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不管是提供物资支持的中国,还是在前线赤膊上阵,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的毛子,都只不过是在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后面推了一把,让这个结局提前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出现在帝国贵族面前,这本就是他们在未来将要面对的现实,只不过,在帝国人的愚昧远征后,它提前的出现了而已。


战备·战舰·美国
  费城级战术驱逐舰:
  船体数据:
  轴长:332米,甲板宽:39米,纵轴高:46米,排水:26300吨,乘员285人,动力:4XNuclearBall反应堆/307MW,2XRolls燃气涡轮发电机,套轴四转子虚空移位推进器,续航力:无限制,航速:6900km/s-50%冷却剂
  配置:
  武器系统:
  AGS-R先进电磁舰炮系统:
  口径:140毫米,联装:双联装,冷却方式:交替气冷,出膛速度:27.91Km/s,末端速度:178.6km/s,弹种:二级助推制导动能霰弹,供弹方式:电驱自动供弹,自动弹仓容量:240发/箱,弹药配置:常规下3-4箱,射速:260发/分钟
  使用了AGS系统的电磁炮,使用在DDG-XII上的舰炮系统,经过改造后用于太空作战使用,使用液氮气冷系统,通过交替冷却来取得较大的射速,弹种从常规的榴弹变更为二级助推制导动能霰弹,这种弹药内置有GW级超导电池与小型虚空移位器,有一定的制导功能和飞行加速能力,在进入末端后,自动炸开外壳,将内置的数十枚动能霰弹射向目标,覆盖一个较大的范围,以规避对方的激光拦截系统。
  但是,一般不适合对舰打击,更加适合对于地面上的部队进行覆盖性轰炸,液氮气冷弹头可以规避掉大部分的被动红外感应阵列突破轨道防御,对地面设施,部队和建筑物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效果。
  MK-78电磁弹射发射系统+BGM-264“大红肠”:
  发射器:3X24,发射模式:冷却电磁弹射,推进模式:自氧后燃涡轮+虚空移位加速器,弹头:1150kg,全重:2274kg,弹头类型:聚变核射流弹,杀伤范围:0.05度X1000km扇面,弹头当量:5.5亿吨,推进系统:单轴双叶后燃涡轮驱动虚空移位器,燃料:880千克航空煤油+25千克氧气棉石纤维,核辐照效率:5%(实际上人类目前的水平是10%,但是考虑需要因为定向效率再打折,所以2075年左右,总效率5%是一个还算靠谱的数据。)
  太空用重型反舰导弹,使用核长枪弹头,辐照强度可达平方米4.94GJ,对于几乎所有人类制造的战舰和防护系统都是一个致命性的杀伤效果,高达800万K的高温离子束会将任何装甲或者防护层就像是一层纸一样撕开,穿透,相对于增加防护层的厚度和密度来抵御这种武器,最佳的手段就是令其失准和被拦截。
  这种体积较大的单一弹头核长枪导弹就像是生产线上的香肠一样被批量制造并生产出来,因此而得名:大红肠。
  防御系统:
  MK-78电磁弹射发射系统+BIM-017“蜂鸟”:
  发射器:3X24,发射模式:冷却电磁弹射,推进模式:高能超导电池+虚空移位加速器,弹头:265kg,全重:489kg,
  弹头类型:集束核弹多弹头,杀伤范围:24X30km-85km(24枚,30Km毁伤半径,85km最大子弹头扩散半径),弹头当量:15万吨X24枚,推进系统:双轴双叶电驱动虚空移位器,燃料:超导蓄电池X2(120kg)。
  太空用中长程拦截导弹,可以定向抛出多枚小型核弹,飞行一段距离后引爆,制造拦截幕,一次性对多个目标和长距离目标进行拦截,但是由于拦截幕分布不是非常均匀,因此,也可能在饱和打击当中,部分导弹通过拦截幕进入中近距离防御圈。
  因为有两组虚空移位器,机动灵活程度相当高,因此,被称之为“蜂鸟”,也是可以兼职天对地轰炸导弹使用的武器,在对地轰炸时,效果......只能说是惨绝人懐。
  CIWS“光瀑”:
  发射器:24X60,发射模式:脉冲激光,激发类型:自由电子激光,电容器:24GJ·S超导蓄电池X4,散热:强制气冷散热组,脉冲频率:1600束/秒,单脉冲辐照度:0.83MJ,有效射程:2800km。
  太空用迫近防御系统,激光拦截系统的一种,和中国使用高爆实弹的CIWS系统不同,采用的是脉冲激光拦截,更加适合于针对中国的半穿甲反舰导弹,通过聚焦弹体一侧,蒸发导弹弹头,产生偏转力,将之推出不可逃逸锥体,从而使得导弹不会命中自己,就像中国使用实弹类系统直接将“大红肠”的定向聚焦系统锤变形,使得导弹无法顺利激发一样。
  MK-63快速导弹蜂巢+BIM-029“捕鸟蛛”
  发射器:24X24,发射模式:垂直发射,推进模式:多元矢量姿态喷射+低比冲火箭引擎,弹头:86kg,全重:162kg,弹头类型:电磁脉冲,杀死范围:1.5km,弹头当量:1000kg,燃料:65kg复合燃料。
  太空用中短距离拦截导弹,使用电磁脉冲弹头,直接近距离破坏对方导弹的制导系统,只适合对付中国的半穿甲反舰导弹,对于“大红肠”这种在近防区外就直接激发的导弹没有什么作用,但问题是中国也有自己的“阳伞”截击导弹来针对“大红肠”。
  动力配置:
  反应堆
  NulcearBall反应堆:
  一款舰载小型混合核反应堆,使用钍混合燃料棒,配备离子流体发电系统和热电利用系统,可以极大的降低废热的产生,减少长距离飞行无法进行有效散热时飞船因为积温而出现故障的几率,发电功率为:0.3GW左右,主要供给电磁炮和导弹弹射系统,还有综合电子战系统和CIWS“光瀑”使用。
  发电机:
  Rolls燃气轮机:
  93MW功率燃气轮机和配套的发电系统,一般是利用反应堆的冷却蒸汽和废热加上本身的高热值燃油一起作业,发电功率不是很高的备用发电机,但是因为可以把高温废气直接排出飞船,因此,对于飞船本身的散热系统压力并不大,一般用于反应堆过热停机时使用,平时则作为反应堆废热回收机制的一环。
  散热器:
  氮气气冷散热压缩器:
  储存大量的固态氮气的冷却组,可以通过聚合物毛细管和直接喷射的方式对船内各组件进行正常/强制冷却散热,配备有舱外压缩热罐,如果氮气消耗过度,而又需要紧急冷却的时候,会将舱内氮气回收,并进行重新压缩为超低温固氮,压缩时产生的海量热量会被压缩热罐吸收,直到该组件彻底融化报废被抛弃为止,可以恢复大约15%的冷却剂储量。
  正常散热模式,则会在冷却剂基本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在目的地或者出发港口进行补给,如果在非战斗时刻,可以在任意具有大气的行星内部高空进行压缩气体放热,释放气体吸热的模式通过行星大气对流快速将热量耗散掉——注意,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局部气温升高,影响地面上的气候。
  【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空调,在大气层内压缩氮气放热,热量被对流带走,在太空当中释放压缩的固态氮气(-270度左右)进入散热管线进行冷却,直到耗尽位置,将空调的:压缩-循环-压缩拉长而已——至于说,万一冷却剂打完,热罐补给机会也用掉了怎么办?那就只能是停机缓缓通过热辐射散热了——你不能指望什么武器,设备可以是游戏当中永远不愁弹药,不需要冷却,不需要修理,不会过热的永动机是吧?】
  推进:
  套轴四转子虚空位移器:
  有内外两根轴,可以驱动各自两组共计四组转子进行加速,减速,变向的超大型电动机械组,虽然本质上和用畜力跑滚轮是一回事,但就像核反应堆和开水壶本质上都是烧开水一样,实际上其中的技术含量还是相当高的,在消耗一半冷却剂的情况下,进行单程加速,最高可达6800-6900km每秒的极速,通过内外双轴不同转向,转速和模式,让飞船具有相当高的机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