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工程兵 > 第二百零一章 弃城

第二百零一章 弃城


        这时嬴政那边传来消息,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样,对安陵城的回应是:
        “安陵城不可用,我等应另想它法。”
        杨端和看到这消息不由皱起了眉头,然后马上召来沈兵商议……
        沈兵对此倒是早有预见,不过他依旧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
        “既然安陵城不可用……就只有拿下陈城并以陈城为基地了。
        杨端和皱眉迟疑了下:
        “可是这陈城……”
        沈兵知道杨端和在担心什么。
        陈城可是楚国原都城,其城坚墙厚不说还储存着大量的粮食且有十万楚军驻守。
        秦军虽然有二十万,加上沈兵的大梁军有二十七万。
        但这些兵力用于进攻陈城就差不多了,如何还能攻城掠地攻占淮河对楚军进行分割包围。
        而且这还只是楚军位于陈城的兵力,曹州还有项燕亲自带领的十五万。
        这两城若是互相声援……要攻下陈城并非易事。
        沈兵却不将其当一回事,说道:
        “上将军且放心,要取陈城并非难事!”
        杨端和不由奇道:
        “副将何以如此肯定?”
        沈兵当然肯定,甚至沈兵还知道项燕会放弃整个淮北。
        项燕这不放弃淮北不行啊,淮北沿黄河一带土地肥沃利于灌溉,这一片全是楚王负刍的土地。
        项燕要是在这里与秦军一决死战的话,那么消耗的就只会是楚王负刍的兵力。
        项燕不会这么做,楚王负刍也不会这么做。
        沈兵对其中的内情了解不多,但他却知道一点,这一仗项燕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
        既然是“诱敌深入”,那么在外围城池哪怕这座城池是座坚城,楚军也不会布设太多兵力或不愿死守。
        比如楚军在陈城有十万兵。
        这十万兵一旦驻守陈城就会被包围。
        一被包围楚军就必然要用更多的兵力前来救援。
        这样一来一往,楚军所有的兵力都会被“粘”在陈城附近,到时又如何能“诱敌深入”?
        其实不说十万,就算一万的兵力楚军都不愿意放在陈城。
        所以,沈兵由这个结果就断定楚兵在陈城的兵力不过是个幌子,其作用就是吓阻秦军使其不致太轻松就得到陈城。
        一旦秦军发起进攻……楚军虚晃一枪便撤退,陈城就会是一座空城。
        当然,沈兵不能这么跟杨端和解释。
        沈兵回答:
        “上将军,此时我军兵力已达二十余万。”
        “楚军兵力也不过二十五万。”
        “一旦我军将楚军围困在陈城,则楚军势必要与我军在陈城城外决一胜负。”
        “陈城地势平坦利于大秦作战,非楚军所愿。”
        “是以属下以为楚军会弃守陈城。”
        蒙武听着这话不由“哈哈”大笑:
        “副将,你或许不知楚军有句话:‘抗敌必以淮北陈城重镇为根基’!”
        “这陈城乃楚国重地,扼守楚国河道上游,自古便是楚军必争之地,又如何会弃守?”
        “副将这是太小看楚军了。”
        其实恰恰是蒙武小看了楚军,他只道楚军还会像往常一样守一城一池,于是还坚持之前先下曹州再下陈城的方略。
        对此沈兵无法反驳,因为他的分析是建立在“猜测”之上。
        事实上,从军事角度来说沈兵的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因为不能将自己的计划寄希望于敌人弃守或是失败。
        于是就连杨端和都有些偏向蒙武的打法也就是一步步来。
        然而,偏偏就在这时,一名探子进帐来报:
        “上将军,我等探得消息,曹州有数万楚军秘密南撤……”
        杨端和一惊,问:
        “可是撤往陈城?”
        探子却回答:
        “回上将军,似乎是撤往寿春。”
        探子之所以回答“似乎”两字,是因为没人能确定这些部队最终去哪,但可以从行走方向大致判断。
        杨端和皱眉看了看地图,然后就吃惊的望向沈兵:
        “此次只怕又被副将言中了,楚军或要弃守陈城。”
        答案很明显,曹州是陈城的侧翼,若楚军要坚守陈城的话必须坚守曹州,之前项燕从寿春调了五万大军发往曹州就是这目的。
        但是现在,项燕又将数万大军发回寿春而且还隐密行踪……
        这就是要弃守陈城无疑了。
        蒙武还是不信:
        “楚军有此坚城何以不守?”
        “且楚军若是要弃守陈城,为何还要在陈城修筑工事封锁河道?”
        沈兵回答:
        “此一时彼一时。”
        “之前楚军以为可以占领牵城延缓我军攻城,于是陈城便可守。”
        “但自牵城水战之后,楚军若是要守陈城和曹州,便必须沿河设防。”
        “这非数十万大军数年经营不可。”
        “尤其我军还有黑甲军且占尽水利优势,沿河布防更是危险。”
        “于是……”
        这其实就是沈兵之前所说的攻大于防的理论。
        表面看起来楚军占尽了便宜,这条防线南有陈城北有曹州,一路还有大小城邑数十座,再加上又可以沿黄河天险……
        抢滩登陆战就算是在现代热兵器时代都是难点,更别提秦时了。
        楚军似乎只需要在黄河边架上投石车再布下弓箭兵,就能将一半的敌人射杀在沙滩上,另一半就算能冲上来也很快就会被楚兵包围赶回河里。
        问题就在于这条防线近五百里,秦军可以从任何一点进攻,而楚军则必须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到这五百里长的地区。
        就比如现在,秦军已将二十余万兵力集中在大梁。
        虽然楚军兵力不比秦军少,但秦军要攻陈城的话,楚军就必须以十万面对秦军二十七万兵。
        也就是说,秦军作为攻方就占据了灵活及集中兵力的优势。
        楚军若是想有效的防住秦军……要么兵力比秦军多个几倍再经营几年,要么就收缩防线。
        很明显,楚军选择了后者,也就是将兵力收缩到寿春一带组建另一条防线。
        这不仅会缩短其补给线还能得到各方贵族的增援和支持。
        沈兵猜测,这些先行的应该是速度慢的步兵,速度快的骑兵依旧在城内作抵抗的样子。