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和其他三个繁荣发达的旋臂几乎成鲜明的反比,或者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第一旋臂更加贴近人类过去理论和想象当中的宇宙应该有的样子,寒冷,孤寂,生命蜷缩在小小的摇篮里面艰难的求取生存,而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拿着黑科技上天,然后在太空当中用火药发射铁球互殴这种让当年的科学家感觉这辈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的场面,因此,人类对于这边也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毕竟任何科学工作当中,一个没有受到影响的对照组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新来的同事对于他们接下来的工作不太愿意多谈,显得有点讳莫如深,“关于新的飞行技术的工程项目。”“等等,新飞行技术为什么会跑到第一旋臂来?”这个答案让艾比一脸懵逼,这种东西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能试验的吗?而且考虑到技术支持之类的,在太阳系试验是常有的事情,横竖这种试飞飞船个子不会太大,而且新的飞行技术要想取代移位器的话,也得有足够廉价的能耗和性价比优势才行,也不会出现什么引擎把星系炸了之类的谜之场面。
  “额,大概是因为动静会稍微比较大吧。”如果说差点炸光整个内环星区外带小半个中环区也叫是动静“比较大”的话,“总之,这个工作和你们的项目没有太大的交集,而且,你懂的......”新人摊开手,看看了那两个面无表情的大兵,做了个“你懂的”的表情,于是,艾比秒懂——这特么又是军方的脑洞计划之一,直到几天后,一艘新来的运输船卸下一堆东西为止。
  “你们的计划,该不会就是......”艾比惊恐的做了个爆炸的手势,那密密麻麻的一大堆光聚弹头看着就感觉脑袋发晕,“你们航天部门的还没放弃那个想法吗?”用爆炸推进飞船是航天部门的大头们从几个世纪前就有的想法,那个时候人类可没有什么跳跃器和移位器,靠工质引擎和引力跳板别说飞出太阳系,连抵达太阳系的边缘都困难,于是,当年的人们就提出了用核弹直接把飞船指令舱炸出去,只要核弹够多,爆炸的顺序和定向够精确,就能将飞船的指令舱加速到亚光速.......
  至于说用什么材料来承受这种爆炸嘛......嗯,这个问题就像是用什么材料来扭曲时空曲率,然后跃迁飞行一样,仅仅理论上可行,并且还得忽视一堆硬性条件限制,但是,虽然这种拿足够大的炸弹把飞船炸出去不现实,然而很快人类就弄出了用一串小爆炸来推进的技术——脉冲震爆推进。
  所以说,一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光聚炸弹,再联想到所谓的“新式常规飞行技术”,无不让人联想到航天部门的傻子又发疯要用爆炸送飞船上天的想法,而且这次他们还有可以承受一次爆炸而不会被炸坏的新物质组成的船体,难怪会说动静有点大,如果是在人类腹地试验这种东西,大概殖民地的交通物流和通信都完蛋了吧?
  “不,这次不一样,总之,这个事情你不要多问了。”那个负责人摇摇头,表示他们这次并不打算用爆炸送飞船上天,而是换了一种新的方式,具体是什么,就不能透露了,而且就算解释了——这群研究生态系统和生物学的家伙能听的明白吗?
  一个月后,第一旋臂试验场
  “四枚光聚弹头全部引爆完成,现在就看新引擎的了。”小半个星系内的跳跃和移位器功能已经完全被中断,捆着着强力助推火箭的试验船也已经就位,现在就看新式引擎的力量了,“减速板展开,侦测到亚空间阻断效应,打开第二组加速器,第三组加速器,引力波阵列正常......”飞船周围的光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扭曲,在几秒后......“轰!”瞬时潮汐力伴随着爆炸的闪光一起出现。
  “......第3次试验失败......”观测站里面没有人觉得意外,这种试验失败个十几次乃至上百次都是正常,何况说这才第三次就发现了明显的时空弯曲现象,也就是说“现象”已经产生,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新突破,接下来就是如何约束和控制的问题,至于说爆炸......别说的好像直立猿有什么引擎一旦出事是不会爆炸的一样。
  “第四次试验开始.......”“轰!”“第五次,这次我们再调整一下功率和阵列分布”“轰!”“试一下双引擎抵偿......”“轰!轰!”“第六次......雪特!”“好吧,至少这次没炸。”“可是,它碎了......”“连超固体都顶不住的潮汐力吗?”“看来推进式是不行了,要不我们试试看拉进式?”“第七次试验准备......”
  最新的试验船看上去就像是一朵蒲公英,前端是一个巨大的“新式引擎”后面就是相对来说要小得多的船体,通过一根细长的主体与引擎链接在一起,随着装置启动,引擎四面张开一道道发光的环形结构,从蒲公英向着某种菌类转变,引力阵列接受到异常纵波信号,时空在前方弯曲,构筑出一条深井,飞船顺着井口猛然滑落——“成功啦!这次没爆炸!成功啦!”“等等,先别着急,我问个问题,你们谁知道它飞哪里去了?”“.......”观测站内一片鸦雀无声。
  之后工程人员跑了小半个星系才从一颗靠近恒星的行星上把几乎整个嵌入了地壳的超固体组成的船体给挖了出来,当然,里面的各种设备和模拟乘员的小动物和假人都变成了堆叠在船体最前端的一层......难以名状的混合物,嗯,最起码相对之前的试验结果来说,这次至少飞船本身撑住了......
  对于所有人而言,这次的试验就像是点燃聚变之火一样意义重大,但是问题就在于也就像是点燃聚变之火一样,让它爆炸没问题,让它变成一枚亚光速穿甲|弹直接把数公里厚的岩层打成蜂窝煤也没问题,让它能够稳定运作几秒钟加速飞船也没问题——但是如何让它安全工作,不把除了超固体船体之外的所有东西用潮汐力压成千层饼就是一个世纪性难题了。
  而且难度比过去的“能够用电磁力干涉引力的某种物质”更大,因为他们需要找出“某种可以隔绝引力影响,不让引力井驱动器把船员压成肉饼的物质”前者还能指望一下理论物理学在大一统上的进步,比如说电磁力与引力统一说明的,后者,大概就只能上超弦,而且还得切实的对于弦论这一级的微观存在施加精确的影响才行——可问题是,有着技术为什么不去当上帝呢?
  “最起码它能当导弹用~”集思广益会上,负责人不得不开了这么个玩笑来缓和一下气氛顺便提振士气,“亚光速导弹什么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尤其还是可以先大当量光聚弹直接把目标区域炸成“飞行禁断区”后,还能用的亚光速导弹,军方倒是不怎么关心新引擎驱动的飞船,对于这种新式导弹一样的东西很有点兴趣。
  “造价240亿一发的导弹吗?”“唔~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等等,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研究导弹啊,而是研究新引擎......”“导弹引擎不是引擎吗?而且不这样的话,军方可不会再拨款了”“嗯,埃尔德博士说得没错,我们是该拿出点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成果了。”
  科研,是一件和氪金抽卡一样的事情,你需要花费足够多的金钱去氪金,如果你不氪金,不大力氪,加油氪,倾家荡产氪,那么你就绝对抽不到卡,但是就算你氪了再多,有些时候抽不到还是抽不到,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了,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还需要氪多少才能抽空卡池,也没有人知道这一把能不能出货——所以说,如何忽悠别人一起来氪,分摊风险以及弄到资金就是一个很讲究的事情了。
  更别说就是你脸白氪出来了成果,还得足够的肝,将这个成果转换为实际,将卡的练度搞上去,它才不是一件仅仅躺在集卡薄上好看的东西,而是能够实际发挥出自身作用的战力,所以,科研是一件又氪又肝仿佛X易游戏一样的事情,而且策划比X易还要屎,你甚至都不知道它有没有往卡池里面放东西。
  所以说,在现在经费消耗得差不多,前路又有点茫茫无期的时候,就需要把当前成果转换一部分到应用上以便忽悠国会和军方投钱,尤其这还是一个多国合作的科研项目,就算是这里面最舍得氪金的兔子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总得让他们有点收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