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纳米崛起 > 第626页

第626页


  秦刚笑着解释道:“就在罗布湖那边。”
  “罗布湖?该不会当年炸原子弹的地方吧!”老秦一下子浮想联翩。
  对此秦刚接着说道:“爸,别担心,那个湖虽然在罗布泊不远处,但现在连罗布泊都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联邦早就处理好了。”
  父子俩在家长里短,而老母亲则抱着两个孙子,一脸高兴的哄着。
  儿媳妇卡琳娜拿着螃蟹和大龙虾,在厨房里面忙碌起来。
  至于小儿子一家人,前年搬去南美的巴拿马,估计这几年没有办法经常回来老家。
  这种情况,在联邦本土的老区,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家里有几个孩子的,一般就留一个孩子在本地,好有一个照应。
  其他孩子就各奔东西,天南地北的散出去。
  如果是独生子女,其实也不用太担心,老人也可以跟着子女迁移。
  现在各地的发展都差不多哪里去,哪怕是南美洲、西伯利亚,其实在温室城市内部,同样是四季如春,在哪里工作都差不多。
  闲聊了一会,秦刚的手机震动起来,他拿出来一看,发现是在巴拿马的弟弟,点了投影通话后。
  手机左上角镶嵌的一颗小珠子,开始发生一阵光芒,然后一个身影出现在客厅中。
  那身影赫然是老秦的小儿子。
  “铁子!你怎么晒黑了?难道你们公司还要干农活?”
  听到老秦的担忧,秦铁笑着摇摇头:“爸,我这是健身锻炼,这叫古铜色。”
  “瞎折腾什么,没有事多休息,别累坏身体。”老秦关心的说道。
  一旁正在逗孙子的老母亲,也开口念叨起来:“就是,有空多休息,或者回老家住几天。”
  秦铁苦笑不已,这是新一代和老一辈观念的代沟,实际上联邦公民当前的年平均工作时间,是177.6天左右。
  而且每天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7小时,想加班都没门。
  除非联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才有可能改变工作时长。
  每天有大量的私人时间,加上假期很长,民众自然开始有其他需要,比如旅游、学习、锻炼身体、体验生活之类。
  而联邦在舆论宣传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引导民众增强身体锻炼。
  毕竟未来要进入外太空工作的话,大胖子之类肯定第一批被刷下来,然后就是各种有基础病的人群,同样很难作为合格的宇航员。
  有钱有时间,加上官方合理的引导,大量民众都热衷于锻炼身体,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健身的主力军。
  虽然不追求魔鬼筋肉人那种病态美,但是至少要健康的体魄。
  特别是当前的恋爱价值观方面,也从以前的票子房子车子,变成了身材、知识、性格。
  毕竟现在大家基本衣食无忧,房子车子随便买,也不需要养老人小孩,那对于异性的要求,自然变得更加纯粹起来。
  当然,这种时代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夫妻双方的感情一旦出现问题,通常就代表婚姻的终结。
  很多人甚至出现了随便结婚生子,然后又莫名其妙的离婚。
  也有很多独身主义者、纯恋爱主义者出现,这些人或不想生孩子,或选择人工受孕的方式产生后代。
  另外现在的人造子宫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女人如果感觉自然生孩子不方便,也可以选择在人造子宫中繁殖新一代。
  技术在进步,社会也不得不受其影响,联邦为了人口增长率,也做出了一些妥协。
  毕竟本土人口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增长,总好过引进其他地区的低质量人口。
  要知道现在的高卢,就面临默人鸠占鹊巢的困境,估计到2040年前后,高卢就要被彻底染黑了。
  联邦在这方面,是不可能接受黑化的,哪怕是美洲那边,其实绝大部分默人,都在专门的区域生活。
  倒不是联邦不近人情,而是这帮家伙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多次引导没有效果之后,只能就他们放养在专门的岛屿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此联邦在人造子宫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允许那些不想自然生孩子的人群,申请使用人造子宫培养下一代。
  反正现在也是联邦在养孩子,只要有孩子出生,联邦在人口结构上,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老龄化。
  技术和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是会产生相互影响的。
第七百六十七章  缆绳之下
  中秋节刚刚过去。
  金星大气层中,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联邦已经在金星上建立了两个浮空城市。
  两个浮空城市,分别是被正式命名为:蓬莱岛市、瀛洲岛市。
  其中蓬莱岛市的面积,已经扩大到273平方公里,上面最厚的区域,达到1375米,最薄的区域,也有120米左右。
  第二个列入建设的瀛洲岛市,目前规模只有蓬莱岛市的20%。
  之所以可以扩张得如此迅速。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宇宙飞船数量增加了,来往蓝星金星之间的现役飞船,包括7艘祝融级、12艘前锋级。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金星本地的工业规模,也在与日俱增的爆发着。
  浮空模块的绝大部分原材料,都在金星实现本地量产,零配件自给率在96.7%左右。
  同时金星的风力发电、地热发电,也呈现出节节攀升的发展速度,最大装机容量达到1.6亿兆瓦,平均每天可以平稳供电20亿兆瓦/时,碳粉储备10~15亿兆瓦/时。
  目前在金星服役的宇航员,已经是第二批次了,人手也从之前的3名,增加到24名。
  负责地热发电技术的方高源和阿西克,搭乘工作电梯,才蓬莱岛上沿着地热发电缆绳,向金星地表下滑。
  工作电梯其实就是简易版本的太空电梯,电梯的缆绳在发电缆绳一旁,主要是为了方便检修。
  目前地热发电缆绳一共有16条,即承担着蓬莱岛的很大一部分供电,又起到固定蓬莱岛的作用,减少蓬莱岛调整漂浮位置的能量消耗。
  轰隆轰隆……
  一阵阵沉重的撞击声,从不远处的下方传来。
  对此方高源、阿西克俩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是碳粉储能厂将多余的碳粉,用储碳球储存后,扔下去地表发出的声音。
  通常先是尖啸声,然后是撞击地表的声音。
  电梯舱内,采用两种动力,一种是真空腔浮力调节,一种是主动发动机,前者是电梯舱升降的主要动力,另一种则是备用动力。
  这种设计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金星浓密的大气层,类似于潜艇在海里的升降。
  既节约能源,又不会出现过载之类的情况,电梯舱的下降上升速度,通常在0~120公里之间。
  如果需要在中间悬停,对于一侧的发电缆绳进行维修,只需要设定好高度,然后系统就会自动悬停在指定位置。
  这一次俩人是下去地表作业,中途并不需要悬停。
  47公里公里的航程,只用了27分钟左右,就抵达了发电缆绳的最下方,阿西克看着窗外,红灰色的空气,粘稠到仿佛流动的液态,能见度也非常低,不足三百米。
  不远处,地面的沟壑上,还流淌着暗红色的岩浆。
  这也是蓬莱岛选择悬停在这片区域上空的原因,因为这片区域有明显的火山活动。
  地面上充斥着从地幔喷涌上来的灼热岩浆,该区域的地表温度,维持在627~633摄氏度之间。
  既然要利用地热能发电,自然要选择地热能储量丰富的区域,虽然火山喷发区域的地质不太稳定,但今时今日的技术,已经可以克服很多问题了。
  更何况发电缆绳的主体,是位于海拔47公里的高空中,在地面的部分,其实就是配重物。
  在布置地热发电缆绳之前,技术人员通常会先用储碳球,将选中的位置砸个稀巴烂。
  这个过程叫“地基改造”,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经常火山喷发的区域,地质通常都不是很稳定,如果不进行改造,直接在上面建造配重物,随着地质活动,配重物也会出移动。
  因此用储碳球砸地面,这些储碳球上有特别添加的一圈挂环,只要发电缆绳从浮空城市投下来,就可以用缆绳勾住储碳球。
  方高源俩人下来的7号发电缆绳,就在地面勾住了八百多颗储碳球,总重量达到43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