息。
  他总结了一下:“各种配套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上,基本都可以大规模量产了。”
  燧人系领导下的新半导体体系,在各种配套芯片、专业芯片、电子元器件上,采用了低中高三重准备的研发思路。
  比如储存芯片上,紫光集团在主攻高端储存芯片,而长江存储方面,主攻中、低端储存芯片。
  现在紫光集团的储存芯片陷入难产,但是长江存储的低端储存芯片,在德州半导体这边的流片情况,却非常良好,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基本可以进行大规模量产了。
  正是这种低中高的三重搭配,确保了就是高端产品不成功,也有中低端产品替代。
  现在国产半导体产品的格局,并不是要一味地追求高端,而是要解决有无毒问题。
  哪怕性能比国外产品略差一些,只要可以用,其实是感觉不会太明显。
  尤其是很多普通产品,特别是电子消费品之类,高端和低端的零配件,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感觉是不会太明显的。
  挂了电话后,黄修远叫了萧英男过来。
  “董事长,这就是张总的汇报。”
  黄修远接过了,迅速浏览了一遍,上面有涉及手机、电脑的16种配套芯片,以及相关的几十种电子元器件。
  每一种芯片、电子元器件,都有详细的即时进度,通常每一种零配件,都有两三个生产商。
  那些低端零配件的进度,全部都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而中端零配件中,其中41%进入大规模量产,35%在调试和优化,24%在设计和研发。
  最后的高端零配件上,进入大规模量产的比例,是13%左右;调试和优化的比例,在33%左右;剩下的54%,都处于设计研发。
  迅速在零配件清单上,勾选了两套零配件,一套全部低端零配件,一套中低端配合。
  这些主要是手机上面。
  而电脑上面,伏羲的轻度复杂指令CPU,就是专门为电脑设计的。
  所谓的轻度复杂指令集CPU,就是当初黄修远制定伏羲构架时,确立的一种研发思路。
  微软系统下的复杂指令集,被黄修远舍弃了,而是选择了介于简单指令集、复杂指令集之间的思路。
  这就是轻度复杂指令集的诞生背景,这个指令集衍生的构架,就是伏羲—六十四卦。
  而伏羲—六十四卦,可以用伏羲—八卦构架的芯片,进行拼凑组合。
  其实就是多线程多核心模式。
  目前正在流片的伏羲芯片,就是基于伏羲—八卦构架设计的,同时伏羲芯片可以通过组合调配,变成用于电脑的芯片。
  根据一开始的设计方案,伏羲芯片的双核版,就是给电脑使用的芯片;而单核版,就是给手机使用的。
  这种设计方向,其实就是为了减少研发电脑芯片的时间,实现一芯多用的目的。
  其实这也是未来的方向,随着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电脑芯片和手机芯片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
  另外CPU和GPU之间的融合,也是一种大趋势。
  要不是时间太短,龙图腾肯定会涉及CPU和GPU一体化的芯片,这种芯片英特尔、ARM都有尝试过。
  现阶段的配套芯片中,仅次于CPU的GPU,还没有设计完成,这个项目并不是龙图腾一家负责的,而是由龙图腾、华为、紫光合作,共同研发GPU。
  黄修远翻了翻联合GPU的研发进度,发现只完成了85%左右,按照项目负责人的汇报,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初稿设计。
  这和他计划明年三月份,推出龙图腾的手机,以及电脑的计划,有一些冲突了。
  不过研发工作的事情,有时候确实不能强求,他拿起电话,给张维新打过去。
  “喂,维新。”
  “董事长,有什么吩咐?”
  “联合GPU的进度有些跟不上来,你去考察一下,加大扶持力度,从CPU项目组调一部分研究员过去。”
  “明白。”
  挂了电话。
  黄修远站起来,伸了伸懒腰。
  目前芯片研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采用22纳米的伏羲CPU,将是一举反超英特尔的32纳米酷睿i7,就算是台积电、三星所谓的28纳米,也不会伏羲CPU的对手。
  更何况,黄修远了解台积电和三星,这个两个公司的28纳米工艺,多少是存在水分的。
  从未来的目光来看,台积电、三星的加工工艺,虽然在12纳米后,反超了老大哥英特尔,但是他们的芯片工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