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253页

第253页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全球的气候,开始从间冰期,向冰期过渡,导致亚热带的纬度,逐步向低纬度迁移。
  朱莉将目光从窗外的景色移开,在笔记本上,查看着一些电子书,上面就有关于地质年代的研究报告。
  全球变暖这个问题,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其实学界的科学家们,也是各执一词。
  毕竟按照东亚上古时代的考古研究、地质研究,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河流域,可是亚热带气候,当时全球的气温肯定比现在高很多。
  那个时候,人类都没有灭绝,由此可见,全球变暖并不是绝对的坏处,甚至对于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更加高纬度的西伯利亚、东欧平原,都是一种利好。
  亚热带北移,意味着亚寒带也同样会北移,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有可能变成更加适合耕种的温带气候,毛子估计会笑醒过来。
  当然海平面上升,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凡事都有两面性。
  列车缓缓停靠在银川的西夏区。
  由于贺兰山的阻拦,腾格里沙漠的风沙,对银川倒是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拉着行李箱下了火车,朱莉和薇薇安人生地不熟,只能先找一家酒店落脚。
  在地图导航的指引下,俩人来到了位于西夏啤酒厂附近的时光商务酒店,之所以选择这个酒店,那是因为在一众酒店排行中,时光商务酒店的综合排名最好,同时具备接待外国人的能力。
  就在俩人拉着行李箱,来到时光酒店的时候。
  考察了陇县半导体产业园、庆阳数据中心的黄修远一行人,也来到了银川,时光酒店作为自家酒店,自然成为他的落脚点。
  时光酒店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就提前设计了专门的保密独立套房,这是每一个时光酒店都设有的,专门为特殊接待准备的。
  从酒店停车场出来,黄修远一行人和朱莉、薇薇安同时踏入酒店大厅,张雷和十几个安保人员,一看到两名外国面孔的女孩,立刻提高了警惕。
  没有察觉到异常的朱莉俩人,在酒店前台办理了入住。
  入住后,精力旺盛的朱莉,又拉着一脸无奈的薇薇安,搭乘旅游大巴去石嘴山的贺兰山森林公园,因为她从网上知道,贺兰山的煤层自燃治理区域,就在森林公园的旁边。
  黄修远这一边,同样要去石嘴山市那边。
  旅游大巴和护送车队,一前一后向石嘴山市而去。
  坐在中巴车内的黄修远,揉了揉太阳穴,闭目养神起来,萧英男在一旁整理着公司的内部文件。
  “对了,英男。”
  “董事长,什么事?”
  “有琼州分公司那边的汇报吗?”
  萧英男在平板电脑上翻找了片刻,抬起头来回道:“有两份汇报,一份是今年琼州水果的调研报告,一份是琼州海峡海底隧道的调研报告。”
  接过来浏览了一下,黄修远沉思了一会,才开口吩咐道:“让百杰去一趟,毕竟琼州海峡的隧道非常重要。”
  “明白。”萧英男点了点头。
  几个小时后。
  宁煤集团的汝箕沟煤矿中,黄修远见到了刘欣等人,在煤矿呆了几个月的刘欣,整个人都黑了不少。
  虽然满脸疲惫,但刘欣和高山等人,却神色亢奋。
  一片已经被挖开的煤层旁边,刘欣给他介绍道:“董事长,幸不辱命,煤层自燃治理技术已经完成了测试,这一片煤区的自燃煤层,全部被扑灭了。”
  看着布满墨绿色晶体的煤层,仿佛他们挖到了一个绿宝石矿一样,黄修远带着手套,拿起一块被墨绿晶体包裹的煤块,观看了一会。
  扔下矿石,黄修远拍了拍手:“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
  “……”刘欣一时哑口无言。
  这个问题确实让他思考起来,因为煤层自燃治理技术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去研究。
  那摆在刘欣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一个新的科研项目,最好还要跟煤炭有关系的。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
  不远处传来一阵英语的吵闹声,黄修远眉头一皱:“张雷,过去看看。”
  “好的。”
  带着两个安保跑过去的张雷,还没有到现场,就看到了两个白人女孩,在矿区拍照,被几个矿工发现了,不懂英语的矿工,和俩女孩吵闹了起来。
  一个懂英文的安保,翻译了几句,原来两个外国游客,希望可以实地看看煤层自燃治理的情况。
  张雷拿过了照相机后,将关于矿区的照片删除了,然后警告俩人:“两位,你们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可能会被当成间谍,作为游客应当在旅游区活动,而不是过来危险的矿区。”
  心有余悸的薇薇安,拉着想说什么的朱莉。
  双方僵持了片刻,景区附近的警队,派人将俩人带走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度与方案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黄修远这边,听到张雷的汇报,他也是摇了摇头,西方人很多时候,就喜欢走极端。
  两个刚刚毕业的女孩,不远万里过来华国,就为了探究东方世界的真面目,他只能说勇气可嘉。
  幸好他们不是去天竺,那地方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就算是白人过去,也非常危险,特别是女人去,那危险程度会直线上升。
  刘欣这边,思考了一会,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去哪个新项目,或者自己再申请一个新项目。
  黄修远拍了拍他肩膀:“不急,煤层自燃治理技术,还需要收尾,你一边做收尾工作,一边思考接下来的路。”
  “好的,董事长。”
  黄修远看完了煤层自燃治理的情况,做了一些安排,告别了刘欣一行人,返回银川的酒店休息。
  这一次过来银川这边,考察刘欣的煤层自燃治理项目,不过是顺路过来看看,他真正的目的,去贺兰山的西侧。
  贺兰山的西侧,就是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那边沙漠腹地里面,有一个燧人系和官方合作的机密项目。
  两天后。
  黄修远的车队,绕过贺兰山南部,前往风沙之中的城市——阿拉善左旗。
  与此同时。
  粤西的湛江徐闻县。
  刚刚从江城赶过来的林百杰、蒋海霖,和琼州分公司负责人、当地的官方容易,在徐闻县的海安镇会面。
  工程院的王梦恕院士,和之前在修文县搞超级公路的李奋院士,还有燧人系的十几个名研究员,都在海边的临时会议室内。
  研发超级公路复合材料的燧人系研究员张天望,看完了王院士的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方案,在笔记本电脑上,不时的计算着一些数据。
  不是专业人员的蒋海霖,虚心请教起来:“张博士、王院士、李院士,目前修建海底隧道,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吗?”
  白发苍苍的王梦恕院士,指着琼州海峡的勘探地图,表情慎重地解释道:
  “其实修建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清末的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提出过,我本人也一直从事这项工作,98和99年就递交了研究报告,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接下来,王院士解释了一些原因:“琼州海峡的地质条件复杂,同时有三条地震带穿过,如果建设海底隧道,必须考虑地震的影响。”
  “如果选择建设跨海大桥,不仅仅要考虑地震的影响,还有东南沿海频发的台风天气,以及水深问题,因此跨海大桥难度最大。”
  蒋海霖看了王院士的研究报告,地震带、台风频发、水深45~100米左右,这些影响因素,都是非常致命。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琼州海峡的海底地层,上层是超过300米厚度的泥沙层,300米以下的才是比较坚硬的粘土层。
  松散的泥沙层,不能作为地基使用,必须打深桩到粘土层。
  想一下,海水加上泥沙层的厚度近400米,加上琼州海峡复杂又激烈的海流,设计跨海大桥的设计师是嗨了,负责建造的工程师,估计要骂娘。
  因此跨海大桥直接出局,现在就剩下海底隧道的方案。
  林百杰也在翻看这些勘探资料和可行性研究,一直以来外界很多人,都以为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不修建,是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