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白垩纪禁区 > 第266页

第266页


        “这算什么啊!”东方白撇嘴,“再更挫的我都用过。”
        直到现在,老弟兄们还叫他六指呢,他找谁说理去?
        水面,星环号已经接到投放舱段的指令,固定在船上的吊机拉起一号舱,像是担心惊到水里的鱼群一般,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
        固定在舱段上的气囊自动充满,为舱段提供额外的浮力,工作人员摘掉缆绳,再戳破特定的气囊,航段缓缓没入水下,转眼消失在海水之中。
        潜伏于水下的鲲鹏号马上靠过去,十几条触须卷住一号舱。
        东方白通报情况:“捕获一号舱!”
        收到消息的宁泉号,马上通知货轮投放二号舱。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直到两个小时后,十六个舱段才全部投入水下。
        任务完成,宁泉号通报一声,货轮在一艘驱逐舰的陪伴下独自返航,另外三艘战舰留在水面之上保持警戒。
        此时此刻,不止一颗卫星对准这片海域,包括米国在内,都对这支船队的目的抱有极大的好奇。
        货轮出航不奇怪,战舰出航也不奇怪,可战舰护航货轮,还是四艘一起行动,这就有点非同寻常了。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注意这里的各方,都在猜测水下到底有什么。
        不过北都早就做了最全面的准备,不管货轮还是护航编队,都以为此行的目标就在投放坐标。
        可实际上呢?鲲鹏号捕获所有舱段之后马上启程,游向二百多公里外的预定位置。
        那里是北都选定的深海一号所在地。
        似乎,深海基地没什么可保密的,就是让其他国家知道,没这份设计制造的本事,也搞不出同样的基地。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红眼病,大伙都没有的时候相安无事,可北都有而其他势力连边都摸不着,某些人的忌妒心上来了,恨不得当场原地爆炸——他们造不出深海基地,但绝对有能力给北都添堵,所以,最好还是别让他们知道。
        带着十几个超大号累赘,鲲鹏号就像一只背上扎满果子的刺猬,虽然舱段自带浮力,可还是非常影响生物战舰的速度,直到六个小时后,才终于返回预定地点。
        将多余的舱段小心地放在海底,鲲鹏号只带一号舱游向几公里外的热液区,按照安装图纸找好方位,反复核对几次之后,才慢慢把一号舱安置在热液区上。
        从一开始,一号舱就是按这个热液区的情况设计的,舱体上的每一个支撑柱,都处于热液喷口之间,而正对热液喷口的舱体,全都是集热装置。
        所以,一号舱的安放不能出任何问题,必须按设计方案准确放置。
        也就是有生物战舰,否则很难将一号舱准确放置到预定位置。
        接下来是二、三号舱,各占据热液区的一小片区域,三个舱段共同组成深海一号基地的动力舱,为即将建成的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其余舱段都以动力舱为中心,环形分布在热液区外围。
        东方白按顺序将航段一一摆放到位,因为设计合理,所有舱段的接口全部正对。
        直到这时,生物战舰才取出密封装置,将舱段之间的接口一一封死。
        这也是个技术活!
        密封装置本身没什么特殊,只是一些中空的半球,将它们按编号卡在对应的位置,就能将连接舱段的通道包裹于内!
        这玩意没什么密封结构,纯粹就是以超高的加工水平制造而成,因此安装的位置和角度都不能有半点错漏,必须严丝合缝卡进凹槽。
        最后,抽出半球中的海水,强大的水压就会将两个半球死死压在一起,除非向球内注水平衡压力,否则就是生物战舰,也甭想把两个连接起来的舱段拽开。
        毕竟,海底的水压在那儿摆着,这玩意比什么密封手段都好用。
        当然了,北都也不敢指望一层密封球就能保证安全,等工作人员入驻基地之后,还要对舱口进行必要的修整,换上自动密封门。
        顾名思义,这东西本质上还是水密门,没有水的时候,像绽放的花朵一样展开,一旦密封球破损海水漫灌,打开的门瓣就会在水压的作用下迅速合拢,形成足以承受超高水下的密封结构。
        这种水密门没有任何动力结构,全靠水压活动,水来的越快,封闭的速度就越快,最大限度保证深海基地的安全。
        安放舱段很简单,安装密封球也没费什么劲儿,倒抽取其中的海水倒是费了不少时间,等最后一个密封球安装完成,已经是几个小时后的事了。
        也许是为了测试设计成果,事先准备的生物结构压根儿就没用在这里,整个基地都是科技结构。
        随后鲲鹏号返回海面,将首批工作人员送进基地,并守在基地之外防止意外,直到三天之后,基地一切正常,才把剩余的人员送进基地。
        至此,深海一号基地进入试运行阶段。

345  南进战役
        深海一号基地的成功,刺激了所有人的神经,二号基地立刻提上日程。
        然而一号基地运行时间太短,尽管设计合理施工精确,但很多问题只有在时间的侵蚀之下才能慢慢暴露,急着建造二号基地并不理智。
        可眼下的局势又不允许北都按部就班,一群大佬差点愁白了头发。
        最后,大佬们以极度的理智,做出了暂不建造二号基地的决定,但只限于生物矿舰服役之前,一旦生物矿舰投入使用,二号基地的建设就会立刻进入实施阶段。
        另外,目前设计的都是小型采矿基地,而北都的最终目的,是将一部分民众撤入深海,为此,必须设计大型海底社区。
        造不出穹顶结构不是问题,了不起拿舱段堆就是了,总之,海底社区势在必行!
        在此期间,唐老的分析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率领的研究人员,在鲲鹏号带回的样本中找到了一处疑似铀矿,两处疑似金矿,两处疑似铁矿,另外还有一处疑似高品质宝石矿。
        据说,一根半米多长,足有胳膊粗的石柱子上,半数都是高品质原石。
        虽然战时宝石不值钱,但这玩意它看着就让人眼馋啊,光是这一小截,加工之后起码值好几千万。
        可一查编号,所有人都傻眼了,这一截岩石样本,居然出自水深一九千六百米的海沟岩壁,除了鲲鹏号,没有什么深潜器能在这个深度施工挖掘。
        拿生物战舰挖宝石,呵呵,就算东方白不反对,北都也不会如此浪费宝贵的生物战舰!
        若是高品位铀矿石,没准还能考虑考虑。
        东滨基地,首批生物矿舰已经孵化成功,正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这个时候,实验室已经发现并合成了促进生物战舰快速成长的生长激素,用在幼生的矿舰身上,每一天,矿舰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体型越大,变化越明显。
        咳嗽,实验室培育的首批活卵都不小了,最大的一只足有平头卡车那样大。
        和鲲鹏号比起来,这点体积自然算不了什么,可从建立实验室到现在,一共才多长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
        按洛茜的测算,再有十多天,首批矿舰就能下水,逐步适应高压环境,但如何控制矿舰又成了实验室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
        生物战舰的控制系统倒是研究出来了,但那玩意是给成年生物战舰用的,未长成的战舰,驾驶室只是个小小的腔室,连只拳头都放不下,怎么能把控制系统装进去?
        实验室想不出办法,只能报告北都,再联系鲲鹏号。
        对此,倪晓菲也没什么好办法。
        生物战舰的自然成长过程压根儿就是放养,从来就没有控制这个说法。
        北都原本打算等矿舰稍微长大一点,就把它们送至一号基地,这倒好,还没开始就没了希望,等矿舰长大,还指不定是哪个猴年马月呢!
        没办法,北都只能重新把目光放到深潜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