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290页

第290页


  “哦买噶!”
  “快叫救护车!”
  周围的人惊慌失措,在大喊大叫中,又迅速远离大楼的旁边,生怕被殃及池鱼。
  在现场的地面上,被砸中的倒霉蛋,脖子已经九十度扭曲,基本没有抢救的必要了。
  而砸人的“东西”,脑袋碎裂开来,仿佛那手打牛肉丸的肉浆。
  十几分钟后,远处闪烁着警灯,几辆警车向事发地点开过来,其中一辆警车刚停下来。
  砰!
  又一个血肉之躯,从天而降砸在警车的前挡风玻璃上。
  负责带队的探长,低声骂道:“谢特!”
  金融投机赚钱快,血本无归也非常快,特别是开高杠杆的期货交易,可能几分钟时间,就来回震荡了十几二十个百分点,再强大的操盘手,都可能瞬间爆仓。
  特别是那些投入全副身家的投机者,一旦血本无归,那就真要跳楼了。
  这一次的原油期货交锋,就有不少人跟着高盛做多,被黄氏国际直接打爆仓了。
  而高盛总部。
  气氛也低沉得可怕。
  现在是北美地区的晚上,就算是想搞一些利好原油的消息,也只能等明天早上。
  但是高盛却等不到明天的太阳了,现在就算是做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单对赌,因为市面上的空单太多了。
  时间又过去半个小时。
  “总裁先生,非常抱歉,瑞银和德意志银行拒绝拆借。”
  劳埃德精神疲惫到极点,这一次他输了,而且输得非常彻底,按了按太阳穴:“罗杰斯,安排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准备出售资产抵债吧!”
  “总裁先生,让我再去其他银行……”罗杰斯心有不甘的说道。
  但是劳埃德却摇了摇头:“他们不会借钱给我们的,如果高盛倒下,他们可以低价收购我们资产。”
  当年他们也是这样对付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的,在次贷危机中趁火打劫,却没有想到,今天会风水轮流转。
  对于劳埃德的决定,众人也心知肚明,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他们必须将之前的银行借款还清,避免债务违约,被申请强制手段。
  在高盛损失惨重的同时。
  全球各地的原油生产商,都召开了内部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件事,毕竟年需求量2.7亿吨原油的市场,是他们很难割舍的。
  特别是阿美公司这边,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前脚刚赔了一大笔违约金,后脚又要面对全球原油价格暴跌和需求量锐减,别提多郁闷了。
  只是现在他们别无他选。
  阿美公司的董事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争吵,终于决定前往长安,和能源联盟谈判。
  谈判团队由董事长亚瑟、总裁阿敏、高级顾问道林三人带队,使用阿美公司的公务飞机,直飞咸阳国际机场。
  阿美公司反应迅速,而北方的毛子,动作却更加快。
  露西亚石油公司的远东分公司负责人安德列夫等人,已经搭乘飞机,可抵达咸阳国际机场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连锁反应
  长安能源交易所。
  虽然已经夜幕降临,但是一众能源联盟的老总,却没有离开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有很多事情,需要能源联盟全体成员一起决定。
  比如,火急火燎主动跑过来的露西亚石油公司,安德列夫一行人已经在傍晚五点半到了长安,只是能源联盟拒绝见面。
  又比如,之前给国内供应原油的阿美公司之类,也纷纷搭飞机过来,或者和联合石油公司的驻地负责人联系,希望重启合作。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掌握主动权的能源联盟,可不会给他们好脸色。
  在咸阳国际机场,有不少媒体的记者,故意在机场门口蹲守,匆匆赶过来的安德列夫一行人,就被记者拍到了。
  而今天的国内网络上,到处都是讨论长安能源交易所、能源联盟和全球原油市场的话题。
  有记者将安德列夫等人的照片和背景资料,发在了时光博客、新蓝博客上,顿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量。
  在时光博客的各大话题中,露西亚石油公司谈判团队的到来,让一众吃瓜群众兴奋不已。
  [作为一名亲历者,遥想当年,从安大线、安纳线到现在的泰纳线,谈判的艰难,今天总算是出了一口气。]——海棠依旧(博库认证—俄文翻译)
  [上个月自己炸管道,现在又眼巴巴跑过来,太搞笑了。]——猫鼠游戏
  [@猫鼠游戏,利益面前,能赚钱,就不寒碜?乛v乛?]——蜜罐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是个二百五。]——碳烤骆驼
  [刚刚改造了燃气车,支持一下能源自持。]——塞伯坦人
  [断了这帮白眼狼的采购才好。]——喵星人
  [@喵星人,完全不采购是不可能的,如果价格合适,供应又稳定,采购一部分,并没有什么问题。]——沙人不眨眼
  [听说高盛今天被打爆仓了,损失了好几百亿米元。]——华尔街之狼
  网络上热议不断,而全球的原油生产商,也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多空博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破每桶13米元,维持在每桶11~12米元附近。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出售原油,对于全球各大原油生产商而言,除了西亚北非可以勉强不亏本,其他地区的原油开采,绝对是亏得连裤衩都没有了。
  比如成本居高不下的北美页岩油,每桶成本30~45米元,而露西亚、小威尼斯的原油也要17~19米元每桶。
  在不想办法自救,只能通过大幅度真减产,抬高市场价格了。
  问题是如果真选择减产来提价,后果同样会非常严重,这意味着那些原油生产商要维持体面的生活,必须减产超过20~30%,才可以将原油价格,提升到每桶70~80米元。
  如果要恢复之前每桶140米元的高位,那必须减产50%,才有可能做到。
  如果他们真的减产这么多,对全球制造业而言,绝对是一个致命打击,特别是贫油的东北亚、东南亚(部分)、天竺和西洲联盟,简直是致命一击。
  而对于可以能源自持的华国、米国,反倒可以利用本身的低价原油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之前是全球原油价格高涨,各地区的制造业,基本处于同病相怜的状态。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地区,竟然实现了能源自持,那其他地区的制造业还用竞争吗?
  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在玩具代工、服装代工,开始表现出来了。
  之前这一部分产业,有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结果现在西方的企业,又不得不重返珠三角采购和定制不回来不行。
  别看现在国际原油期货暴跌,但是实际的原油价格,仍然维持在每桶120~130米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期货和实货价格不同步,另外就是不少公司购买的原油是长协合同,一签就是一年半载。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各大原油生产商真在减产,试图通过减产,维持高油价。
  各大原油生产商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转嫁损失,将原油产能过剩压下来的损失,通过减产提价,转嫁给全球制造业。
  金融市场上,原油跌得快成白菜价。
  实体市场上,原油却继续维持着高价格。
  对于原油不能自给自足的地区而言,这简直是制造业噩梦,哪怕是华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利好,都抵消不了他们的成本上涨。
  华国企业,凭借能源、原材料和产业链的优势,直接绞杀了落后地区的竞争力。
  而发达地区中,只有米国拥有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可以和华国企业硬碰硬,却又因为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同样竞争不过华国企业。
  如今这个局面,堪称无解。
  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短板,又难以形成合力,只能被各个击破。
  不过原油市场的崩盘,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却并没有停下来。
  长安,这边是晚上。
  能源联盟在讨论着如此调教这帮油霸。
  而北美刚好是早上。
  九点半米股一开盘,能源股中的美孚、雪佛龙、UGI、钱尼尔、杜克能源、康菲石油、金德摩根等公司,股价出现了大幅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