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简单说,把舰载机作为导弹发射平台送到前线,然后射完回家,消耗的工质燃料虽然相比其自身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相对于需要将沉重的舰体加速,并不断平移机动规避直射武器攻击,还需要开着近防系统不断击落来袭导弹,一点点进入自己武器射程的战舰来说,无疑是实惠多了——还是那句话,加油不是按箱算钱,是按升算钱的——但是,机动力是按你燃料箱和整体相比所占的比例算的。
  4,防御优势
  舰载机或者说值卫无人机可以前出,在更近的距离,更精确的位置上拦截来袭导弹,因为对于反舰导弹来说,打中这些无人机是不划算的行为,它们的袭击目标从来是敌方的母舰,而轻巧的防空导弹又很难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命中环绕母舰一段距离的高速无人机——何况说,近防的战列舰又不是吃素的,一排核弹幕洒出去,直接就送没有装甲壳保护的轻型导弹上天。
  那么对于值卫无人机来说,这些导弹就是属于是不会打自己,也不会规避自己的活靶子,它们有足够长的距离和容错率来保证尽可能的拦截掉敌人的来袭导弹——而对于敌方航母来说,清理掉这些令人厌恶的前出拦截浮游炮或者舰载机就是机群的主要工作——不然武库舰的命中率可能会低到一个非常难看的程度。
  本书当中的太空航母或者说航母战斗群编列:
  人类:
  最前阵:无人机防御舰,装备无人机盾墙,可以随时在任何需要保护的己方战舰前方展开,作为一层额外装甲盾使用,本体则是以拦截无人机和大量的GW/MJ级激光炮台为主,不承担任何对舰攻击职能。
  次前阵:装备重型电磁炮和核弹弹幕的战列舰,有着宽大的舰体和强力的雷达组,并且是全舰队装甲防护力最高的舰种,同样基本不执行对舰任务,只负责对突防到近距离的单位进行面杀伤,以及提供中近程雷达辅助效果。
  核心:航母,电子驱逐舰,侦查,搜索,干扰,压制,以及对舰攻击的全能核心团体,航母本身缺乏火力,近防交给前出一小段距离的驱逐舰和值卫无人机负责,主要是承担无人机的整备,更换,收发等工作。
  后阵:武库舰,主要负责配合航母点杀目标,优先击杀目标驱逐舰和电子战舰,其次是暴露出本体的防御舰,再次航母,最后战列和辅助船只。
  后勤位:和舰队保持一段基本距离,不会过于接近战场也不会因为过于远离被偷袭的程度,当然,考虑太空当中伏击和偷袭的难度,一般来说,这个距离是偏远的,更多是考虑战地送达补给的效率。
  航母弹射模式:
  并不是宇宙平甲板船啊,实际上是一种类似轴炮造型的东西,四面是整备舱,机库,动力组,防御系统和推进器,中央是两条贯穿船体的空腔,这里面一条通过电磁力或者说虚空移位器的功能进行弹射。(一个超巨型的可前后滑动的转环,中间起到主轴功能的是就是一个类似左轮枪弹巢的构造,电磁传动,飞快向前弹射将弹巢连带里面的无人机一起抛离出去,然后弹巢解体,将无人机分散向若干个方向或者指向前方,随后无人机开机工作。)
  而另外一条则通过电磁力阻停返航的无人机,可以节省无人机的燃料消耗,最终无人机会在舰内机械结构和电磁阻拦网的作用下停在舰尾,然后通过货运电梯回收进两侧整备舱,进行装弹,补充燃料等工作,然后坐电梯下去,进入弹射区,装入弹槽当中。
  整个整备和再装填复飞作业几乎是按甲板层数进行的流水线作业,高度自动化,第一层卸掉无人机上的挂架,空架和带弹分别走左右两个不同的整备升降通道,卸掉挂架后,进入下一层,开始卸掉空燃料箱或半满燃料箱,然后挂上新燃料箱,如果受损的话,则是从第一层上升到上甲板的修理车间,不再参与往下的流程。
  再下一层装好新挂架和新武器电池,平移进入复飞装填区,装入这种简单廉价的弹巢当中,然后等待起飞区空出来后,滚动装填进加速环中央,然后.........弹射起飞。
  而无人机起飞速度远远大于回归所需速度,因此燃料的消耗也不是1:1:1,实际上无人机起飞和回归时燃料消耗是相对最少的,减速停止时才是最多的——起飞的时候,无人机是:弹射速度+母舰航速+飞机航速。其中只有飞机航速需要消耗工质或燃料。
  而回归的时候,减速阶段是需要减掉这个末端速度,消耗的燃料最多,最后返回时,为了不至于电磁阻拦网拦不住(拦不住也无所谓,后面是没有船板的,直接穿出去,然后自己有燃料的话,就自己开机减速飞回来,没有的话,就等着后面的后勤飞船或者母舰周围的其他值卫无人机进行手动捕捉,带回去,至少比一头撞在机库上,来一次轰轰烈烈大爆炸来的好。),加上母舰还在往这边飞,所以说舰载机相对母舰的速度是母舰航速+飞机航速。
  实际上是起飞燃料
  PS:如果是多条航母的话,甚至可以选择去停后面那条船的降落跑道。
  最后:
  大致上,航母的作战流程就是这样了,并不是什么1V1的迷之单挑,也不是什么大家都在射程内的公平战斗,更加不是什么单场包干全场工作的全能战士。
  当然,也不是太空版平甲板晒鱼船就是了。


第文王八卦章  交易......达成了
  第文王八卦章
  虫群空间站,先驱者
  议员挪动着它颇为肥壮的身体,微微避开了在它看来近乎于咆哮的浓郁信息素,“我的计划是,我们将以诺亚和星旅者作为主要的接触大使。”议员看向一旁的雌性舰长,“星旅者是族群当中以放弃再次寄生能力,换取和飞船整体共生能力的异化个体,除了进行遗传代码上的分析外,他们无论表现形式,还是外貌都和我们米戈不同。”
  星旅者更像是米戈自愿转换而成的机械人,它们终身生活在飞船之中,与飞船共生,并且失去全部的繁衍能力,但是也因此换取不需要寄生,坚固而可以耐受高温,寒冷,强酸环境的异化躯体,从而更好的适宜恶劣的太空环境和异星球开发等工作。
  “议会不是来开战的,或者说不是来现在开战的。”议员说道,“我们的目的是和那个未知文明搞好关系,至少是摸清楚他们的知识体系,生理信息,社会信息以及军事力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他们的警戒心。”
  “那您打算如何完成?”诺亚半爬在会议台上,“他们对于异类的容忍度可能并不高。”
  “但是,他们一定需要这个。”议员的附肢推出了一个装着半透明粘液的容器,埃里克狐疑的看了看“孵育抑制毒素?抱歉,议员我不知道您的意思是指什么......”
  “由于探险队的行为和他们自身的愚蠢,现在应该有很多的野化虫群正潜伏在他们的文明深处,这些野化虫群从来不会好好的进食,也不会遵守议会的条例,它们只会吃光那个生物的一切,然后把它作为一个单纯的巢穴使用,这对于族群的利益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它们应该需要这种可以抑制野化虫群寄生和繁衍的物质。”
  虫群用于控制虫口的生化产物,可以有效抑制卵荚破裂和成熟周期,并且杀死大部分不够强壮的幼虫,在保证虫口不至于膨胀的前提下筛选更优质的幼虫,而这是米戈在寄生前一任文明的之前,他们设计来控制并筛选这种“生物兵器”的产物,之后虫群正常沿用了这个不错的优生优育体系,从盲目满足族群饕餮胃口的蝗虫转变为了能够控制虫口需求,更好规划生产和需求矛盾的现代化虫族文明。
  “如果搭配我们用于抑制神经虫产卵的药物,应该就能大幅度的削减其野生虫巢的数量。”
  “可是议员,您就不怕他们吧这种东西应用到我们身上吗?”诺亚反问道,“毕竟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生效的。”
  “可我们不会把同化工作做得就和进食一样,不是吗?”议员调皮的晃了晃附肢,“我们只是需要多费一点时间,功夫,直接使用成虫寄生同化,不会做得那么.........粗鲁和.........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